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74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60篇
  163篇
综合类   769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81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高原夏季露地松花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地膜和秸秆覆盖(T1)、秸秆行间覆盖(T2)、秸秆全覆盖(T3)、露地无覆盖(CK1)和传统地膜覆盖(CK2)5种覆盖栽培方式,测定分析松花菜的产量、品质、矿物质元素含量、全生育期灌水量、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降低松花菜全生育期灌水量,其中T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较CK1、CK2节水29.0%、7.3%,增产68.9%、4.7%,灌水利用效率提高6.12、1.22百分点。T1处理花球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各处理间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1、CK2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以提高花球矿物质元素含量,以T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较CK1高29.6%、108.4%,全氮、全钾、土壤钙、镁和锰元素含量与CK1无显著差异;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锰元素含量较CK2高14.7%、80.0%、52.0%和105.3%,全钾、土壤钙、镁元素含量与CK2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地膜+秸秆处理具有保墒增产、提高松花菜品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有效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当地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2.
科技的发展要求在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时需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 统、森林资源数据库整合数据资源,从而提高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并能极大地 便利作业人员工作,减少野外作业,从而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73.
本试验旨在研究从断奶到肥育结束,在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对猪钙、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72头35日龄断奶的仔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在相同钙水平基础上设4个组,分别为:1)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对照组);2)基础日粮 植酸酶-50%磷酸氢钙(处理1);3)基础日粮 植酸酶-75%磷酸氢钙(处理2);4)基础日粮 植酸酶-100%磷酸氢钙(处理3)。试验期按体重分3个阶段:8~20 kg、20~50 kg、50~90 kg,3个阶段植酸酶的添加量分别为750、500和250 U/kg。试验结果表明:(1)在8~20 kg和20~50 kg阶段,添加植酸酶的3个处理,钙、磷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钙和血磷浓度,处理1和处理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50~90 kg阶段,添加250 U/kg植酸酶代替100%磷酸氢钙,血磷、血钙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试验的3个阶段添加植酸酶同时降低饲粮无机磷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植酸酶使胃中植酸磷消化率显著提高(P<0.0 1),粪中磷排出量显著降低(8~2 0 kg、2 0~5 0 kg阶段,P<0.0 1;5 0~9 0 kg阶段,P<0.0 5);(4)添加植酸酶代替50%或75%磷酸氢钙,猪的掌骨灰分与采食正常磷日粮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代替100%磷酸氢钙组,猪的掌骨灰分和蹠骨强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植酸酶代替50%磷酸氢钙组,猪的蹠骨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代替75%磷酸氢钙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在断奶和生长阶段,在猪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代替部分磷酸氢钙,促进了钙、磷消化利用,促进了骨骼生长,也促进了植酸磷的利用,降低了粪磷排出。  相似文献   
974.
本文主要研究寡果糖对人源菌群仔猪肠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影响。通过无菌剖腹产获取15头无特定病原菌(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仔猪,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为SPF组,经口灌服磷酸钠缓冲液(内含10%甘油)以示对照;第二组为人源菌群(human flora-associated,HFA)组,经口服途径接种人源菌群;第三组为寡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组,口服途径接种人源菌群且灌喂寡果糖。仔猪饲养于屏障系统内,无菌条件下人工哺育45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仔猪小肠和结肠的固有层中均分布有IgA和IgG分泌细胞。(2)IgA和IgG分泌细胞在十二指肠中分布最多,随着肠段的向后推移IgA和IgG分泌细胞数量有逐渐下降趋势。(3)HFA组和FOS组IgA分泌细胞数量在回肠显著高于SPF组(P<0.01);十二指肠中HFA组IgG分泌细胞数量显著高于SPF组(P<0.01)。(4)FOS组IgA分泌细胞数量在空肠显著高于HFA组外(P<0.05),其他肠段总体上低于HFA组,但差异不显著。本结果提示给新生仔猪接种人源菌群能促进仔猪肠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发育,而寡果糖使肠道IgA和IgG分泌细胞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5.
根据液压钻机的实际工作状态,研究履带架的受力特点,通过建立实体简易液压钻机整体结构模型,介绍一种有限元简便分析方法,对履带架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确定了履带架实际工作中的几种危险工况,并结合危险工况对履带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更精确的履带架的强度分布,为履带架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东北春小麦中晚熟生态区8个主栽品种的产量与其他几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熟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各数量性状间的灰色关联位次是:穗粒数>株粒重>千粒重>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这从农艺性状方面为今后春小麦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7.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通过对石家庄近50年来气候资料和20多年来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家庄冬春季升温明显,与之相适应的,冬小麦春季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早,特别是1998年以后,各生育期提早更明显;通过对冬小麦各生育期与不同时段气温的相关分析可见,各生育期与春季气温呈反相关,对大多数生育期而言,它与返青到该生育期之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栽培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78.
单季不施氮肥对太仓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的过量施用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单季不施N肥是太仓地区探索的减少N肥施用量方法中的一种。本文通过比较短时期的单季不施N肥区和常规施肥区中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水平的功能多样性指数来研究单季不施N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在两种施肥方式下没有显著差异;BIOLOG平板法获得的平均吸光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的变型G在两种施肥方式下没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在95种因子中提取的3个主成分因子,尽管主成分因子2在两种施肥方式下略有差别,主成分因子1和3却无法区分两种施肥方式。这说明短时期的单季不施N肥不会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造成影响,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也仅对细微有影响。  相似文献   
979.
应用PCR-RFLP和rRNA分析法研究了户用沼气池厌氧活性污泥细菌的多样性。采用直接提取法提取了户用沼气池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构建了细菌的16S rDNA克隆文库。随机挑取了144个准确含有16S rDNA的阳性克隆进行PCR-RFLP分析,聚类得到4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3个OTUs是优势类群,分别占14%,10%和9%,21个OTUs只含有单个克隆。随机挑取了26个克隆进行测序,并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农村户用沼气池中细菌种类较为丰富,占优势的类群分别为Firmicutes(28%)、Delta-proteobacteria(18%)和Bacteroidetes(17%),大多数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未培养细菌相似性最高(91%~99%),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沼气池能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80.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吴晓晨  李忠佩  张桃林  车玉萍 《土壤》2009,41(4):594-599
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是指示土壤增肥过程和土壤环境变化的灵敏指标.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开垦为水田后不同施肥制度定位施肥 16 年后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经 16 年水稻耕植,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还处于较低水平.施肥制度显著影响了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 C 和基质诱导呼吸,但对基础呼吸的影响还不明显.只施用 N、K 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没有显著效果,在不施肥或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合有机循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N、P、K 肥配合有机循环的施肥制度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活性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