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6篇
  119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大大低于二次型模型,因而经济效益较高,研究还表明,与二次型模型相比,采用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和最佳施肥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无机氮的基本平衡(而不是显著上升!)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无机氮的基本平衡(而不显著上升!),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使小麦、玉米茎秆含氮量降低,表现出较佳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2.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北方一般耕地和蔬菜保护地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机磷、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耕地土壤的 2.7~14.0倍 ,土壤Olsen P占全磷的比率 ,Ca2-P ,Ca8-P ,Al-P占土壤无机磷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耕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磷素主要积累在 0~20cm土层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各土层Olsen-P ,Ca2-P ,Ca8-P ,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 ,O-P ,Ca10-P含量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103.
模拟几种生产中的肥水管理措施,综合研究了12个冬小麦品种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冬小麦在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产量表现最好的几个品种均具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和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从生产及养分资源的角度考虑,未来品种的选择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应具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以及收获期较低的秸秆含氮量.  相似文献   
104.
密植条件下玉米冠根生长抑制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密植条件下玉米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以澄海3719(DH3719)为材料,通过种植密度×施氮量2因素4处理田间试验,研究了密植条件下玉米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受抑制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但拔节期后单株叶面积、冠根干物重、茎粗、总根长及含氮量均小于低密度种植的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与根长的消长变化趋势相同,各生育期不同处理植株的冠根比没有明显差异。吐丝期剪去穗位叶以上连续两个叶片或切去地上部最上层节根均减少了植株体内的氮素累积。尽管剪叶使根系生物量的减少远远低于切根的影响,但剪叶造成植株含氮量的减少多于切根的影响。综合结果表明,密植引起地上部生长空间竞争加剧,使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05.
大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大麦/玉米间作优势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均为1.06,无明显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分别为1.32和1.30,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系统养分吸收优势不显著;玉米覆膜时,间作系统具有显著的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大麦/玉米间作中籽粒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为间作劣势而无贡献;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0%和2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交互作用对间作氮素养分吸收的贡献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60%与40%,钾则分别为45%与55%。  相似文献   
106.
硅提高水稻抗镉毒害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通过水培试验,主要从硅对镉的分布、镉的化学形态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与硅结合蛋白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了硅减轻镉毒害的机制。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抑制镉向地上部的运输,使质外体运输途径的运输量减少了36%;加硅也降低了质外体中不同形态镉的含量.特别是结合态的镉:施硅显著降低了镉毒害所诱导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这说明加硅缓解了高浓度镉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免疫细胞化学定位显示硅结合蛋白主要分布在水稻根系表皮下的纤维层细胞及内皮层细胞附近,此部位是硅积累的主要部位.也是离子在质外体运输的关键入口,这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加硅可降低质外体途径的运输量。  相似文献   
107.
农田土壤黑碳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背景下,如何增加土壤碳库容量、 提升土壤生产力以及减少环境危害已成为农学家、 土壤学家和环境学家在二十一世纪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黑碳(或生物碳)在农田土壤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增加土壤碳库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新方法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黑碳在农业土壤中的含量,应用黑碳(生物碳)对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探讨了应用黑碳影响作物生产力和土壤环境行为的机理以及农田土壤应用黑碳在不同区域、 作物类型、 用量和黑碳性质上的差异表现; 展望了农田应用黑碳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基因型小麦铁营养效率差异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对苗期6个不同小麦基因型旱选10,鲁麦14,小偃54,京411,洛夫林和中国春的铁营养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试验设低铁(2μmol/L)和正常铁(100μmol/L)2个处理。结果表明,小麦的铁营养效率存在基因型差异,其范围从58%到92%。供试基因型中铁营养效率最高的基因型为中国春,最低的为旱选10。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种子中铁浓度与其苗期铁营养效率间未发现相关性。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小麦铁营养效率差异主要由铁吸收决定,而铁吸收主要由根表面积差异决定。说明具有较大根表面积的小麦基因型在苗期具有更高的铁营养效率与抵抗铁缺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9.
不同供锌水平对苹果幼树干物质和锌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低、中、高3个供锌水平(Zn 0.013、0.254和5.070 mg/L)对苹果幼树干物质和锌积累、分配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的过量及缺乏均对果树的生长及养分吸收产生影响。生长初期,苹果幼树根系活动较晚,枝叶的快速生长主要利用根茎中的养分,锌的积累量呈快速增加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低锌处理,除根系明显增加外,其他器官变化较小,根系的锌分配比例明显高于中锌、高锌处理。说明生长后期,低锌、高锌抑制了树体的生长,且低锌处理的树体锌主要分布于地下,上运明显受阻;而中锌、高锌处理,地上部锌含量要高于根系。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在大田人工淹水条件下研究了5种芝麻基因型对渍害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心叶缺铁性黄化,新生根产生,生物量及籽粒产量下降,植株茎延伸生长为典型的渍水胁迫症状;芝麻对渍水敏感期为初花期,生育早期渍水驯化能显著改善芝麻的耐渍性。基因型间,野芝7号耐渍性最强,心叶黄化不明显,新生白根数多,产量损失很小,相对产量为0.967,生物量下降后恢复能力强。豫芝1号、武昌九根头新生白根较多,生物量下降后有较强的恢复能力,相对产量较低,分别为0.428和0.626,耐渍性较好。丹巴格心叶黄化较明显,白根量少,生物量能部分恢复,相对产量0.813,具中度耐渍性。遂平小籽黄心叶黄化快,基本无白根发生,产量损失大,相对产量0.338,耐渍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