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84篇 |
免费 | 763篇 |
国内免费 | 149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91篇 |
农学 | 719篇 |
基础科学 | 641篇 |
1384篇 | |
综合类 | 7154篇 |
农作物 | 1097篇 |
水产渔业 | 668篇 |
畜牧兽医 | 2380篇 |
园艺 | 960篇 |
植物保护 | 6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314篇 |
2022年 | 630篇 |
2021年 | 700篇 |
2020年 | 606篇 |
2019年 | 631篇 |
2018年 | 436篇 |
2017年 | 674篇 |
2016年 | 486篇 |
2015年 | 681篇 |
2014年 | 690篇 |
2013年 | 768篇 |
2012年 | 1222篇 |
2011年 | 1178篇 |
2010年 | 1206篇 |
2009年 | 1007篇 |
2008年 | 1145篇 |
2007年 | 975篇 |
2006年 | 781篇 |
2005年 | 655篇 |
2004年 | 425篇 |
2003年 | 243篇 |
2002年 | 283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6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52.
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大部分美国高校对农业类学科包括草坪学科的专业师资在职责要求方面还有重要的一项-"Extension",即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的工作量因人而异,但总体来看基本都做到了"分配到人";除了专业教师,学校对于学生也要求或鼓励其参与各类校内外拓展活动。这与我国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或专业拓展)工作,以及基于此提出的"产学研"等类似的工作模式都有较大不同。草坪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用性较强,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都离不开实践。因此从学术驱动的内因和大学的价值来讲,大学的社会服务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本文简略介绍美国高校草坪科学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情况,希望能够对我国的草坪科学学科建设以及师资组建和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以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甘草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将64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预防组(低、中、高剂量)、模型组.模型组以56度白酒16 mL/kg灌胃,预防组和治疗组在酒精灌胃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低(4.8 g/kg)、中(9.6 g/kg)、高(16 g/kg)不同剂量甘草提取物灌胃,连续14 d,取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肝组织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及血清乙醇脱氢酶(ADH)含量,同时采用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血样测定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GOT降低均不明显,中、高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GOT降低显著(P<0.05,P<0.01);低剂量治疗组(P<0.05)和其他给药组(P<0.01)均能显著降低GPT含量;中、高剂量治疗组(P<0.05)和低、中剂量预防组(P<0.05)与高剂量预防组(P<0.01)均能显著提升ADH含量;组织学观察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治疗组及预防组能有效缓解和恢复肝损伤组织结构.提示甘草提取物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58.
蓝舌病病毒内蒙古株是继云南株、四川株之后,从隐性感染的山羊血液中分离获得的目前在中国唯一一株接近于蓝舌病毒血清17型的毒株.将他与云南毒株和美国17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其血清学反应群特异性完全相同;中和试验表明与云南毒株之间无交叉保护反应,与美国17型毒株有交叉保护反应,但中和不彻底;电镜下其形态与云南、美国毒株完全一致;核酸电泳分析,具有4组10基因片段,带型为3:3:3:1,第7、8、9片段不融合,与云南、美国毒株基本一致,但1、2、3组中迁移率有差异;人工接种绵羊、山羊、鸡胚,其病理变化和临床反应与云南、美国毒株比较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9.
黄土区典型人工林草本层生态恢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黄土区典型人工林树种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白榆(Ulmus pumila)、青海云杉(Picea crassi folia)、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分析林下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数量特征和稳定性,通过比较人工林林下草本与对应天然草地,综合评价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生态恢复效应.结果表明:各人工林样点与对照草地的优势种显著不同,人工林样点林下草本层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而对应天然草地多以多年生菊科为优势物种.除白榆样点外,其他4个样点的林下草本各类植物组成与对照草地相近,均表现为其他科>禾本科>豆科;白榆样点林下草本数量特征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低于其他样点.刺槐和华北落叶松林下草地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对照草地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人工林,但二者均匀度差异不显著;各人工林样点的稳定性参数均与稳定值20/80相差较远,说明人工林草本层群落还未达到稳定.综合评价表明,白榆和刺槐样点的生态恢复性高于其他样点.经过近40年生态恢复,调查区人工林林下草本层仍未达到对照草地水平,有待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促进人工林林分草本植物的恢复.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