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林业   495篇
农学   578篇
基础科学   276篇
  620篇
综合类   890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67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2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悬板分层水流流动特性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悬板分层式引水枢纽工程近年逐步被推广应用,对其水流特性及输沙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利用激光测速仪首次对悬板分层水流流场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其对输沙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结合新疆特早熟棉亚区的气候特点、植棉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该区在棉花品种选择上应突出早熟,抗病不是重点;栽培技术以促早熟为中心,近期应大力推广高密度、超宽膜,推行合理的作物布局及耕作制度,适当减少棉田面积;对病虫害实行综合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基础日粮中 (含铜 7 4 6mg·kg-1)添加不同水平的铜 ( 0 ,10 ,2 0和 30mg·kg-1)对生绒期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确定其日粮铜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 :1)基础日粮添加铜对采食量、氮代谢、DM及ADF消化率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NDF的消化率有升高趋势 ,添加 10 ( 5 6 72 %为NDF消化率 ,下同 )和 2 0 ( 5 7 16 % )mg·kg-1铜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5 0 35 % ) (P <0 0 5 )。 2 )添加 2 0mg·kg-1铜组日增重 ( 4 2 5 0g·d-1)和饲料转化率 ( 6 2 5 6 g·kg-1)与对照组 ( 2 9 17g·d-1,4 3 5 8g·kg-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31 39g·d-1,4 6 5 0g·kg-1)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显著高于添加 30mg·kg-1铜组 ( 2 6 6 7g·d-1,39 86g·kg-1) (P <0 0 5 )。日粮铜水平对绒山羊绒毛的细度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添加 2 0mg·kg-1铜组绒毛生长率 ( 0 4 4mm·d-1)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39mm·d-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0 38mm·d-1) (P <0 0 5 ) ,而与添加 30mg·kg-1铜组 ( 0 4 0mm·d-1)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3)绒山羊生绒期日粮铜的适宜水平为 2 7 4 6mg·kg-1。  相似文献   
134.
人工针叶林鸟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针叶林面积的扩大,人工针叶林在鸟类保护与招引方面的作用,正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一般认为,鸟类群落的复杂性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人工针叶林林分结构单一,但在广大退化的生态系统及农田生态系统中,人工针叶林,特别是大面积人工针叶林的存在,起着“森林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小兴安岭红松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的红松针阔混交林进行分析,用Hegyi竞争指数分析种内种间竞争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森林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总体来看该林分处于强度混交向极强度混交过渡的状态,单一树种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较少,大多与其它不同树种混交;各树种在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针叶树种较占优势,阔叶树种则分化严重,既有占优势树种又有受压树种;林分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136.
隔坡水平沟整地技术显著地促进了旱坡地核桃幼树的生长发育,6年生核桃地径平均达6.12 cm,树高221 cm,冠幅245.5 cm×238.3 cm,新梢长85 cm,新梢粗1.82 cm,核桃生长迅速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剖根试验表明,1年生核桃幼树根系水平分布达119 cm~126 cm,垂直分布达60 cm~65 cm,水平根条数达14条~15条;3年生时,根系水平分布已达到143 cm~156 cm,根系最大分布范围已经交接;6年生时,根系已经向下延伸至4 m以下的坡面。幼树期产量迅速上升,7年生时平均产量达2.56 kg/株,1 728 kg/hm2,达到了盛果期产量的57.6%.  相似文献   
137.
利用人工网捕等方法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节肢动物15目77科326种,分属于昆虫纲、蛛形纲和多足纲,其中蜘蛛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0%以上,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由森林向草原过渡的过程中,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环境梯度变化而逐渐增多,至交错带森林-草甸区或草甸-草原区达到最大,到草原带降至最低.交错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且显著高于两侧的森林带和草原带,表明大尺度森林草原交错带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不同植被地带问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均较低,表明不同植被地带间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差异很大.森林带与森林-草甸区、草甸-草原区和草原带的相似性逐级减小,这说明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交错带、草原带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已与森林带发生明显分化,且分化越来越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森林斑块数、森林覆盖率是影响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森林斑块数、森林斑块平均面积、森林覆盖率是决定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物种数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植被地带天敌个体数百分率为(0.363 1±0.041 6)%~(0.524 9±0.036 5)%,天敌物种在维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冰雪后短期内(3月份)卫星热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受害程度的空间关系,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和扑火人员伤亡情况,以及气象因素对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受害区确认为森林火灾的卫星热点占总数的61.00%.2008年3月份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异常增高,共发生火灾3 097起,过火面积23 227.68 hm2,火灾次数超过1999-2007年3月份火灾次数的总和,且是1999-2007年3月份火灾次数总和的120.65%,3月份平均火灾次数的10.86倍.过火面积是1999-2007年3月份总和的88.40%,3月份平均过火面积的4.69倍.人员伤亡40人,是1999-2007年3月份人员伤亡总和的72.73%,平均伤亡人数的6.56倍.冰雪灾害后,2008年3月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和人员伤亡人数的异常增高已经超出了气温和降水对火发生正常影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9.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是林业生产重要的环境因子和自然资源, 它决定着森林生态的类型和物种分布, 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气象因素也是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因子, 对其分布、发生及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 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0.
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人粮关系为主线、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为辅线,重点回顾了近百余年中国粮食安全变化历程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分析的4个纬度,即农民生计、土地制度、农业科技、政策管理。认为重粮重农不轻工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发展农业科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5个要素。最后指出应树立包括数量安全、结构安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在内的广义粮食安全观,系统地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