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49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39篇
  70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索湿热预处理对餐厨垃圾高温干式厌氧消化的影响,在含固率为20%、发酵温度55℃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试验。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湿热预处理的加水率、温度、时间对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有明显变化,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以及TS和VS的去除率明显升高。当湿热预处理条件为加水率50%、温度120℃、时间80 min时,SCOD值最高,为101050 mg/L,比未处理时提高了5.6倍。同样,该条件下日产气量出现的两个产气峰值最高,累积产气量也最高,为269.10 ml/gVS,与未处理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49.4%。各因素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气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温度>时间>加水率,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产气量有显著性影响,加水率对产气量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2.
基于Sakai平台的农技推广人员远程培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的创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水平,面对急需培训的农技推广人员队伍,该文在分析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模式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Sakai平台来开展农技推广人员远程培训,从而解决现有培训模式中存在的时空限制、规模有限、互动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
本文简述了川西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原玉米育种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4.
冬小麦抗旱性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及其氮素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苟升学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149-15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两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水地品种,抗旱性差)和长武134(旱地品种,抗旱性强)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拔节期叶片MDA、H2O2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性和小麦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膜质伤害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氮素营养的调控。抗旱品种相对不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SOD和CAT活性,而MDA和H2O2较低;MDA和H2O2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和CAT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5.
为了优化油用亚麻抗倒伏的肥料运筹措施,以‘陇亚11号’和‘定亚2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了钾肥(不施钾、52.5 kg K2O/hm2和105 kg K2O /hm2 3个水平)和硅肥(不施硅和90 kg SiO2/hm2 2个水平)用量对油用亚麻茎秆形态学、力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亚11号’的株高、重心高度及茎粗、壁厚、抗折力均显著大于‘定亚23号’,茎秆形态学及力学抗倒伏特性的综合影响下,‘陇亚11号’较‘定亚23号’倒伏率提高21.24%而产量降低9.43%。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施钾后茎粗、壁厚、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提高而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35%和9.34%。硅肥对茎秆形态学、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均无主效应,但硅肥与钾肥的互作使茎粗显著增加。抗倒伏指数与茎粗、壁厚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品种间的茎秆抗倒伏特性差异较大,施用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优化了茎秆机械性能,增强了油用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供钾量较低时,硅肥与钾肥对茎粗的互作正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46.
以五台山野生迎红杜鹃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培养基配方、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迎红杜鹃组织培养的影响,建立了迎红杜鹃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式为70%的酒精浸泡30 s+8.0%次氯酸钠浸泡处理8 min+无菌水冲洗;基本培养基为Anderson+0.1 mg/LNAA;增殖培养基为Anderson+1.0 mg/L ZT+ 0.1 mg/LNAA;生根培养基为Anderson+1.0 mg/L NAA;炼苗移栽基质以腐殖土∶珍珠岩=2∶1混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25~35年茶树种植区域土壤动物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对常熟市虞山林场茶园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095个,隶属于4门7纲27类。优势类群为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3类,占个体总数的88.18%,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蜘蛛目、原尾目、膜翅目幼虫和鳞翅目幼虫4类;其他为稀有类群。三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依次为茶园2>茶园1>茶园3;类群数依次为茶园1>茶园3>茶园2;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茶园3>茶园1>茶园2;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茶园3>茶园2>茶园1;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C)依次为茶园1>茶园2>茶园3。茶园中三样地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茶园1与茶园2、茶园1与茶园3、茶园2与茶园3的q值均在0.5<q<0.75之间,均表明相似水平为中等。茶园中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48.
纹枯病株在杂交稻田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引入聚集度指数(I;C;Iδ和M*等)及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系数的测定方法研究了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株在杂交稻田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纹枯病株和丛的分布是:分布的基本成份是聚集的(α>0),即有明显的成团性。而集群内的分布是均匀的(β<1)。  相似文献   
49.
磷石膏改良强酸性黄壤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以耐铝能力弱的高粱和强酸性黄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磷石膏对强酸性环境高粱生长、养分平衡以及对土壤有效养分和交换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酸性黄壤上,由于铝毒作用,即使施足氮磷钾肥,高粱也生长不良;施用磷石膏和石灰的高粱生长正常,各生物学性状均极显著优于对照,施磷石膏高粱长势更优于施石灰者,高粱干重与磷石膏、石灰的施用量呈二次曲线变化(回归方程分别为:y=6.88 11.92x-1.65x2,R=0.983;y=6.88 6.39x-0.72x2,R=0.996),高粱株高和根长与磷石膏、石灰的施用量也呈二次曲线变化;磷石膏降低酸性黄壤铝毒、提高植物钙含量的效果略逊于石灰,在提高植物营养三要素(特别是磷、钾元素)的作用方面优于石灰,施磷石膏高粱磷、钾含量较石灰处理分别提高117.0%~200.0%和13.0%~14.8%;施磷石膏生长良好的高粱植株氮/磷、氮/钾、钾/磷比分别为6.8~7.1,1.2~1.3和5.4~5.6,比值适中、变幅小,氮/铝、磷/铝、钾/铝、钙/铝比分别是对照植株的1.9~2.0倍,5.8~6.3倍,1.8~2.1倍和2.0~2.5倍,改善和调节了高粱体内氮、磷、钾、钙养分的平衡;施磷石膏的土壤有效氮、磷、钾、钙较对照极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钾分别比施石灰提高41.8%~114.2%和59.4%~67.5%,施石灰的土壤有效磷、钾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0.
双杂吨粮生理生态指标及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研究通过3年的调查与试验,阐明了不同生育期杂交稻组合在不同栽培季节,不同栽培水平下的产量形成特点及氮钾吸收特性,明确了杂交稻的穗型与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对杂交稻需钾量是否近似常规稻这一理论问题也给予了肯定的证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不同生育期杂交稻组合亩产吨粮的产量结构指标,氮钾吸收量指标及相应的生理生态指标,制订的“双季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实用性强,增产节支,为吨粮田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