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66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76篇
  151篇
综合类   270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热解焦油作为秸秆热解炭气联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雾化燃烧的方式能实现清洁利用。为探究热解焦油雾化规律,优化雾化工艺参数,该研究基于双流体空气雾化技术和散射谱粒度分析技术,设计了热解焦油雾化试验系统,并开展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比研究热解焦油温度、气体温度、气体压力对热解焦油稳态自由喷雾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焦油温度、气体温度和气体压力的增加,热解焦油的索特平均直径不断减小并且均匀性更好。各因素对雾化效果的影响强弱顺序分别为热解焦油温度、气体压力、气体温度,最优雾化参数为热解焦油温度100 ℃,气体温度120 ℃,气体压力0.5 MPa,在此条件下热解焦油雾化液滴平均粒径为81 μm,粒径200 μm以下颗粒占比85%以上,雾化均匀性较好,该结果为热解油后续充分燃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42.
为了探究不同挤压温度(40、60、80、100和120℃)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Isolate Protein,SPI)与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GSPE)复合物功能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以溶解度、乳化性、乳化稳定性、ζ-电位、粒度为指标,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分析该复合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挤压SPI,经过挤压处理的SPI-GSPE复合物的溶解度、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ζ-电位绝对值及持水性均显著提高(P<0.05),其表面疏水性、持油性显著下降(P<0.05)。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SPI-GSPE复合物的溶解度、持油性及乳化活性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80℃达到最大值,而其表面疏水性先减小后增大且最小值在80℃,ζ-电位绝对值、乳化稳定性及持水性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处理后SPI与GSPE形成了更加致密的复合物;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与GSPE的复合及挤压处理使SPI氨基酸残基所处微环境发生变化,蛋白结构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挤压温度为80℃时SPI-GSPE复合物功能性质提高幅度最大,为GSPE与SPI复合提高SPI的功能性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风力机运行对稀相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力机的运行环境复杂多样,海上盐雾、雨滴、沙尘等(体积分数小于10-6)的稀相颗粒流场是当前海、陆风力机经常面临的工作环境,然而风力机运行对稀相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尚不明晰。该研究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风力机对稀相颗粒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该试验中,风为载流体,沙粒作为惯性颗粒,分别测量了0~100、>100~200、>200~300 μm粒径沙尘在距离风轮平面后1d、2d、3d、5d、8d(d代表风轮直径)处的输沙通量分布。研究发现,三组粒径条件下在1d断面位置处风力机的输沙通量随高度增加出现3次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风力机运行改变了沙尘的输运特性,叶尖高度处出现沙尘聚集现象,叶根高度处的输沙通量则被削弱;通过对比三组粒径条件下风力机的阻沙量发现,叶尖位置>100~200 μm粒径下风力机的阻沙量最多,0~100 μm粒径下风力机的阻沙量次之,>200~300 μm粒径下风力机的阻沙量最少,体现了叶尖涡对不同粒径沙尘颗粒的选择性聚集;对比不同断面位置风力机的输沙通量发现,随着输运距离的增加,风力机尾流逐渐恢复,输沙通量也逐渐减小;总体来看,风力机的存在阻碍了沙尘的输运,且对>100~200 μm粒径的颗粒阻碍作用最大。该试验结果揭示风力机对风沙输运特性的影响特征并对海上盐雾颗粒输运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4.
基于遥感反演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分布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土壤盐渍化信息是评价灌区节水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该文主要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于2015年4-8月在全灌区布设了281个监测点,开展了灌区尺度的逐月土壤盐分、作物生长等野外系统的采样工作,并结合开展了基于Landsat OLI数据的土壤盐分反演,分析了土壤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灌溉、地下水埋深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盐分含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遥感反演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与样点分析的土层含盐趋势基本一致,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87;结合样点分析与遥感反演可得出重度盐化土和盐土占灌区面积的14%左右,呈零散的斑状分布,主要受灌溉、排水条件及地下水埋影响;当地下水埋深在2.0 m以下时,土壤表层及其主根区含盐量基本在0.20%以内;土壤含盐量对种植结构、作物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对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向日葵则因耐盐性强而广泛种植于高含盐区,而玉米高产田的根区盐分基本均在0.05%~0.20%之间。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的盐渍化防治、水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基于贝叶斯网络及时序模拟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适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还不够完善,研究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组成,建立了“联合”关系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针对贝叶斯网络精确推理难以计算大规模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将贝叶斯网络和时序模拟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时序模拟推理算法。该算法能产生元件的状态与随机时间段,实时进行系统状态的推理与时间、停电用户次数和停电量的累计,利用这些累计量不但可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还可进行诊断推理和因果推理,从而既能实现对系统的总体评价,又能找出钳制系统的薄弱环节。通过与配电系统可靠性测试系统数据及贝叶斯网络精确推理数据相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6.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该文通过大田小区和网室水泥池微区3年的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稻麦两熟条件下免耕套播秸秆覆盖NTS、免耕套播高茬NT、翻耕秸秆还田CTS、翻耕秸秆不还田CK共4个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运用数值化方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结果表明:免耕和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且主要是0~7 cm增加造成的。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表明,土壤肥力免耕秸秆覆盖好于免耕高茬,翻耕秸秆还田好于翻耕不还田,不同处理养分肥力指标以免耕秸秆覆盖处理最高,翻耕不还田最低;但综合肥力指标却以翻耕秸秆还田最高,免耕高茬最低,主要受土壤容重影响。从不同层次看,综合肥力指标和养分肥力指标均以上层0~7 cm较高,下层14~21 cm较低,尤其免耕秸秆覆盖和免耕高茬处理。  相似文献   
947.
该研究选用不同小麦耕播复式作业机械,并以传统耕播机械及人工撒播种植为对照,进行不同机械化耕播模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2)与双轴分层切削施肥播种镇压开沟复式作业模式(模式1)的作业效率、植被覆盖率和出苗率高,越冬初期的幼苗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均较大,越冬苗体健壮度高,群体穗数与总粒数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大面积推广。其中模式2与模式1的作业效率比其他模式分别高0%~260%、100%~620%,2 a出苗率平均高6.77%~20.60%、6.13%~19.87%,2 a产量平均分别达9 894.38和9 689.64 kg/hm2,分别比其他模式高23.84%~42.90%、21.28%~39.94%,2 a经济效益平均分别比其他模式高51.54%~112.68%、46.94%~106.23%;模式2的播种深度较深,出苗均匀度不高,而模式1的露籽率相对较高;2BFG-10(6)230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4)的植被覆盖率高于模式3(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少免耕机条播模式)与模式6(传统浅旋耕整与人工撒播模式),出苗率与出苗均匀度高于模式3、模式5(传统机械施肥旋耕撒播模式)与模式6,露籽率少于模式5与模式6,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成熟期群体穗数、总粒数、产量与经济效益也均显著高于模式3、模式5与模式6,其中2 a产量平均高7.01%~15.39%,经济效益高14.23%~40.35%,也较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模式6由于大量使用人工,人工成本高于机械费用,虽播深适宜,但作业效率低,露籽率高,出苗均匀度差,幼苗单株分蘖数少,成熟期穗数少,穗型小,产量与经济效益最低,不适合小麦规模化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48.
基于CARS算法的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不同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性质存在差异,以往研究多以高光谱反射率或光谱吸收特征建立模型,输入变量类型结构单一,往往导致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预测模型的精度不高。为提高SOM高光谱预测模型精度,该研究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将不同类型土壤分别以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的特征波段、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和光谱指数作为输入变量,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建立SO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通过CARS算法筛选后,各土壤类型特征波段压缩至全波段数目的16%以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壤高光谱变量维度和计算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说明CARS算法在提取特征关键波段变量、优化模型结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不同类型土壤的SOM预测精度存在差异,沼泽土的预测精度最高为0.768,性能与四分位间隔距离的比率(Ratio of Performance to InterQuartile distance,RPIQ)为3.568;黑土次之,草甸土的预测精度最低,仅0.674,RPIQ为1.848。3类土壤的RPIQ均达到1.8以上,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3)局部回归预测精度最优,验证集的调整后决定系数为0.777,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581%,模型验证RPIQ为2.689,模型稳定性高。该试验筛选的预测因子通过RF模型可实现SOM含量的快速预测,简化了传统复杂的程序,可为中尺度区域不同类型土壤的SOM预测提供依据,为输入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泰国,居全球第一,达45.02亿美元,自此持续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达65.49亿美元,出口创汇能力超过畜牧业,占大农业出口的第一位;2005年达75.27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5.8%。可以看出,水产品已成为中国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品。鉴于  相似文献   
950.
培养液磷含量和pH值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培养液不同pH值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为体外培养鸡小肠合理选择培养液pH值和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合理选择培养液磷浓度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个单因子随机试验,每个因子4个处理。48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肉公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囊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肠囊,39℃培养50min。结果表明:pH5.0~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线性增加;pH8.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降低;与pH5.0比较,pH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著增加(P〈0.01)。培养液磷含量在50~200μg/mL时,肠囊的磷吸收量与磷含量呈正相关;当磷含量增加到400μg/mL,十二指肠肠囊和空肠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磷吸收率与培养液磷含量之间呈负相关,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显示:以肉仔鸡为动物模型,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培养液适宜pH为6.0~7.0;有效磷含量不能超过200μg/mL,以50μg/mL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