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5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664篇
林业   988篇
农学   1338篇
基础科学   584篇
  1214篇
综合类   2036篇
农作物   414篇
水产渔业   278篇
畜牧兽医   878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38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膜残留量对新疆棉田蒸散及棵间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发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棵间蒸发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呈增大趋势,而蒸散量及作物蒸腾量则逐渐减小。与无残膜处理相比,225和450 kg/hm2处理全生育期田间无效耗水的棵间蒸发量分别增加了9.27和22.20 mm,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增幅分别为2.6%和6.1%,作物蒸腾量降低34.89和55.94 mm。在棉花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E/ET)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呈幂函数关系,各处理间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对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差异不同,450 kg/hm2处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着LAI的增加,曲线下降趋势较明显;无残膜处理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与LAI的决定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土壤水分利用率也随残膜量的增加依次降低,当残膜量由0增加到450 kg/hm2时,土壤水分利用率从28.25%降至24.91%,可见,残膜增大了农田的无效耗水,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研究可为制定缓解或克服残膜危害的应变调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聚乳酸农用薄膜在自然条件下能够降解为CO2和H2O,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农用薄膜废弃后造成的土壤和环境污染。将聚己内酯与聚乳酸共混可以改善聚乳酸脆性强和韧性差的特点。该文将不同质量比例的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和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熔融共混后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了农业薄膜用PCL/PLA共混物,研究了PCL与PLA配比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结晶熔融行为以及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CL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而拉伸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则先增大后减小。PCL质量分数为50%时,共混物拉伸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11.2%和6.4 KJ/m2;扫描电镜分析显示,PCL与PLA相容差,聚酯连续相种类及优势共同主导力学性能走向;热重分析表明,PCL的引入有效减缓了共混物热解速率,PLA质量分数增加共混物燃烧成炭率增大;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相对于PCL和PLA,PCL/PLA共混物玻璃化转化温度、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均产生了变化,但二者配料比对3种温度影响不明显;接触角分析表明,PCL/PLA共混物接触角相比于PCL和PLA均有所增大,水润湿性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考虑,PCL与PLA最佳质量比为50∶50。研究可为农业薄膜用聚己内酯与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在陕南烟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99为材料,通过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GA3(Gibberellin)和IAA(Indole-3-acetic acid)对烤烟上部叶全碳、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全氮、烟碱、全钾含量、经济性状以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改善陕南烟区上部烟叶品质,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3 50mg/L+IAA 30mg/L能够显著增加打顶后30d烤烟上部叶的全碳、全钾、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增幅分别为23.80%、46.58%、38.10%和48.55%;同时,提高了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降低了烟碱和淀粉含量,且二者协同效果好于单施,尤其对产量、上等烟比例、烤后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GA3 50mg/L+IAA 30mg/L二元协同施用可作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的技术措施,对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研究杂种优势利用和质核互作机理的理想材料。本实验对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ZH46-3437利用pBI121载体构建了过表达载体。同时构建了amiRNA干扰载体即amiR3437,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pCLCrV浸染F1植株的子叶。转基因植株的相对荧光定量数据表明,amiR3437的相对表达量上调,而ZH46-3437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利用碘-碘化钾染色法鉴定转基因出现半不育性状,表明ZH46-3437基因可能与棉花花粉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夏季工况的地源热泵运行试验,对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的换热性能参数、试验场地周围气象因素和换热过程中土体的温湿度变化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探讨了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及其周围土壤的温、湿度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源热泵间隙运行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随着停机时间的增加,水平埋管与周围土壤的热交换能力明显提高;气候变化对水平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埋深的递减,土壤温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明显;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随着与埋管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影响半径为1.0m左右;热交换对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湿度场的影响不明显,但大气降雨引起的地表水入渗对土壤湿度场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997.
林木虚拟生长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树木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农药精确施用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农药按需定量喷施、与目标植物接触以及产生药效等一系列喷施作业情况。如果把两者耦合起来,将直观模拟出林木正常生长、受病虫害侵染、农药发挥效果、长势有所好转等一系列交互效果,可为调整植物保护策略、制定农药喷施方案和研制新型植保机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文中分析了农林病虫害防治情况和农药精确施用的重要性,在综述国内外喷头雾化性能模型、沉降沉积模型(飘移模型)、施药量调节模型、雾化特性预测模型等农药施用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两模型协同机理和林木虚拟生长模型及耦合模型实时性协同环境,提出了基于农药施用过程与防治药效的模型协同研究、基于林木形态结构模型的仿形对靶喷雾模型研究以及农药精确施用多模型交互协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属豆科羊蹄甲属植物,为近几年在广州等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乡土树种,并成为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地域特色花文化品牌树种.为提高人们对洋紫荆植物的认识,体现其应用价值,文章查阅相关资料,对洋紫荆植物文化及园林应用进行了分析.洋紫荆作为广州特色观花树种,具有和谐包容、思乡情怀以及繁荣进取等寓意,其在文化、景观、生态和科普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以佛山云勇林场4种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包括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桉树林和杉木林,分析不同类型人工林溪流水水质特征,并综合评价其水质等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溪流水pH值为5.93~6.34,均为弱酸性水;同一林龄段中,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溪流水中总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桉树(Eucalyptussp.)林(P<0.05)。桉树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溪流水总氮含量均大于2.0 mg·L-1,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限值,为富营养型水质;不同林龄段人工林溪流水总磷含量达到地表水Ⅱ类或Ⅲ类标准。不同林龄段人工林溪流水总硬度、Cd和Hg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氟化物、Pb、Cu、Zn、Cr6+和As含量达到地表水I类标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杉木林溪流水水质最好,其次为桉树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000.
洋紫荆资源培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洋紫荆属羊蹄甲属植物,为华南地区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乡土树种,因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而广受重视。文章从洋紫荆基本现状、资源培育和生产应用等角度出发,简述了洋紫荆生物学特性、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栽培技术、观赏价值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洋紫荆资源培育和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快速繁殖、定向培育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