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84篇
  176篇
综合类   324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林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窗模型是一类以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为主要驱动变量对森林动态进行模拟预测的方法, 因其参数易于获得和估计, 结构灵活而开放, 便于研究者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森林类型中得到广泛应用。阐述了林窗模型假设及其发展变化, 系统总结了林窗模型树木生长方程以及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 分析了林窗模型对树木死亡过程和更新过程的模拟方法, 指出目前林窗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2.
光照和氮营养对水曲柳苗木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砂培方式,以1年生水曲柳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光强和供N水平对苗木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下的苗木比叶面积、冠根比、单株叶面积和叶质量比分别较全光照处理增加了35.5%,24.9%,21.8%和18.5%,而苗木单株生物量下降了19.6%.无论在全光照还是遮荫条件下,苗木单株生物量和叶面积均随N供给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供N浓度的增加叶片中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显著降低(P<0.05).遮荫还使叶片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使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2种光强下,随N供给水平的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上升,同时硝酸盐含量则明显下降.叶片碳代谢指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与氮代谢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除可溶性糖含量与硝酸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r=0.944,P<0.01),其余碳氮代谢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1年生水曲柳苗木对光强和N营养的改变反应都十分敏感.虽然水曲柳幼苗对弱光和低N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但是光照不足和N贫乏最终将使苗木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73.
【研究目的】通过对四种不同发酵剂的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发酵乳乳清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体外检测和先天性高血压大鼠的体内检测。【方法】ACE抑制活性的测定根据Cushman D W等的方法进行改进。利用8周龄先天性高血压大鼠(SHR),每天使用四种发酵乳乳清灌胃SHR大鼠,每一试验样品实验期为3 d,剂量逐渐升高,对照组饮用水。用ZH-HX-Z鼠尾无创动脉测量仪测定收缩压。【结果】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ACE抑制活性大于其他发酵乳ACE抑制活性,并在4 ℃下后发酵3 d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达到45.91%。当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剂量15 mL/kg体重与乳清剂量为20 mL/kg体重,血压的下降和上升速度相对缓慢,维持最低血压水平时间较长为6 h,降压效果最好且与对照组相比降压值为20.2 mmHg。【结论】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体外检测和体内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4.
论述了云南小粒种咖啡豆的精制加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其工艺经过试验验证,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并已投入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75.
培养液磷含量和pH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培养液不同pH值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为体外培养鸡小肠合理选择培养液pH值和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合理选择培养液磷浓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个单因子随机试验,每个因子4个处理。48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肉公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囊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肠囊,40℃培养50min。(结果)结果表明:培养液 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的磷吸收量有明显影响,pH 5.0~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线性增加,与pH5.0比较,pH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著增加(P<0.01),pH8.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磷含量在50μg/ml~200μg/ml时,肠囊的磷吸收量与磷含量呈正相关,当磷含量增加到400μg/ml,十二指肠肠囊和空肠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结论)结果提示: 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鸡离体小肠培养液pH以6.0~7.0最佳;培养液中磷含量不能超过200μg/ml。  相似文献   
176.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和线粒体DNA分析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用25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安哥拉山羊、山东莱芜黑山羊、罕山白绒山羊、太行山羊及乌珠穆沁绒山羊这5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祖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是一致的,如内蒙的罕山白绒山羊和乌珠穆沁绒山羊聚到一起。利用线粒体DNA分析安哥拉山羊、山东莱芜黑山羊、鲁北白山羊、太行山羊及乌珠穆沁绒山羊,揭示这5个山羊品种分成A和C 2个支系,并进行了群体结构和群体扩张分析。通过比较2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微卫星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线粒体在研究群体系统进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分析品种间关系方面可能不是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177.
以木薯品种“GR911”、“面包木薯”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木薯枯萎病病原菌粗提物对愈伤组织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枯萎病病原菌粗提物为选择压力的木薯离体抗病筛选体系。结果表明:所用品种幼叶愈伤诱导与增殖的适宜配方为改良的MS培养基+0.5-0.75 mg/L 2,4-D;愈伤分化适宜配方为的MS培养基+0.75-1.0 mg/ L ZT。“GR911”与“面包木薯”愈伤增殖过程中,愈伤褐化率达到50 %所需的细菌液粗提物浓度分别为5.5×106、2.5×106 cfu /mL;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愈伤褐化率达到50 %所需的菌液粗提物浓度分别为7.0×106、4.0×106 cfu /mL。通过建立木薯愈伤组织离体抗病筛选体系,为木薯无性系变异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8.
王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209-21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霉菌资源,对从菜田土壤中初步分离纯化获得的12株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和生长速度测定法进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高效拮抗木霉菌株的筛选,并通过翻译延伸因子序列同源性比较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Tr-9701和Tr-1108的生长速度快,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且协同应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经对Tr9701和Tr1108翻译延伸因子同源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Tr9701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Tr1108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绿色木霉和深绿木霉为菜田生境习居菌,2种菌株协同利用对蔬菜灰霉病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应进一步设计利用多靶位木霉菌来提高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79.
以玉米品种‘三峡玉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分析玉米种子进行增铁(Fe)、锰(Mn)、钼(Mo)包衣对玉米幼苗性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Mo能促进玉米幼苗生长,不同的微量元素增微包衣玉米幼苗生长有差异,Fe和Mn对玉米幼苗生长影响作用大于Mo。除主根条数外,玉米各幼苗性状随着增微包衣浓度的增加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y=c+bx+ax2)。筛选出适合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佳Fe、Mn、Mo 3种微量元素种子包衣浓度分别为474.83~1163.45、100~500、386.40~649.04 mg/kg。  相似文献   
180.
The present study addresses the mechanism of hydroxyl radical (·OH) generation by the collapse of microbubbles in water solution. The influence of gas supply and flow rate, solution pH, and ionic strength on the aeration efficiency,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and contaminant removal (take methylene blue as an example) are elucid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methylene blue by ·OH increased with flow rate as well as in acidic or alkaline solutions compared to that in neutral conditions. ·OH was shown to be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protons and oxygen radicals generat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O2 rather than water molecules. A greater concentration of O2 or H+ thus promoted the reaction, resulting in effective removal at a high flow rate or low pH. Nevertheless, there was considerable methylene blue removal at high pH, driven by the production of the dye cation through the dissociation of methylene blue and the high electronegativity of bubbles at high pH, thus enhancing interface ad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as well as by the high ionic strength of the solution helping to generate ultrafine bubbles and maintaining them through ionic shielding. The current work provides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ubble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