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91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85篇
  331篇
综合类   851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881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76年   11篇
  1966年   10篇
  1963年   12篇
  1958年   10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12篇
  1947年   7篇
  1944年   7篇
  192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Lea DW  Pak DK  Spero HJ 《Science (New York, N.Y.)》2000,289(5485):1719-1724
Magnesium/calcium data from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in equatorial Pacific sediment cores demonstrate that tropic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were 2.8 degrees +/- 0.7 degrees C colder than the present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Glacial-interglaci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s great as 5 degrees C are observed over the last 450 thousand years. Changes in SST coincide with changes in Antarctic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ede changes in continental ice volume by about 3 thousand years, suggesting that tropical cooling played a major role in driving ice-age climate. Comparison of SST estimates from eastern and western sites indicates that the equatorial Pacific zonal SST gradient was similar or somewhat larger during glacial episodes. Extraction of a salinity proxy from the magnesium/calcium and oxygen isotope data indicates that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into the western Pacific was enhanced during glacial episodes.  相似文献   
72.
以30年生东方杉的当年生顶芽、侧芽和茎段作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及伸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项东方杉组织培养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中加入了BA 10mg/L可高频率诱导其不定芽的分化;增殖系数达6.52。芽伸长培养基为附加恶霉灵(hymexzal,HMI)50mg/L的改良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4.
引进观赏芍药新种质的SSR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SR标记构建从欧美等地区引进、收集的61份观赏芍药新种质的指纹图谱。根据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从15对候选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且稳定性好的引物作为核心引物,首次构建了61个观赏芍药新种质指纹图谱,并编制了指纹代码。结果表明:被试种质资源的倍型丰富,有一条带、两条带,甚至出现了三条带、四条带;所绘制的图谱能够将所有品种(种)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75.
以香菇子实体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潮次、部位、成熟度的香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1潮香菇多糖得率最低,其与第2、3潮香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177 7、0.075 9,而第2潮与第3潮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775 0;不同部位(菌柄和菌盖)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且它们的多糖得率相关系数高达0.986 6,表明菌柄和菌盖多糖得率之间相关性明显;不同成熟度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且不同成熟度的香菇多糖得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分别为0.926 9、0.974 3和0.963 9,即香菇子实体在不同生长时期多糖含量差异不大,香菇多糖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考虑生产成本,最好采收第2潮成熟期香菇作为多糖类产品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76.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特征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流域特征及河道特征,统计分析各特征值随流域面积尺度大小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流域面积增大,河道干流长度、干支流总长度、河道弯曲系数、流域形状系数均增大,河道不对称系数、流域平均高程均减小,河网密度、河道比降、平均坡度均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研究地区虽对洪水具有微弱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河道比降应该控制在6.1%以下,河网密度应控制在0.58 km/km2以下,故面积小于10 km2的小流域应为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核心区域;坡度在25°以上的土地面积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2%左右,易发生洪水,需大力加强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77.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林分的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器,以渗透量、稳渗速率、初损雨量、初损历时、产流量、产沙量等为指标,对不同密度林地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在该地区利用刺槐和油松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密度应该以3 000 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8.
结合非洲菊的生长特性,从繁殖、定植、苗期管理、花期管理、生育期中温、光、水肥、病虫害及采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非洲菊的高效栽培技术,为非洲菊在东北地区的大面积种植,提高东北地区非洲菊鲜切花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水稻中花11辐射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伽玛射线对粳稻品种中花11进行辐照,以诱导广泛的形态突变体,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辐射第1代单本移栽并实行单株收获;辐射第2代(M2)播种1万个家系,自苗期开始至成熟期各个生育阶段从中独立选获各类形态突变体540个;经M3复选获得包括叶、茎、穗和育性变化等各类突变体431份。统计结果表明,形态性状的突变频率为5.1%。关键词  相似文献   
80.
内蒙古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2017年在内蒙古开展9组机械粒收品种筛选与技术集成示范,共获得97个品种/组合139个品次样本数据。收获时采取机械粒收测产方式对其中6组试验进行产量和收获质量测试,结果表明,收获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9.89%,产量总损失率均值为5.77%,高于国标(GBT-21961—2008)规定≤5%的要求。子粒含水率均值为26.78%,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呈显著正相关。按子粒含水率和单产水平2个指标采用双向平均法作图进行品种分类,对97个供试品种/组合进行初步筛选,吉单66等15个品种表现出子粒含水率低、单产水平高的特点,适合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