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3篇 |
免费 | 167篇 |
国内免费 | 4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02篇 |
农学 | 577篇 |
基础科学 | 284篇 |
645篇 | |
综合类 | 924篇 |
农作物 | 158篇 |
水产渔业 | 93篇 |
畜牧兽医 | 578篇 |
园艺 | 101篇 |
植物保护 | 2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210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51.
田间和温室试验的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属15个物种中,除波斯小麦对小麦白粉菌表现免疫外,其它14个物种均对该菌表现感染。其中栽培一粒小麦,瓦维洛夫小麦,莫加小麦,斯插尔脱小麦和印度圆粒小麦感染该菌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支持了小麦属的现代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52.
侯小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94,(1)
芝麻茎尖有2层原套细胞,叶原基起源于原套的第二层。幼叶中层既可由亚边缘原始细胞或远轴层叶肉的第一个细胞单独产生,也可由它们二者共同产生。板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能力及持续时间从远轴层到近轴层叶肉逐渐增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表皮三者相比,细胞分裂持续的时间前者最长,中间者次之,后者最短。芝麻叶片栅栏组织有1层细胞,海绵组织有3—4层细胞。耐渍性强的品种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细胞间隙较耐渍性差的大。 相似文献
153.
以第1茬现蕾期刈割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干物质含量为42.56%),结合康奈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研究不同浓度的单一和复合乳酸菌对苜蓿青贮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发酵40d后取样分析其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所有乳酸菌处理组都能显著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P0.05),并且均未检测到丁酸;添加量为1×10~7 cfu·g~(-1)的单一乳酸菌处理组氨态氮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最高;除添加量为1×10~5cfu·g~(-1)的复合菌处理组外,其它乳酸菌处理组的pH均显著低于无添加剂处理组(P0.05);乳酸菌处理后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复合菌处理组的非蛋白氮含量显著低于无添加剂处理组(P0.05);单一和复合乳酸菌都能降低蛋白组分中的非蛋白氮(PA)含量,增加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和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含量,复合菌处理的真蛋白质(P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的(P0.05)。综上所述,高浓度的单一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处理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最好,复合菌能保护更多的真蛋白不被降解。 相似文献
154.
选取早期断奶([55±2)日龄,体重(7.91±0.83)kg]藏羔羊4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公母各半),饲喂基础日粮为粗蛋白和能量水平分别为18.02%和12.95 MJ/kg开口料。试验Ⅰ组为基础日粮,试验Ⅱ组为基础日粮+1%益康XP,试验Ⅲ组为基础日粮+0.03%莫能菌素。对早期断奶藏羔羊血清中反应应激的酶类指标(Cor、CK、LDH、AST、ALP)和免疫指标(IgG、IgA、IgM)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Cor、CK、AST和LDH差异不显著(P>0.05),但Cor、CK试验Ⅱ组小于其它两组,AST试验Ⅱ组小于试验Ⅲ组、LDH试验Ⅲ组小于其它两组;ALP试验Ⅱ组明显大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IgG、IgA、IgM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藏羔羊的日增重明显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1);试验Ⅱ组藏羔羊的日采食量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Ⅱ组对藏羔羊的腹泻率明显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综合评价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益康XP能减小藏羔羊的早期断奶应激,提高早期断奶藏羔羊免疫机能,是抗生素的一种优良替代品。 相似文献
155.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网捕等方法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节肢动物15目77科326种,分属于昆虫纲、蛛形纲和多足纲,其中蜘蛛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0%以上,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由森林向草原过渡的过程中,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环境梯度变化而逐渐增多,至交错带森林-草甸区或草甸-草原区达到最大,到草原带降至最低.交错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且显著高于两侧的森林带和草原带,表明大尺度森林草原交错带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不同植被地带问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均较低,表明不同植被地带间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差异很大.森林带与森林-草甸区、草甸-草原区和草原带的相似性逐级减小,这说明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交错带、草原带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已与森林带发生明显分化,且分化越来越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森林斑块数、森林覆盖率是影响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森林斑块数、森林斑块平均面积、森林覆盖率是决定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物种数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植被地带天敌个体数百分率为(0.363 1±0.041 6)%~(0.524 9±0.036 5)%,天敌物种在维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157.
Quan‐quan Liu Tong‐shu Zhang Chun‐xue Li Jun‐wen Gu Jie‐bin Hou Hui Dong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8,74(7):i-i
The cover image, by Quan‐quan Liu et al.,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rticle Decision‐making in a bisexual line and a thelytokous Wolbachia‐infected line of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Hymenoptera: Trichogrammatidae) regarding behavior toward their hosts, DOI: 10.1002/ps.4867 .
158.
陕西地区油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陕西5个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种群10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 bp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67%.采用类平均法对100株油松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08~0.66.在遗传距离为0.39的水平上,聚类分析为3大类,表明陕西地区天然油松种群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且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相似文献
159.
The fungitoxic metabolites of Spiraea alpina Pall. were identified using inhibi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Gibberella zeae, Pyricularia oryzea and Exserohilum turcicum as an end-point. The major fungitoxic constituent of S. alpina was a new diacylated sugar, structurally elucidated as 6-O-(3′,4′-dihydroxy-2′-methylenbutyryl)-1-O-trans-cinnamoyl-β-D-glucopyranose. This compound could inhibit at 0.1 mg/ml Rhizoctonia solani and Exserohilum turcicum, 87.6% and 63.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0.
为恢复官厅水库库区植被提供科学依据,在官厅库区妫水河流域内延庆县大榆树镇上辛庄小流域试验区,进行了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积水入渗试验,并用4种入渗公式进行了拟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入渗规律,并对采用考斯恰可夫、Horton、通用经验公式以及Philip入渗模型时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