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68篇 |
免费 | 834篇 |
国内免费 | 6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6篇 |
农学 | 371篇 |
基础科学 | 440篇 |
666篇 | |
综合类 | 3612篇 |
农作物 | 534篇 |
水产渔业 | 393篇 |
畜牧兽医 | 1158篇 |
园艺 | 558篇 |
植物保护 | 4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180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375篇 |
2020年 | 380篇 |
2019年 | 333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354篇 |
2016年 | 234篇 |
2015年 | 370篇 |
2014年 | 381篇 |
2013年 | 463篇 |
2012年 | 627篇 |
2011年 | 624篇 |
2010年 | 621篇 |
2009年 | 519篇 |
2008年 | 522篇 |
2007年 | 492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02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试验采用正已烷处理法(S2)和水煮处理法(S3)两种工艺对蚕蛹粉(silkworm pupae meal,SM)进行脱脂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蚕蛹粉(S1)为对照,通过比较三种蚕蛹粉物理性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必需氨基酸评分和脂肪酸组成,评价两种处理工艺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处理的蚕蛹粉无臭,无色,容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水煮处理法对蚕蛹粉脱脂和脱色效果甚微(P> 0.05),但有除臭效果。正己烷处理后显著提高了蚕蛹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P<0.05),且处理后的蚕蛹粉更接近FAO/ WHO 规定的理想蛋白源标准。正己烷处理显著影响蚕蛹粉脂肪酸组成,其中C18∶0、C18∶2n-6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P<0.05),C18∶3n-3水平显著降低(P<0.05),C18∶1n-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1),但与水煮法组(S3)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正已烷脱脂不但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且可以达到除臭、脱色、脱脂、生产优质蚕蛹蛋白粉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不同作物的收益情况以及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对农作物种植趋向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水果的现金收益分别达51000元/hm2和54915元/hm2,约为水稻收益的4~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蔬菜瓜果的播种面积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在经济的驱动下同时考虑种植条件,农民更有意愿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蔬菜、水果未利用的化肥量分别达到375kg/hm2和600kg/hm2,甚至超过了粮食作物的施肥量,产生的废弃物及秸秆量也不容忽视,其潜在环境风险更高.因此,应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及化肥替代技术,加强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大字杜鹃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大字杜鹃为材料,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大字杜鹃叶片总DNA,分别就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aqDNA聚合酶量及镁离子浓度对大字杜鹃RAPD反应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各因子的组合比较,建立了大字杜鹃RAPD反应的优化体系,即总反应体积为25pL,其中包括10×Taq酶配套缓冲液2.5pL,模板DNA浓度50mg/L,引物浓度0.5μmol/L,dNTP浓度0.15mmol/L,TaqDNA聚合酶1U,Mg^2+浓度2.0mmol/L,其余用重蒸馏水补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8℃退火40S,72℃延伸2min,共41个循环,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996.
牛生长激素基因(bGH)编码区的遗传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的代表牛种为对象,探讨不同牛种(或亚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特征.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均为654bp,共检测到16个SNP位点,外显子1无变异位点,外显子2、外显子3、外显子4和外显子5分别有3个、5个、1个和7个变异位点,表明外显子5是编码区的高变区域,而且SNP位点在不同牛种(或亚种)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16个核苷酸替代位点中有13个为同义突变,仅有3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2外显子、第4外显子和第5外显子处,并造成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发生函数的方法,研究了三角函数序列:∑nk=0dkcos(kα+φ)与∑nk=0(-1)kdksin(kα+φ),得到了其封闭形和式计算公式和正负相间封闭形计算公式,其次利用复数隶莫佛公式给出两个三角函数积的和式∑nk=0cos(kα+φ)sinkβ,∑nk=0(-1)ksin(kα+φ)coskβ封闭形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98.
热带吸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确定了热带吸螨能够捕食二斑叶螨,能生长发育繁殖.在20-35℃温度范围内,热带吸螨对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的圆盘方程,在20-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热带吸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量增加,处理猎物时间缩短,单位时间攻击率增大,控制能力也增强;与30±1℃相比,在35±1℃时,单位时间攻击率虽有增强,但日最大捕食量明显下降,处理猎物时间延长,控制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99.
对2008~2009年国内外蜂王浆的研究和专利公开情况进行了综述。从年度、地域和研究领域等方面对研究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就蜂王浆的成分测定、基因与蛋白质组分析、生理药理学功能验证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专利公开信息和新兴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蜂王浆研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 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0 mg · L-1 时,番茄叶片碳氮代谢旺盛,产量和品质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