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54篇 |
免费 | 427篇 |
国内免费 | 6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52篇 |
农学 | 382篇 |
基础科学 | 344篇 |
749篇 | |
综合类 | 3389篇 |
农作物 | 579篇 |
水产渔业 | 249篇 |
畜牧兽医 | 974篇 |
园艺 | 433篇 |
植物保护 | 4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372篇 |
2021年 | 334篇 |
2020年 | 334篇 |
2019年 | 333篇 |
2018年 | 230篇 |
2017年 | 348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363篇 |
2014年 | 367篇 |
2013年 | 395篇 |
2012年 | 634篇 |
2011年 | 597篇 |
2010年 | 595篇 |
2009年 | 505篇 |
2008年 | 466篇 |
2007年 | 449篇 |
2006年 | 356篇 |
2005年 | 301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2006年从山西省分离获得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曾引起免疫鸡群的大量死亡,与我国之前分离的病毒抗原差异性较大,称为"山西鸡型"抗原变异株。本研究应用该亚群代表毒株CK/SX/2/06(H5N1),研究该病毒对SPF鸭和鸭胚的致病性,并通过病毒在鸭和鸭胚内的连续传代,探讨该亚群病毒在鸭和鸭胚中的进化规律。结果表明,病毒对3周龄鸭呈低致病性,在各脏器中的复制能力较弱;鸭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排毒水平较低并且不能感染同居鸭。病毒在3周龄鸭和10日龄鸭胚中分别继代感染3代和5代后,对3周龄鸭仍呈低致病性且HA基因未发生氨基酸位点变化。病毒不能致死3周龄鸭和1日龄雏鸭,但能致死10日龄~23日龄鸭胚,而且对鸭胚的致病性随着鸭胚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弱,致死鸭胚时间从对10日龄鸭胚24h致死到对23日龄鸭胚72h致死直至对25日龄鸭胚只感染但不致死。病毒对鸭呈低致病性且在鸭群传播中保持着基因水平和致病性上的相对稳定,对不同日龄鸭胚、1日龄和3周龄鸭致病性的不同表现,与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其他亚群H5N1HPAIV对鸭致病性和进化特点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并对家禽养殖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43.
今年1-4月,在鄂、豫两省三个规模化养猪场暴发了以母猪繁殖为主要特征的疫情后,采集病料进行了病理部检及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确诊为猪瘟、猪伪狂犬及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并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及时地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4.
以10周龄白羽番鸭为材料,对ApoVLDL-II基因内含子1进行克隆和SSCP检测,并分析其多态与生长、肉质和脂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白羽番鸭ApoVLDL-II基因内含子1序列全长1 362 bp,与家鸭和鸡的同源性分别为93.6%和69.2%;经SSCP分析,仅A4位点检测到多态,共3种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在770 bp碱基之后插入/缺失1个AAAATCTTGTTTA序列和803 bp处发生A→G突变,该位点属中度多态,并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CC基因型个体的pH和胸肌水分显著低于DD基因型的(P<0.05),肌内脂肪(IMF)、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胆碱酯酶(ChE)则显著高于DD型的(P<0.05),CD基因型个体的胸肌水分显著低于DD基因型的(P<0.05),其他性状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推测,白羽番鸭ApoVLDL-II基因内含子1的多态可能对肉质和脂肪代谢有着重要影响,CC基因型可能是脂肪沉积的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45.
模拟干旱和盐胁迫下沙冬青种子硬实特性和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1~5 d内每天吸胀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子视为不同硬实程度的种子T1,T2,T3,T4和T5,与第5 d仍未吸胀的硬实种子(记作Tr)作为试材对其硬实特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沙冬青种子栽培驯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硬实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上升趋势;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不同处理对种子的硬实破除效果表明,80℃热水浸泡种子可达到最佳破除效果。通过测定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不同硬实程度种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表明在相同逆境条件下,随硬实程度的加深,除极个别外,各项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一定胁迫强度下硬实种子萌发幼苗的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萌发幼苗(P<0.01),因此,硬实种子比非硬实种子有较强的保护酶调节系统。硬实程度越高,耐旱和耐盐能力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46.
47.
陇东雨养农区紫花苜蓿叶片氮、磷、钾重吸收与生物固氮的偶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豆科植物中,养分重吸收与生物固氮有何关联尚不可知。为揭示养分重吸收与生物固氮间的偶联关系,以陇东雨养农区已建植2、4、7、11和14年龄的陇东苜蓿草地为对象,测定了叶片N、P、K浓度及δ15N,分析了叶片N、P、K重吸收效率(NRE、PRE和KRE)、重吸收度(NRP、PRP和KRP)及其与生物固氮率的关系。随紫花苜蓿建植年龄增长,叶片NRE、PRE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RE和PRE分别为36.5%(28.4%~43.4%)和52.6%(38.1%~68.2%),其中7年龄苜蓿的NRE和PRE最高;2、11和14年龄苜蓿KRE为17.8%(23.0%~27.5%),但4和7年龄为负值。随紫花苜蓿年龄变化,叶片NRP、PRP和KRP均无明显变化趋势。随紫花苜蓿年龄增长,生物固氮率先降低后升高,平均固氮率为51.0%,其中7年龄苜蓿的最低。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与叶片NRE、PRE和KRP负相关,但与叶片KRE、NRP和PRP不相关。紫花苜蓿生物固氮与叶片的氮、磷、钾重吸收存在偶联关系,对氮、磷重吸收效率和钾重吸收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8.
任含柳路美玉段鹏黄月辉 《中国兽药杂志》2020,54(3):49-52
为考察新型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别对小白鼠和家兔进行急性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试验。随机将60只小白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其中雌雄各半,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考察;随机将9只家兔分为3组,每组3只,进行局部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小鼠肌肉注射LD 50为600.32 mg/kg,LD 50的95%的可信区间为(600.32±2.44)mg/kg;随着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刺激性增强,注射长效土霉素7 d后,家兔股四头肌出现红肿、发紫、坏死、光泽消失现象,15 d后肌肉组织的坏死范围扩大。该产品对小白鼠表现为低毒,对家兔的股四头肌有局部刺激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的群体规律,并估计其遗传参数。【方法】2021年7月至2021年8月分别在2个规模化奶牛场测定了628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的牛嘴宽度及臀高、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等体尺性状,同时利用体斜长和胸围估计试验牛体重。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了牧场、月龄和泌乳阶段等因素对牛嘴宽度的影响,以及牛嘴宽度与各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DMU软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了牛嘴宽度的方差组分及遗传力。【结果】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的群体平均值为17.28 cm,变异系数为5%,变异相对较小;牧场和月龄对牛嘴宽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阶段对牛嘴宽度有显著影响(P<0.05),牛嘴宽度随母牛月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泌乳初期牛嘴宽度显著小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牛嘴宽度与各体尺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28,为中高遗传力性状。【结论】牧场和月龄对奶牛牛嘴宽度影响极显著,泌乳阶段对奶牛牛嘴宽度影响显著,牛嘴宽度与臀高呈较弱相关。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是一个具有中高遗传力的体尺性状。 相似文献
50.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众多优良性状的暖季型草种,秋冬季节在我国北方地区会较早出现叶片脱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结缕草在北方的大面积使用。ZjSGR是从结缕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衰老诱导基因,负调控叶片滞绿性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通过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实现对日本结缕草ZjSGR基因的编辑,经测序验证获得1株单碱基缺失突变植株。突变植株叶片深绿,在正常生长温度(28~30℃)条件下,和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更高(P <0.05)。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ZjSGR基因在日本结缕草滞绿性状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研究材料,也为培育日本结缕草滞绿品种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