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4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734篇
林业   510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399篇
  571篇
综合类   3491篇
农作物   497篇
水产渔业   341篇
畜牧兽医   1087篇
园艺   537篇
植物保护   40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给昆虫等变温动物的发育和繁殖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其种群动态分布甚至物种生存。蝗虫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害虫种类之一,对于温度等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其种群动态及成灾程度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除了低温耐受性,蝗虫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也很强。成虫的致死温度高达40℃左右。在短时高温下,蝗虫可以通过体内抗逆物质及酶含量的变化机制、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呼吸代谢模式以及体温调节行为来避免机体受到损伤,甚至短时高温往往有利于蝗虫交配。蝗虫自身的体温调节行为,在其适应环境和抵御病菌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大大增加了蝗虫的生存能力。该文综述近年来蝗虫对高温耐受性的研究进展,加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对蝗虫种群发生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32.
不同肥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全氮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等氮技术及原状土柱法研究了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配施〉有机肥〉尿素。同一土层的细菌数量以越冬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数量则随小麦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20-4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cm次之,40~120cm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随小麦生育期推进,3种处理0~20cm土层全氮含量逐渐减少。配施处理土壤剖面全氮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有机肥和尿素处理。小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20cm和0—40cm土层中的全氮量占0—120cm土层全氮总量的比例均表现为配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尿素处理拔节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机肥处理扬花期的放线菌和灌浆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各处理各生育期微生物数量与全氮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33.
为了解文山牛母牛的体重和体尺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加强文山牛母牛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本研究以91头文山牛母牛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0、6、12、18、24和36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建立相应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文山牛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的累计生长量是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则是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说明文山牛母牛体重和体尺在随着月龄增长而增长,但是其生长强度和速度均在不断下降,表现为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后期生长速度缓慢,且在6月龄时达到生长高峰期,分别增长了77.95 kg、25.22 cm、25.68 cm、32.34 cm、40.10 cm、49.71 cm、2.62 cm。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重的变异系数均最大(9.88%、17.25%、18.04%、19.05%、18.50%、16.43%);除出生阶段外,其次为腹围(15.19%、12.82%、12.79%、12.04%、10.37%)。出生阶段的体斜长和管围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余各生长阶段各指标间相关性均极显著(P<...  相似文献   
334.
风沙土是我国重要耕地之一,具有土质瘠薄、漏水漏肥等特点,易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低等问题,急需对其改良,以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以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BM)、水稻秸秆生物炭(BR)及花生壳生物炭(BP),设置生物炭两个不同施用量:0.5%土重和1%土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来源和数量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生物炭均可以提高风沙土土壤pH、有机碳、速效钾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增加效果越明显;与未施生物炭处理(CK)相比,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提高了101.70%、20.30%、14.92%、88.36%;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对土壤pH提升效果最显著,提高了0.46个单位。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氮素残留率和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氮残留率提高,其中以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和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提升幅度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5.47%、36.10%。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却出现降低趋势,低量玉米秸秆生物炭的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1.32%。土壤氮残留率与花生籽粒产量、土壤pH、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氮肥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加生物炭能显著改变风沙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氮残留率,而在氮肥利用率提升方面不如玉米秸秆生物炭,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35.
针对中小型传统收割机无人化作业需求,该研究设计了一套后装式全田块自动驾驶系统。以沃得锐龙单边制动转向型履带式收割机为平台,搭建手自兼容自动驾驶系统,并进行系统特性辨识试验,明确其测控性能限制。针对测控性能限制设计一种PD-Fuzzy-BangBang组合路径跟踪算法,并进行样机集成与试验。水泥地面直线行驶试验表明,组合算法相较单一PD算法的上线距离缩短57.3%,稳态标准差缩小81.3%。全田块模拟试验证明,组合算法在理想条件下的路径跟踪最大偏差为6.00 cm,标准差为2.42 cm,样机具备全田块自动驾驶功能。实际水田收割作业试验证明,样机在车速0.7 m/s条件下,上线过程的路径跟踪最大偏差为12.00 cm,标准差为 6.18 cm,全田块不漏割,割幅利用率大于80%,满足田间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336.
高寒牧区禾本科牧草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连续8年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青海草地施用磷肥和氮肥的效应随不同草地生态类型而变化,也随不同禾本科牧草种类而变化;禾草增产量(yi)与施氮水平(x)的数量关系符合yi=x/(a+bx)或yi=x/(a+bxc)方程;单施氮和单施磷对牧草品质具有不同的影响;磷作种肥在播种时一次施入,氮作追肥在分蘖期施入土层6cm时肥效最高.  相似文献   
337.
[目的]研究冠层光谱技术在蔬菜氮素营养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提高其准确性的方法,为推进蔬菜氮素营养管理与施肥推荐提供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方法]以茎菜类蔬菜—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化肥年施用梯度:0、108、162、216、270kg/hm2,在莴苣幼苗期、莲座期、茎形成...  相似文献   
338.
西南某水电站拟修建四条引水隧洞以及两条平行交通隧道,但工程区一般埋深1000-2000 m,最大埋深2525m,地处高应力区,目前已开挖的2000m洞段中均发现轻微至中等的岩爆现象。因此,在深埋、长大的隧道以后开挖过程中岩爆烈度如何显得十分敏感,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以强度脆性系数、应力系数等8指标为要素的岩爆预测模型,对12200m未开挖的辅助洞段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报效果较好。与地质分析判断相吻合,可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39.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促进可变电荷土壤中铝溶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Low-molecular-weight (LMW) organic acids exist widely in soil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processes such as mineral weathering, nutrient mobilization and A1 detoxification. In this research, a batch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MW organic acids on dissolution of aluminum in two variably charged soils, an Ultisol and an Oxis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MW organic acids enhanced the dissolution of A1 in the two investigated soil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citric 〉 oxalic 〉 malonic 〉 malic 〉 tartaric 〉 salicylic 〉 lactic 〉 maleic. This was gener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for the Al-organic complexes. The effects of LMW organic acids on Al dissolution were greater in the Ultisol than in the Oxisol as compared to their controls. Also, the accelerating effects of citric and oxalic acids on dissolution of A1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pH, while the effects of lactic and salicylic acids decreased. Additionally, when the organic acid concentration was less than 0.2 mmol L-I, the dissolution of A1 changed Iittle with increase in acid concentration. However, when the organic acid concentration was greater than 0.2 mmol L^-1,the dissolution of A1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acid concentr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acid first dissociation constant and stability constant of Al-organic complexes,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LMW organic acids on dissolution of A1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ir sorption-desorption equilibrium in the soils.  相似文献   
340.
水氮运筹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的子粒产量和品质与氮肥的施用及氮肥和浇水的配合有密切关系,拔节和开花期追氮结合浇水对产量有明显增加作用;水氮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子粒品质,开花期追氮对子粒蛋白质作用明显,药隔期追氮稳定时间最长,拔节期大量浇水显著降低稳定时间,开花和药隔期追氮结合浇水对子粒品质作用最大。产量和子粒主要品质(蛋白质、湿面筋、稳定时间)表现最佳的结合点是拔节和开花期的水氮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