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9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649篇
林业   685篇
农学   396篇
基础科学   323篇
  695篇
综合类   3950篇
农作物   654篇
水产渔业   354篇
畜牧兽医   1041篇
园艺   629篇
植物保护   296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649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特征,以普通小麦品种秦麦11(粒重36.942 mg/粒,淀粉含量61.02%)和中优9507(粒重50.636 mg/粒,淀粉含量68.36%)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淀粉分支酶基因(SBE)表达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花后3 d 内检测不到其表达,花后4~6 d 这些基因开始表达.AGPase和SSS在花后12 d左右表达量达到高峰,GBSSI和SBE在花后15 d左右的表达量最大.自花后18 d开始,各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中优9507在表达高峰期(即花后第12、15、18 d)的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秦麦1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整个灌浆期间中优9507的四种淀粉合成酶活性高于秦麦11,尤其在灌浆中期差异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AGPase、SSS、SBE基因在花后15 d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B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GBSS酶活性间相关不显著,暗示AGPase、SSS、SBE基因在籽粒淀粉合成过程中属于转录水平调控,而GBSSI基因属于转录后调控.  相似文献   
72.
高原粳稻子预44抗稻瘟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高感稻瘟病的低海拔粳稻江南香糯与高抗稻瘟病的高原粳稻子预44作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F2、BC1F1和以F2单粒传构建的、由276个株系组成的F7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用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对两亲本江南香糯和子预44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F2和BC1F1进行抗性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子预44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的抗性都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进一步利用重组自交系F7群体的266个有效株系作为定位群体,将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E1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SSR标记RM206间遗传距离为0 cM的位置,暂定名为Pi zy(t)。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子预44中的抗性基因用于水稻抗病育种及该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3.
硅肥对甘蔗叶片一些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硅肥对甘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尤其对上部叶和下部叶进行比较,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面积指数、叶片的夜间光合产物输出量。结果表明:施硅能增加甘蔗的叶绿素含量,尤其是下部叶的叶绿素含量;能提高下部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群体叶面积系数;增加了中下部叶片的夜间光合产物输出量。传统上对于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研究一般都是取 1叶进行测定,本研究发现硅肥对于甘蔗上下部叶作用的差异性,有必要对甘蔗下部叶作更多的研究;在甘蔗生产中有剥除老叶习惯的地方,施用硅肥之后,可以多留1片叶。  相似文献   
74.
为获得适应过渡带地区四季常绿的优质草坪,采用早熟禾的不同品种,同一品种采用三个播种梯度交播,在已成坪的杂交狗牙根草坪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出苗及苗期生长状况、坪用性状和草坪质量有一定的差异,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不同处理草坪质量,初步确定,采用早熟禾品种自由2号、交播量为20 g·m2的处理,其综合评判值最高,为0.779 5.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板栗在冷藏和沙藏两种贮藏方法中SOD、CAT、MDA、VC、伤害率和好果率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板栗腐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胁迫导致AOS的上升所致,同时说明了板栗中存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SG),这一循环有清除AOS(Active Oxygen Species)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为了了解高原湖泊流域“3类空间”的布局结构,探析流域在发展过程中“3类空间”的格局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功能空间分类的角度研究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分类体系,并分析了2005—2015年流域“3类空间”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为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10 a增加了71.37%,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10 a减少了6.38%,生态空间先升后降,总体增加了0.48%;(2)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3类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城镇空间格局、农业空间格局和生态空间格局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别,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主要分布于抚仙湖流域的北部,而生态空间除抚仙湖湖泊水面外在流域四周均有分布;(3)从变化程度上看,“3类空间”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流域北部,而生态空间则在湖泊中部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77.
采用室内培养和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几种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石灰性潮土中磷素主要以有效性很低的磷酸盐(Ca10-P等)形式存在,而有效性较高的磷酸盐(Ca8-P等)含量较少,Ca2-P就更少。2)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无机磷总量相应增加。磷酸二氢钾与磷酸二钙主要向Ca8-P、Al-P等有效性相对较差的磷素形态转化,磷酸八钙、氟磷灰石、磷酸铁、磷酸铝等有效性较差的磷源,在较短的时期内主要以自身的形态存在。3)施加各种有机酸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Fe-P、Al-P和Ca10-P含量,增加Ca2-P、Ca8-P和O-P含量,总的趋势是促进土壤中植物难以利用的无机磷形态向植物可以利用的形态转化。这种促进能力因有机酸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大小顺序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锥圈倾角和下锥管倾角对梭锥管内水沙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PIV测试结果一致基础之上,建立了5个不同锥圈倾角和7个不同下锥管倾角的梭锥管模型,采用层流方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浑水含沙浓度为5kg/m3时各个梭锥管内部的泥沙浓度和速度场,详细对比分析了不同倾角下梭锥管内的速度场和浓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上锥管结构尺寸、锥圈间距不变的条件下,锥圈倾角β与下锥管倾角γ相等且等于45°时,梭锥管水沙分离效果最好,在该角度下锥圈上表面泥沙滑动至排沙通道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梭锥管水沙分离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9.
牛IVF性控切割胚胎和整胚的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分3个实验对比了采用不同处理的常规冷冻和玻璃化冷冻保存358枚体外受精(IVF)性控切割囊胚和326枚整胚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1)用于冷冻整胚的常规方法对冷冻性控切割胚胎同样有效;(2)利用含10%EG 10%FBS的DPBS冷冻牛IVF控切割胚胎或整胚的效果明显优于用含10%甘油 0.4%BSA或1.4mol/LEG 0.1%PVOH的DMPBS;(3)采用微玻管玻璃化冷冻保存牛IVF性控切割胚胎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冷冻法。  相似文献   
80.
针对仓储害虫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法的图像目标快速定位算法.本算法的优点是特征提取简单,计算量小,速度快;在处理时间上可以满足应用的实时性要求.通过在对仓储害虫差分图像处理中的试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实时采集的图像中的目标位置,定位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