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2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692篇
林业   348篇
农学   283篇
基础科学   227篇
  640篇
综合类   2685篇
农作物   379篇
水产渔业   358篇
畜牧兽医   1107篇
园艺   374篇
植物保护   29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通过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碳汇量是目前公认最经济有效地解决CO2浓度上升的方法之一,人工林的碳汇作用也被认为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可能机制和最有希望的选择。根据国内外植树减排的计算规则,结合干旱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了干旱区规模化植树CO2减排效果的计算方法,对植树减排计算因子的获取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从政策、技术、市场等各个方面加强对林业碳汇的系统研究,明确和量化我国干旱区人工林造林再造林对全球气候变暖所作出的贡献。研究可为干旱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管理提供方法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2.
近年来,我国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人工林在我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对生物量及碳储量、碳密度、碳汇功能等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该人工杨树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为51.30 t·hm-2;碳密度平均为24.59 t·hm-2,碳储量为73 715.41 t,说明其发挥着一定的碳汇作用。2与荒漠环境下灌木林对比结果表明,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加了50.56 t·hm-2,碳密度增加了24.26 t·hm-2,碳储量增加了72 726.14 t,表明在干旱区荒漠环境下通过造林来增加区域陆地植被碳汇,进而达到碳减排的目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63.
克拉玛依人工林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林与其周围荒漠灌木群落生物量及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为5.87 t·hm-2,荒漠灌木群落生物量为0.74 t·hm-2,人工林明显高于其周围荒漠;2林地土壤养分在不同土壤层次中的含量较荒漠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容重增加,但土壤含水率有较大提高;3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表层土壤有机质较荒漠降低8.83%,但林地10~30 cm和30~50 cm层土壤分别增加20.74%和33.13%;4林内各层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层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与生物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64.
Lactoferrin is a member of the transferrin family of multifunctional iron binding glycoproteins. While numerou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lactoferrin,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functions are not clear. To further study the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lactoferrin, we modified the lactoferrin promoter of mice using the CRISPR/Cas9 system to reduce or eliminate lactoferrin expression. Seven mice with lactoferrin promoter mutations were obtained with an efficiency of 24% (7/29) by injecting the plasmid pX330, expressing a small guide RNA and human codon-optimized SpCas9, into fertilized eggs of mice. Plasmid integration and off-targeting of pX330 were not detected.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pronuclear injection of a circular plasmid is a feasi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argeted mutagenesis in mice.  相似文献   
865.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接种病菌45 d和30 d,酚类代谢相关酶中PAL活性变化与总酚含量变化趋势相同,POD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直线上升。F.mangiferae侵染对杧果酚类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可干扰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的含量变化,影响其相关酶活性,降低杧果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杧果酚代谢紊乱失衡可能是病菌的重要致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66.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多环芳烃(PAHs),且污泥产量大,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农业利用或堆放会导致土壤和作物的污染。本研究利用污泥和土壤不同配比组合(W0%,泥土比0∶1;W25%,泥土比1∶3;W50%,泥土比1∶1;W75%,泥土比3∶1;W100%,泥土比1∶0)的盆栽试验,探讨无芒雀麦-污泥系统对污泥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污泥含量增加对无芒雀麦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而生物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无芒雀麦对污泥的耐受性表现良好;无芒雀麦对泥/土组合14种PAHs的吸收总量以W100%处理最高,且对3环、4环多环芳烃的吸收量比其他环数优势明显;在不同泥/土组合处理下,无芒雀麦-污泥系统对泥/土14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在W50%、W75%、W100%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以W75%组合去除率为最高,达85.4%。且含有污泥的所有组合对高环芳烃Pyr、Chry、BaA、BbF、BkF、BaP、InP单体的去除优势表现非常突出,均达到80%或90%以上。综合考虑无芒雀麦的生长状况、吸收量及去除率认为,将耐抗性和去除率高的无芒雀麦作为优选植物资源直接用于城市污泥PAHs的修复是可行的,且以泥土比3∶1为最佳修复组合。  相似文献   
867.
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的时代,移动互联催生了移动阅读。移动阅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顺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优化阅读内容,探求图书馆服务的变革,建立数字阅读服务体系,是图书馆当前需要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68.
本研究以来自达里湖(碱水)和松花江(淡水)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杂交F2为实验材料,通过碱度耐受实验进行性状测定,以39对多态的EST-SSR和SSR为标记,对77个F2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根据Fisher确切概率法对F2基因型和耐碱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2个标记与耐碱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中1个标记为EST-SSR,从瓦氏雅罗鱼转录组数据库中调取该EST序列,基因注释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低氧诱导因子HIF-3?基因、草鱼的低氧诱导因子HIF-4?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基因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鱼类的耐低氧反应过程,加强鱼类的耐低氧能力。本研究对于今后深入研究此功能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培育适于盐碱水域养殖的鱼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9.
为探讨水貂皮肤和毛囊发育机理,试验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水貂毛皮成熟期皮肤及毛囊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Ⅰ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貂皮肤表皮细胞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都有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的强阳性表达,3种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呈空泡状未见到阳性染色,呈苏木精复染的蓝色,皱褶区域和表皮下胶原结缔组织出现了阳性染色为非特异性阳性结果。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在水貂皮肤表皮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广泛表达,直接参与调控皮肤和毛囊的发育。表明EGF、IGF-Ⅰ和IGF-ⅠR基因在水貂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0.
渭河平原县域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速效养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水平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对其充分了解是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本研究以兴平市为例,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结合“3414”田间肥效方案,研究渭河平原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平衡施肥、农田保养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兴平市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8.38 mg·kg-1,27.13 mg·kg-1,202.07 mg·kg-1,速效氮磷比值平均为1.99。在约400 m采样尺度下,3项土壤养分均表现出弱的空间相关性,主要受施肥管理、种植模式等人为活动影响。整体上,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整体较丰富,7.43%的农田缺乏;速效氮普遍不高,67.98%农田缺乏;速效氮磷比值偏低,92.27%农田比值小于2。30 a来,农田土壤速效氮普遍下降,降幅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速效磷普遍增加,增速北高南低;速效钾北增南减,整体在增加;土壤氮磷比值分布格局逆转,变化上南增北减,整体在下降。盲目施肥和肥料利用率低是兴平市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土壤氮素的有效补充,磷肥的控制及渭河阶地区土壤钾素的消耗,平衡土壤养分, 以提升区域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