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9篇
  免费   1089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林业   1351篇
农学   1161篇
基础科学   856篇
  1711篇
综合类   7445篇
农作物   1086篇
水产渔业   726篇
畜牧兽医   2719篇
园艺   1136篇
植物保护   777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758篇
  2021年   820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723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810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958篇
  2012年   1289篇
  2011年   1270篇
  2010年   1322篇
  2009年   1097篇
  2008年   1131篇
  2007年   1028篇
  2006年   817篇
  2005年   712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5篇
  1942年   2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山羊子宫内肽能神经分布及妊娠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山羊子宫内含P物质(SP)和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的分布。结果,妊娠及未妊娠山羊子宫颈内有粗细不等的神经束行经于外膜和肌层中,神经分支形成丛状分布于血管壁,子宫颈部未见SP神经元胞体及VIP神经元胞体;未妊娠山羊子宫角内SP神经和VIP神经均呈丛状围绕血管并分布于血管壁;妊娠中期的孕角和非孕角均有胎盘形成,除胎盘内无神经分布外,SP神经及VIP神经同样分支形成丛状分布于血管壁。结果提示,山羊子宫内SP神经和VIP神经主要支配子宫内血管,妊娠时除胎盘内无神经分布外,SP神经及VIP神经的分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2.
营养调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妊娠母猪妊娠早期日粮中补加一定量的甲基吡啶铬、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A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分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两个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通过试验得出妊娠母猪妊娠早期日粮中补加一定量的甲基吡啶铬、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A,结果显著地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平均为29.5%,对初生重和仔猪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在母猪妊娠早期的日粮中补加甲基吡啶铬和叶酸等进行营养调控,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3.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理及性别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由SRY基因为调控中心、多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本文综述了性别决定基因及其功能、性别决定的分子模型及性别鉴定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常丹丹  王旭  田新会  杜文华 《草业学报》2021,30(11):212-220
为探索适宜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秋播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技术,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展了以前茬作物秋播小黑麦(甘农2号小黑麦)的种植方式为主区,小黑麦→甜高粱跨年复种方式为副区,甜高粱品种(大奖1000、大奖505)为副副区的3因素裂区试验.试验中测定秋播小黑麦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及营养指标,甜高粱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草产量及营养等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地区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最佳复种方式为秋季甘农2号小黑麦种植3行留30 cm,翌年夏季空行间套作式复种1行甜高粱大奖1000,小黑麦和甜高粱分别于开花期和抽穗期收获,全年总鲜、干草产量分别可达136.52、38.52 t·hm-2.  相似文献   
55.
建立了7种兽药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药物的HPLC-PDA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磷酸二氢钠3.0 g加水至1000 mL,加三乙胺1 mL,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7.0±0.2)-甲醇(80∶2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全扫描和240 nm波长测定,并采用峰纯度检查和光谱相似度检查辅助对照品比对方法,对四种目标分析物进行确证。结果显示,4种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与其他物质峰分离良好,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73.5%~119.2%,RSD为0.1%~5.8%。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兽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四种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6.
紫茎泽兰浸提液对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茎泽兰被我国列为16种有害外侵物种之首,在西南地区大规模侵入草场、农田、森林,很有必要了解其化感效应,研发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试验以广泛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州的白三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材料,比较了新鲜(extract of fresh E. adenophorum, EFA)和腐熟紫茎泽兰的浸提液(extract of composed E. adenophorum, ECA)对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明确这种外侵植物对草场植被的危害作用和腐熟处理效果。随EFA浸种和培养浓度的提高,不同程度地抑制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当浓度达到100 mg/L EFA时,牧草根毛消失,根尖向上卷曲,离开EFA,根尖发黑,甚至死亡。相反,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高温纤维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sp.)组成的混合菌剂腐熟紫茎泽兰后,ECA提高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促进幼苗生长,其最大增幅达到21.11%(种子发芽率),24.12%(苗高)和22.48%(生物量)。此外,用100 mg/L EFA浸种和培养牧草幼苗,抑制胚乳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肌醇磷酸盐水解,显著降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磷,以及幼苗中的叶绿素、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ECA则相反。这可能是EFA抑制(或ECA促进)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因此,EFA含有对牧草有害化感的物质,抑制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腐熟紫茎泽兰可降解毒素,刺激牧草种子发芽,促进幼苗生长,实现紫茎泽兰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源。  相似文献   
57.
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光能和水分利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15  
在植物生长季内测定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6种主要植物的光合和水分利用特征,比较了植物之间在光能和水分利用方面的差异,认为水分利用效率难以反应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而其倒数-水分竞争系数是较好的表征指标;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竞争系数之间存在补偿关系;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它们在光能和水分资源生态位上存在分离。  相似文献   
58.
江苏麦田杂草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开金  强胜 《草业学报》2007,16(1):118-126
用七级目测法调查江苏150个样点麦田草害情况,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省麦田杂草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决定江苏麦田杂草发生、分布和危害的主要因素是地带性气候 土壤性质因素。将150个样点划分为5个聚类群,即江南稻茬麦田、宁镇扬丘陵旱茬麦田、沿海旱茬麦田、徐淮旱茬麦田和沿江及苏北稻茬麦田聚类群,根据综合草害指数和发生频率明确了各聚类群相应的优势杂草,并就该地区麦田杂草发生的特点提出了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一直以来,我国研究者对野生大豆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遗传基因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饲用价值的研究偏少,且多集中在野生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上,对于野生大豆全株饲用价值的分析近乎空白。该试验在安徽省境内22个地市(县)共采集野生大豆样本22份,在半野外环境下种植,并对其全株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刈割价值进行分析,发现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与饲用苜蓿草粉相当,野生大豆的生物学产量也很高,有良好的抗旱性,是一种优良的饲草资源。  相似文献   
60.
以添加豆油方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研究其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6头杜长大母猪(平均体质量约40 kg)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DE=12.82、14.24、15.66 MJ·kg-1,主要以添加豆油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日粮.达到屠宰体质量(约90 kg)时每组屠宰5头,采取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测定背最长肌IMF含量、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IM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肌内和皮下脂肪的大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大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IMF中PUFA(包括C18:3n6、C20:0、C20.4n6、C22:5n3)和C24:1的含量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肌内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大部分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而少数脂肪酸(包括C18:3n6、CLA-c9t11、C20:0、C20:4n6、C22:5n3和C24:1)在2个组织中没有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2组织中的SFA、M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UFA呈显著负相关,PU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以添加豆油的方式提高日粮能苘量水平可以在不降低IMF含量的前提下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不降低肉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