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21篇
  免费   3523篇
  国内免费   1615篇
林业   4162篇
农学   3497篇
基础科学   1521篇
  8285篇
综合类   14126篇
农作物   2697篇
水产渔业   2860篇
畜牧兽医   27173篇
园艺   948篇
植物保护   4090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1042篇
  2017年   1310篇
  2016年   1135篇
  2015年   1286篇
  2014年   1361篇
  2013年   2484篇
  2012年   2362篇
  2011年   2558篇
  2010年   1926篇
  2009年   1962篇
  2008年   2373篇
  2007年   2457篇
  2006年   2293篇
  2005年   2152篇
  2004年   1706篇
  2003年   1573篇
  2002年   1509篇
  2001年   1764篇
  2000年   1741篇
  1999年   1573篇
  1998年   751篇
  1997年   743篇
  1996年   702篇
  1995年   772篇
  1994年   645篇
  1993年   682篇
  1992年   1093篇
  1991年   1047篇
  1990年   1030篇
  1989年   999篇
  1988年   933篇
  1987年   955篇
  1986年   924篇
  1985年   903篇
  1984年   730篇
  1983年   663篇
  1979年   647篇
  1978年   540篇
  1975年   502篇
  1974年   691篇
  1973年   607篇
  1972年   675篇
  1971年   672篇
  1970年   598篇
  1969年   591篇
  1967年   5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玉米价格回落,玉米生产出现了高生产、高库存、效益低、卖粮难等突出问题,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玉米生产面临变革。未来玉米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种植面积调减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对玉米生产各环节的优化和升级。通过梳理我国当前玉米生产、消费和需求现状,从农业种植结构、劳动力结构变化、生产经营方式、品种创新、质量安全、生产潜力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玉米生产,适应劳动力变化、加快土地集中耕种、提高种植效益,加快玉米品种原始创新、培育多元优质高效型品种,多措并举、提高玉米安全质量,种养结合、培肥地力、持续提高玉米生产潜力等具体措施。最终实现多元、优质、高产、高效及生态、智慧、可持续的玉米生产现代化。  相似文献   
962.
【目的】家庭农场基础数据不准、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对称、失真等问题阻碍了家庭 农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家庭农场精准管理体系,实施精准化、信息化管理服务意义重大。 【方法】文章根据新形势下家庭农场管理服务的需求,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大 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B/S 结构的农场名录系统。【结果】该系统实现名录建设、跟 踪监测、示范评定的数字化、网络化,提升了查询、统计、监管等工作效率,并为农场经营 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相关支持服务。【结论】该系统已面向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家 庭农场经营者试运行,实现了家庭农场名录的信息采集、审核认定、统计分析等,为了解家 庭农场现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相似文献   
963.
Heat stress (HS) mitigation strategies are critically needed to combat the substantial economic effects on animal agriculture. The manifestations of seasonal infertility include delayed puberty onset, reduced conception rates, decreased litter size, and increased wean to estrus interval.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S during early gestation and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supplemental altrenogest (ALT) as a mitigation strategy, 30 crossbred postpubertal gilts (157 ± 11 kg body weight) were subjected to estrous synchronization via 14 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LT.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during estrus was performed, and gilts were then placed into one of four treatment groups: HS (35 ± 1 °C for 12 h/31.60 ± 1 °C for 12 h) with (HSALT, n = 7) or without (HSCON, n = 7) 15 mg/d ALT supplementation or thermal neutral (TN; 20 ± 1 °C) conditions with (TNALT, n = 8) or without (TNCON, n = 8) 15 mg/d ALT supplementation until 12 d post-estrus (dpe). Administrating ALT occurred at 0600 hours from 3 to 12 dpe, and rectal temperatures (TR) and respiration rates (RR) were recorded. Blood was collected via jugular venipuncture on 0, 4, 8, and 12 dpe. Gilts were euthanized humanely at 12 dpe followed by the collection of ovarian tissue, and uterine flushing for conceptus collection. In HS compared with TN gilts, RR and TR were increased (P < 0.01) but unaffected by ALT supplementation. Feed intake was reduced (P < 0.01) by HS but unaltered by the ALT treatment. Corpora lutea (CL) weight was reduced (P < 0.01) in HSCON gilts when compared with TNCON and HSALT gilts despite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and luteal tissue not being affected by treatment (P ≥ 0.10). CL diameter was reduced (P ≤ 0.05) in HSALT gilts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Interleukin-1β (IL1B) uterine flush concentration was not affected (P > 0.20) by environment or ALT supplementation, although moderate (P = 0.06)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ALT existed, as IL1B concentration in TNALT was increased (P = 0.03) compared with TNCON gilts. While environment did not affect conceptus development (P = 0.90), ALT supplementation advanced conceptus elongation (P < 0.01). Collectively,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at HS may affect luteal development before pregnancy establishment, and ALT increases conceptus elongation by 12 dpe.  相似文献   
964.
本研究旨在分析转录因子DREB2A基因在不同水稻种质中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水稻耐渗透胁迫遗传改良提供分子工具。利用单倍型分析、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对85份不同类型水稻种质中DREB2A基因的功能性核苷酸序列变异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12个位于编码区,43个位于非编码区;鉴定出12个DREB2A等位基因型,其中来自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的3个等位基因型表现大片段变异;根据DREB2A基因的序列变异鉴定出39个单倍型,其中33个为新单倍型;将所有单倍型分为三组(Group I、II和III),其中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中的10个单倍型单独分为一组(Group III);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均表明Group III与其他两组具有较大差异。对85份不同类型水稻种质中DREB2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中的DREB2A等位基因在序列变异、系统进化关系和密码子偏好性方面均明显不同于其他种质材料中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65.
随着劳动力的短缺,直播水稻具有省工省力的优点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筛选适宜水条播(直播)的水稻品种是极其重要的。为此,以29份寒地水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为偏正向,对株高、穗长、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粒数、成粒率、千粒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理论产量的影响都是偏负向的。水条播提高了穗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成粒率、千粒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理论产量的变异程度,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小。穗重、成粒率和生物产量对水条播反应较敏感的材料,一般其理论产量对水条播的反应也较敏感。  相似文献   
966.
基于机器视觉边缘检测的园林喷药机器人导航线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航路径的精确拟合是园林机器人自动化导航的关键,针对现有园林喷洒机器人仍是人工操作为主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视觉边缘检测的导航路径拟合算法,用于指导园林喷药机器人的自动化导航.首先利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截取拍摄图像的最后200像素行作为感兴趣区域;其次提出一种针对园林道路的灰度化因子,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然后对图像进...  相似文献   
967.
基于CNN的小麦籽粒完整性图像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快速、准确识别小麦籽粒的完整粒和破损粒,设计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小麦籽粒完整性图像检测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检测中。采集完整粒和破损粒两类小麦籽粒图像,对图像进行分割、滤波等处理后,建立单粒小麦的图像数据库和形态特征数据库。采用LeNet-5、AlexNet、VGG-16和ResNet-34等4种典型卷积神经网络建立小麦籽粒完整性识别模型,并与SVM和BP神经网络所建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VM和BP神经网络所建模型的验证集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2. 25%; 4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明显优于两种传统模型,其中,识别性能最佳的AlexNet的测试集识别准确率为98. 02%,识别速率为0. 827 ms/粒。基于AlexNet模型设计了小麦籽粒完整性图像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显示,100粒小麦的检测时间为26. 3 s,其中,图像采集过程平均用时21. 2 s,图像处理与识别过程平均用时为5. 1 s,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6. 67%。  相似文献   
968.
针对水貂饲喂环节劳动强度大、环境差,水貂饲喂机械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水貂养殖轨道式双排自动饲喂车,该饲喂车主要包括控制系统、行走系统、输料饲喂系统、饲喂支撑架收展系统。详细分析了饲喂过程中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研究了控制实现方法和动作过程,通过光电传感器与PLC准确控制所有电机的工作状态定位转换,实现饲喂电机工作参数的人机交互调整;设计了导向轮定轨结构,优化缩短了饲料输送管路;模仿人工饲喂时手与手臂的动作形式,设计了自动饲喂投食结构,并进行了机构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具体结构及运动参数;设计了饲喂车收展结构,并通过作业条件分析确定了结构参数。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自动饲喂车以0.6 m/s速度行进,以预设的200、400、600 g为投喂量,饲喂车实际投喂质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65~210 g、355~427 g、567~622 g,饲料堆放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6.53%、3.78%、2.74%,漏喂率均为0%,满足实际饲喂要求。该自动饲喂车提高了饲喂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增加了饲喂车载料量。  相似文献   
969.
4个核桃类树种苗木应对持续干旱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然干旱法,对引种栽培的美国黑核桃‘北加州黑核桃’和美国山核桃‘波尼’以及乡土核桃树种(漾濞大泡核桃和旺核2号)的2年生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对比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1) 4个树种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随干旱胁迫的增强而呈下降的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呈上升的趋势,叶片丙二醛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第14天时发生显著变化;根系活力在第17天时发生显著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19天时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水势均在第23天时发生显著变化。 (3) 4个树种的抗旱隶属值排序为:‘北加州黑核桃’>‘波尼’>‘旺核2号’>漾濞大泡核桃,说明引进种对干旱的适应性要高于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970.
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主要形式,对基因表达和表型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的N端尾区可通过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修饰来改变染色质的状态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与脊椎动物相比,昆虫种类繁多,且有变态发育、表型复杂等特征,可以成为探索动物社会行为、发育调控和毒理作用等表观遗传基础的模型.本文总结了昆虫组蛋白修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