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2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52篇 |
农学 | 771篇 |
基础科学 | 394篇 |
725篇 | |
综合类 | 1320篇 |
农作物 | 266篇 |
水产渔业 | 168篇 |
畜牧兽医 | 694篇 |
园艺 | 199篇 |
植物保护 | 2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159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279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323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72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利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和多相流模型中的混合物模型,对采用叶片式、螺旋式和通式3种不同旋转栅的脱油型动态旋流器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以揭示旋转栅流道结构对动态旋流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栅结构形式对动态旋流器内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的影响非常大;螺旋式旋转栅可以降低动态旋流器内旋转栅附近的湍流强度,但对旋流器内整个流场湍流的改善并不明显;与叶片式和螺旋式旋转栅相比,通式旋转栅所产生的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较大,具有更强的分离能力和更宽的高效分离域。 相似文献
43.
提出用并联机构驱动产生的筛面多维运动实现非平面筛面多维透筛性的设计思想,以改善透筛环境、提高筛分效果。设计了一种基于单自由度两回路空间机构的并联振动筛,给出了主机构的拓扑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及基于筛面轨迹仿真的尺度优化结果;阐述了非平面筛面的设计及其多维透筛性原理;实验比较了并联振动筛与传统直线振动筛在常规平面筛面、非平面波浪筛面、非平面凹坑型筛面上的筛分性能,证明并联振动筛与非平面凹坑型筛面组合的筛分效率高达98%,透筛率高达7.4%,而直线筛与平面筛组合的筛分率仅为84%,透筛率为5%,从而揭示了新型并联振动筛的高效筛分机理与特性。 相似文献
44.
45.
云南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及在生产上的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4年对云南省12个地州91个县的植烟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25.4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了4%,78%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在100 mg/kg以上;全省绝大部分土壤pH值在植烟的适宜范围,只有少数(约16.69%)的极酸或碱性土壤;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植烟土壤较为适宜,但变异系数较大,均匀性较差,局部地区的磷含量过高或过低;土壤钾含量全省总的较丰富。在12个地州中,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等老烟区的土壤养分较丰富,生产上施肥要适量控制;新烟区丽江和临沧的土壤养分也较高,应注意合理平衡施肥;土壤养分相对较贫乏的烟区如思茅在生产上需适量增加施肥量并注意各种肥料的合理搭配比例。 相似文献
46.
基于RUSLE的蔗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赤红壤集约化蔗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与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为广西集约化蔗区小流域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对其进行定量估算。[结果] ①那辣小流域坡度在0°~35°之间,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82.85%,10.99%,道路和沟渠共占6.16%。2020年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22.97 t/(hm2·a),属轻度侵蚀水平,是水利部规定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 t/(hm2·a)的4.6倍;②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25°的坡度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平均侵蚀速率最大的是林地(桉树),为53.59 t/(hm2·a),分别是坡耕地(甘蔗)、道路、沟渠的2.84,2.12,27.91倍。[结论] 应用RUSLE模型通过借助软件输入相关参数和处理数据,即可估算出蔗区土壤侵蚀及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应合理规划并利用管理好流域的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道路等土地利用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47.
基于InVEST模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为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调整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和土地转移矩阵分析国家公园生态破坏和生态恢复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然后基于InVEST模型Carbon模块,以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和碳密度为模型运行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储量变化。[结果] ①祁连山国家公园1980,1990,2000,2010,2018年的碳储量分别为9.07×108,9.07×108,9.07×108,9.16×108,9.17×108 t,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累计增加9.86×106 t。②碳储量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一定联系。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公园东段和中段东侧,以林地为主;碳储量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公园西段和中段西侧,以未利用地为主。③1980—2018年生态正向演变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转为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为草地,未利用地转为水域)是国家公园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巩固实施生态工程,着重保护草地资源、调整土地管理政策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陆地生态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8.
中国农业科技期刊零被引(未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影响因子高低将农业科技期刊进行归类,选取代表性期刊并分析其中的零被引(未被引)文献、尤其是高下载量的零被引(未被引)文献的比率、学科分布、下载量分布、随出版时间分布,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农业科技期刊办刊现状并对未来办刊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9.
Anarwia工艺处理猪场废水节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比较了厌氧-加原水-间隙曝气(Anarwia)工艺、SBR(序批式反应器)以及厌氧-SBR工艺处理猪场废水的效果。比较三种工艺处理效果表明:厌氧-SBR工艺处理猪场废水,污染物去除效率低,出水污染物浓度高,不适于猪场废水的处理。Anarwia工艺处理效果与SBR工艺相当,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COD和NH3-N浓度低。在此基础上,以一个日处理1200 t猪场废水处理工程为例,分析比较了Anarwia与SBR工艺的能耗。就能量消耗有关的工艺参数——污泥量和需氧量而言,Anarwia工艺分别比SBR工艺减少16.4%和95.9%,此外Anarwia工艺每天可产生2784 m3沼气。Anarwia工艺增加了废水提升能耗,但减少了曝气、污泥处理、滗水和搅拌的能耗,结果Anarwia工艺总电耗比SBR工艺低81.0%。Anarwia工艺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能完全补偿消耗的能量,并有剩余。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