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6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林业   392篇
农学   310篇
基础科学   291篇
  730篇
综合类   2985篇
农作物   412篇
水产渔业   267篇
畜牧兽医   1103篇
园艺   515篇
植物保护   31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按同质原则将20只无角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4~4.5月龄)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5只(3只公羔,2只羯羔),每只为一个重复。采用3因子(2×2×2)设计,以研究同一营养水平和在精料为主类型饲粮中,改变部分能量饲料(A因子)和蛋白质饲料(B因子)对公羔和羯羔(C因子)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A、B、C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能量表观消化率和氮表观存留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A因子及A、B因子交互作用对ADF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1和P<0.05);B、C因子及其交互作用,A、B、C因子的交互作用对ADF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62.
花叶玉簪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叶玉簪甜心、法兰西、王冠等的芽为外植体,以MS+6-BA5mg/L+NAA0.2mg/L为芽诱导培养基,MS+6-BA2mg/L+NAA0.5mg/L为增殖培养基,可以获得较好的增殖效果。在1/2MS+NAA0.1mg/L+0.2%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好,用腐叶土和珍珠岩4∶1比例的基质移栽苗时其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雨养农业作物持续增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长期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黄土塬区可持续的农田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位于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始于2003年。设有4个传统耕作和4个免耕处理,具体为传统耕作 (CT)、传统耕作+地膜覆盖 (CP)、传统耕作+秸秆覆盖 (CS)、传统耕作+地膜+秸秆覆盖 (CPS)、免耕 (NT)、免耕+地膜覆盖 (NP)、免耕+秸秆覆盖 (NS)、免耕+地膜+秸秆覆盖 (NPS)。调查分析了2007—2016年玉米产量和玉米养分吸收特性。  【结果】  4个传统耕作处理中,CP处理玉米籽粒平均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24.4%,氮素和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最高;CS处理玉米平均生物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39.4%,玉米茎秆养分吸收量最高,特别是总吸钾量提高了101.7%;CPS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最高 (9381.6 kg/hm2),总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比CT处理提高了63.2%和123.7%。4个免耕处理中,NP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比NT处理提高了25.8%,NS处理比NT处理降低了3.9%;CPS处理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植株总吸氮量和总吸磷量最高。相同覆盖处理下,传统耕作的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氮磷总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平水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27.0%~37.4%),干旱年秸秆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3.5%~8.5%),丰水年则以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增产效果最大 (31.6%~38.1%)。  【结论】  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传统耕作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好于免耕。采用传统耕作结合地膜秸秆双元覆盖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量,在不同气候年份下对玉米增产效果均较好,且年际间变异幅度较小,是渭北旱塬增加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籽粒产量的最佳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6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的生长和对cd的吸收和富集特性。结果表明:(1)在2mg·kg^-1Cd处理时,Cd对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之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两种生态型水蜈蚣生物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显著。在200mg·kg^-1Cd处理时,矿山生态型水蜈蚣死亡,而非矿山生态型仍能维持一定生长,表现出较强的cd耐性。(2)在高浓度cd处理下,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比矿山生态型具有更强的Cd富集能力。在2、10、50mg·kg^-1Cd处理时,两种生态型水蜈蚣Cd含量和积累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在200mg·kg^-1Cd处理时,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分别达到498.66mg·kg^-1和1016.09mg·kg^-1,积累量分别为86.00μg·pot^-1和123.82μg·pot^-1,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3)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两种生态型水蜈蚣地上部富集系数均大于1,表现出较强的cd富集能力;矿山生态型水蜈蚣转移系数最大值为0.55,非矿山生态型为0.53。两种生态型水蜈蚣对cd均有一定的富集特性,而在高浓度Cd处理时非矿山生态型水蜈蚣的cd富集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65.
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 NaOH溶液吸收CO_2的方法 ,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4个观测点的土壤CO_2释放量时行了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不同土质土壤CO_2释放量存在差异 ,冷干地区较暖湿地区土壤CO_2释放量少,凉季较暖季土壤CO_2释放量少;粘性硬质土较松散黄土CO_2 释放量少。长武、洛川、西安南郊土壤CO_2释放量变化再次证明 ,在厚层黄土发育的地区 ,土壤CO_2释放量变化相对于大气温度变化具有滞后性,从当日早晨至次日早晨,CO_2释放量具有由低变高再变低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66.
玉米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选择与测试指南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玉米DUS测试性状的选择方法和对原有测试指南选择性状的验证和调整结果,供相关育种企事业单位及时了解我国玉米新品种保护审查测试技术标准研究的最新动态。新修订的玉米DUS测试指南将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从2008年开始执行使用。  相似文献   
967.
[目的]研究温度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过程中的影响,为准确测定蛋白质浓度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在不同温度和孵育时间下对已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蛋白的影响。[结果]在0~100 mg/ml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测定范围内,室温20℃孵育20~30 min时测定的蛋白质浓度比较稳定。同时蛋白质浓度越高,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过程中对各种因素影响的抵御能力越强。[结论]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环境温度、待测样品浓度以及染料与蛋白质孵育时间等是决定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68.
不同基因型玉米萌芽期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楠  吴玉群  姜敏  孔菲 《杂粮作物》2007,27(4):292-295
对4个玉米杂交种辽单24、丹413、沈丹16、沈农87进行了萌芽期的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杂交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根和胚芽的生长,也降低了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但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杂交种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水分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吸水速率减小,但吸水速率与抗旱性间相关性不明显。各品种在20%PEG水分胁迫处理下的萌动吸水伤害率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一个抗旱鉴定指标。研究表明,利用室内高渗溶液萌发法通过对玉米萌芽期抗旱性高度相关的性状的测定得出的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结果与田间直接鉴定的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室内高渗溶液萌发法是鉴定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的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9.
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施磷对土壤水库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对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覆盖与不覆盖条件下75 kg(P2O5)·hm-2、112.5 kg(P2O5)·hm-2、150 kg(P2O5)·hm-23个施磷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休闲期覆盖后,播种—孕穗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小麦播种期提高38~41 mm;增加施磷量,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提高,尤其拔节期40~100 cm土层。覆盖后,播种—拔节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占整个生育期比例显著提高,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增加;增加施磷量,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比例显著提高,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提高。覆盖后增加施磷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1 45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覆盖配施磷肥条件下,拔节—开花期60~100 cm、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因此认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提高底墒,可实现伏雨春夏用;覆盖促进小麦生育前期和中期吸收土壤水分;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促进小麦生育后期深层吸水;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150 kg·hm-2有利于蓄水保墒,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0.
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美人文景观,展现着传统农业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适应性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世代相传的农业系统构成了当代和未来农业创新和技术的基石。已公布的37个传统果园类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有14个沿黄河流域分布,是我国果业重要的发源地。拟以黄河流域的传统果园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其发展历史、现状及传统果园农耕系统,同时重点分析黄河流域主要果品的区位发展优劣势,最后结合传统果园的人文价值和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等,综合探索传统果园的传承和利用途径,为我国果业发展提供传统农业系统和技术创新基础,也为传统果园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以及农业管理部门挖掘和健全果园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