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5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林业   564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343篇
  734篇
综合类   3333篇
农作物   607篇
水产渔业   231篇
畜牧兽医   962篇
园艺   394篇
植物保护   41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明确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模式效果差异以及养分对酶的影响关系,为石漠化地区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壤酶活性为恢复效果的衡量指标,采取基于模糊数学的土壤质量评价办法,得到不同模式下土壤酶指数,用以比较恢复模式的效果。基于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的结果,采取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土壤理化环境和酶活性环境,进而分析不同土壤理化环境对不同酶环境的影响。[结果]酶活性大小排序为:灌草模式针阔混交林模式阔叶林模式针叶林模式裸地;由结构方程模型和有机质、全磷估计出的养分子环境对由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构成的酶活性环境存在显著正影响。[结论]灌草模式和针阔混交林模式对石漠化恢复有较好作用。养分环境对酶活性环境的影响系数为0.87。  相似文献   
992.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运动规律与液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查明滑坡的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滑坡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机制,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泾阳南塬黄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及槽探查明了滑坡的运动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引起滑坡运动特征分异的"液化效应"。[结果]按照运动特征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划分为流滑型和滑动型两类,流滑型滑坡的滑距一般为坡高的4倍,滑动型滑坡的滑距约为坡高的2倍。1.50×10~5 m~3可近似的认为是研究区内"足以形成最大液化程度的最小滑体体积"。[结论]滑体体积及边界条件对滑坡运动液化影响显著,一般情况下滑坡体积越大、滑动边界越简单,运动液化程度就越高,运动距离也就越远;而体积越小、滑动边界越复杂,运动液化程度就越低,运动距离也就越近。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不同类型异质雄性不育小麦的易恢性差异和不同恢复系的恢复力差异,采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及醇溶蛋白的A-PAGE检测方法对5种类型同核异质不育系(K706A、Va706A、Ju706A、C6706A、U706A,分别为K、Va、Ju、C6和U型)、保持系(706B)及恢复系(6521-2、LK783、1321、223原-9、9023晚、X 197、宿7078、宿968、中国春、WM5-5)进行1B/1R类型鉴定,同时对不同杂交组合F1(不育系/恢复系)的自交结实率进行异地(杨凌和三原)分析。结果表明,Va706A、Ju706A、C6706A、U706A、706B为 1BL/1RS易位纯合体,宿968、宿7078、LK783 、1321、6521-2、WM5-5、X197、223原-9为非1BL/1RS易位材料,K706A、9023晚为1BL/1RS易位杂合体。5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K型的易恢性最好,Ju型和U型居中,C6型恢复能力最差。10个恢复系中,LK783和中国春在三原和杨凌恢复度均较高,宿968的恢复能力最弱,但LK783的变异幅度较大,中国春的变异幅度较小,说明中国春恢复能力好且稳定。此外,不育系与恢复系间存在明显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对围栏7年和不同放牧强度的草地进行了物种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围栏7年的高寒草地鲜草产量为425.8 g·m-2,显著高于夏季中牧159.3 g·m-2和夏季重牧91.0 g·m-2,但与冬季轻牧、夏季轻牧差异不显著。围栏条件下的物种数为26.3种·16 m-2,显著低于其他放牧条件下的物种数,但显著高于夏季重牧条件下的物种数23.0种·16 m-2;轻度或重度放牧都会使物种数减少,夏季中牧下的物种数最高(33.5种·16 m-2)。在0~10 cm的表层土壤中,围栏7年的草地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在0~10 cm土壤中呈下降趋势,在30~40 cm土壤中则表现为升高趋势。围栏7年的土壤容重低于其他放牧强度下的土壤容重,但差异不显著;夏季重牧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围栏7年和其他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壤碱解氮增加,围栏7年草地最低。围栏封育可有效改善和恢复草地植被,但不能长时间禁牧不进行放牧利用。合理的放牧能够维护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营养的均衡。  相似文献   
995.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红枣树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红枣树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处理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总体上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不同覆盖处理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秸秆覆盖裸地覆膜。(2)红枣坐果期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大致呈双峰曲线,各处理除免耕覆膜覆盖(NF)和旋耕秸秆覆盖(RS)外净光合速率总体上略高于对照免耕裸地(NB),差异不显著;而蒸腾速率则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其中翻耕秸秆覆盖(TS)高于对照(NB)3.63%,达显著水平。(3)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除翻耕覆膜覆盖(TF)外均能提高红枣产量,且效果明显,最大值TS高于最小值TF 73.96%,且TS高于对照(NB)44.53%,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TS处理具有较高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是适宜该区枣园管理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996.
宁夏苹果花期霜冻敏感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花期霜冻指标是果园霜冻预报预警、防御的基础,本文运用人工模拟霜箱,以富士、嘎啦和乔纳金苹果为试验对象,设置过冷却模拟试验设5个温度梯度和4个持续时间共计20个试验处理,模拟研究了苹果花期霜冻敏感性指标。结果表明:苹果花苞期花瓣、盛花期花瓣和子房以及幼果期的幼果平均过冷却点在-3.51℃~-3.27℃,结冰点变化范围在-2.94℃~-2.65℃。苹果花期低温敏感范围在-2.5℃~-3.5℃之间,不同花器官、不同品种、不同低温持续时间和不同发育阶段之间有所差异,其中,在苹果花的花瓣、子房、雄蕊和雌蕊等不同花器官中,花瓣最不耐冻,子房和雌、雄蕊随温度降低变异较大;不同类型花耐受冻顺序为花苞半开花全开花;-2.5℃~-3.0℃温度处理下,致死率随持续时间增加明显,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持续时间对致死率影响不大;3个苹果品种中,富士最不耐冻,其次是乔纳金和嘎啦。  相似文献   
997.
近期长江源区湖泊扩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江源区1976—2010年5期遥感影像,解译面积大于1 km2以上的92个湖泊面积。结果表明:1976—1992年,长江源区大部分湖泊呈萎缩状态,扣除多尔改错扩张外,中小湖泊面积萎缩了3%;1992—2001年,湖泊面积由801.6 km2增加到844.5 km2;2007年和2010年,湖泊持续扩张,面积分别达到866.8 km2和927.5km2,2010年的湖泊面积较1976年增加了15.7%;2007—2010年湖泊扩张强度最大。同时,分析了研究区1959—2010年的气候水文变化,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52 a呈显著上升趋势,年蒸发量在1959—1980年呈下降趋势,以后趋于稳定,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在1998—1999年间出现了突变上升。湖泊面积对气候、水文的响应关系表明,近期的湖泊扩张主要由降水引起。与青海湖、黄河源等地相比,长江源区气候、水文、湖泊面积发生转折的时间要提前7 a左右。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能X射线在绵羊肌内脂肪(IMF)含量等营养指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试验选取19只8月龄蒙古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IMF含量,利用组织成分检测仪测定胴体骨密度(BMD)、胴体单位矿物质的脂肪含量(FBMC)、胴体单位矿物质的肌肉含量(LBMC)、后腿单位矿物质的脂肪含量(LFBMC)、后腿单位矿物质的肌肉含量(LLBMC) 5个指标,再将这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方程的构建。结果显示,FBMC对IMF的决定程度最大,且FBMC与IMF构成的回归方程极显著,表明可通过检测FBMC来进行绵羊胴体IMF的预测。该研究为双能X射线在肉品质快速评定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以2013年10月-2014年9月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NEE日变化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变化幅度大,净CO2日吸收速率7月>8月>9月>6月>5月;生长季内,NEE主要受控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的关系可用直角双曲线方程来描述,拟合得到的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为0.0015 μmol CO2/μmol PAR,最大光合速率Pmax为0.65 μmol CO2/(m2·s)。叶面积指数(LAI)对NEE的影响可由分段函数表示,当LAI>3.08时,表现为渐进饱和型,且LAI越大NEE对PAR的响应越明显;当高饱和水汽压差(VPD)在1.5~2.0 kPa时,光合作用开始降低,NEE明显受到VPD值的抑制;短暂强降雨(累计降雨量>40 mm/d)对昼间NEE有一定的抑制,而持续低强度降雨(降雨时长>15 h)对夜间NEE存在激发作用;夜间NEE随土壤温度呈指数增长,温度敏感系数(Q10)为2.63。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雌雄异株草本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繁殖策略及生殖分配可塑性,对发展雌雄异株植物的生活史进化理论和该类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葎草为材料,通过设置轻度(LS)、中度(MS)、重度(RS)水分胁迫梯度,研究雌、雄单株的花芽分化、生物量分配、花穗性状、花药(或子房)数、花粉数及活力等与生殖生长相关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葎草通过提前花芽分化应对水分胁迫,雄株先于雌株进入生殖生长(P<0.01)。2)雄株增加生殖分配应对LS胁迫,雌株减少花穗生物量应对水分胁迫;在RS胁迫时雄株的生殖分配为雌株的近3倍。3)葎草通过减少花穗数应对胁迫,雄株显著增加单个花穗的小花数来应对轻中度缺水(P<0.05),雌株则减少开花频次降低水分胁迫下生殖能量消耗。4)轻中度水分胁迫对雌株子房宽度无显著影响;中重度胁迫虽使雄株显著缩短了花药长度、减少了单个花药的花粉数(P<0.05),但花粉大小、花粉活性受影响较小。5)雄株花穗的PO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雌株,雄株对水分胁迫更加敏感。在水分胁迫下,葎草在生存和防御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协调分配有限资源,实现有性繁殖来完成草本植物较为短暂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