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6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1021篇
林业   917篇
农学   522篇
基础科学   549篇
  1268篇
综合类   5566篇
农作物   864篇
水产渔业   591篇
畜牧兽医   1562篇
园艺   900篇
植物保护   455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985篇
  2011年   1030篇
  2010年   1010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912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581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番茄品种合作903为试验材料,设置0、0.1、0.2、0.4 mmol · L~(-1 )亚精胺(Spd)浸种10 h,研究不同浓度Spd浸种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高温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pd浸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幼苗地下部干质量和壮苗指数明显提高,其中0.2 mmol · L~(-1 )Spd浸种处理发芽最快,活力指数最高。Spd浸种处理降低了高温胁迫下番茄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和H_2O_2含量,其中0.2 mmol · L~(-1 )Spd处理的相对电解质渗透率、MDA和H_2O_2含量最低;抗氧化酶(SOD、APX、DHAR)活性增加,并在0.2 mmol · L~(-1)时达到最大值。综上,0.2 mmol · L~(-1 )Spd浸种能有效促进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番茄幼苗高温抗性。  相似文献   
152.
杨绍丽  吴仁锋  蔡翔 《蔬菜》2020,(12):22-26
综述了近年来在茭白胡麻叶斑病上的病害发生、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植物免疫诱导剂防治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茭白胡麻叶斑病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需要加强茭白胡麻叶斑病病原物种群多样性、致病力分化以及于病原菌的浸染机制及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收集、筛选与鉴定茭白抗病种质资源,培育优良的抗性品种;开展茭白胡麻叶斑病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筛选新型生态友好的化学农药和低毒、高效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153.
施氮量对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和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氮素转化酶活性与各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为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合理制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定西市李家堡镇麻子川村的不同施氮量(0(CK)、52.5(N1)、105(N2)、157.5(N3)、210(N4)kg N·hm-2)春小麦长期定位试验,收获后使用Bremner法测定0—40 cm土层中有机氮组分含量,以及4种氮素转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土壤有机氮组分分配比例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同一土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酸解总氮、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和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除全氮外其余都在N2处理时最大,全氮含量在N3处理时达到最大;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是影响陇中黄土高原农田有机氮组分分布与转化的关键因子;碳氮比与所有有机氮组分均呈负相关,蛋白酶、有机碳和脲酶与氨基酸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而言,N2处理土壤供氮潜力最高,全氮和蛋白酶是影响该区春小麦土壤有机氮组分转化的关键因子。氮肥合理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差异明显,改变了氮素相关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CK(常规施氮量,不施高炭基肥)、T1(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T2(85%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T3(70%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研究了减氮配施高炭基肥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烤烟各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均有所提高,T3处理对烤烟的生长产生了负面效应;T1处理显著提高了中上部叶总氮含量(1.59%,1.65%)、烟碱含量(1.71%,1.99%),T1和T2处理显著提高了中部叶钾含量(1.68%,1.69%);与CK相比,T1处理中上部叶感官评吸总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4.06%和5.92%,其烟叶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均有所提高。在牡丹江烟区白浆土条件下,控制总施氮量为45 kg·hm~(-2)、高炭基肥料施用量为900 kg·hm~(-2)时,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55.
156.
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异育银鲫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流水系统处理池塘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测定不同处理时间(0~9 d)鲫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滋味特征、气味特征和挥发性成分等参数,研究微流水处理对鲫肌肉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对养殖鲫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P0.05),但对鱼肉中灰分、肌糖原和总糖含量及滋味、气味及感官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鲫鱼肉中肌糖原、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灰分明显增加(P0.05)。电子舌和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可显著改变鲫肌肉的滋味特征、气味特征。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鲫肌肉中异味挥发物含量明显减少、鱼肉自身代表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且蒸熟后鱼肉的气味、滋味、质地和总分等评分明显升高,微流水处理7 d的鲫肌肉的感官评分优于0、1、3、5 d样品的,而与微流水处理9 d的样品无差异。综上可见,短时间微流水处理(≤7 d)不影响鲫鱼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但可显著改善养殖鲫肌肉品质,其适宜处理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157.
针对哈密瓜长期连作引起的产量低、品质差问题,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土壤肥力和哈密瓜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哈密瓜为研究对象,对连续种植3年哈密瓜土壤设置对照、12#菌剂、D74菌剂、1#菌剂、12#和D74菌剂混合菌剂共5种施肥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哈密瓜品质、土壤养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对哈密瓜品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相关性进行分...  相似文献   
158.
早熟茴香不同节位花穗籽粒充实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早熟茴香采种田,选择株型、花期一致的植株50株挂牌标记,从开花后第12 d开始每隔7 d测定不同节位花穗籽粒千粒重(鲜、干)、籽粒长宽,分析籽粒发育动态。结果表明,籽粒含水率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期,但灌浆强弱不同。头穗花籽粒灌浆速度、强度、干物质积累量始终较二穗花籽粒强,灌浆峰期提早,为籽粒灌浆强势花穗。头穗花适宜采收期为其开花后38 d;二穗花籽粒适宜采收期为头穗花开花后46 d。  相似文献   
159.
扁杆藨草持续危害对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扁杆藨草持续危害对棉花的影响,为棉田该杂草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扁杆藨草种群密度设为60 株/m2 ,测定其持续危害0、10、20、30、40、50 、60 d和全生育期棉花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结铃数、单铃重、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结果】棉花株高和茎粗随扁杆藨草危害持续期延长而减小。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小于30 d,对棉花主茎节数和果枝数影响不显著,大于30 d则显著减少。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对棉花中部和下部果枝结铃数影响不显著,显著引起上部果枝结铃数、单铃重减少。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大于10 d,可使棉花产量显著减少,导致棉纤维品质指标下降。【结论】依据棉花产量指标,扁杆藨草防除应不晚于棉花打顶前30 d。  相似文献   
160.
为了解‘红羽1号’油茶新品种的营养成分动态及其相关关系,以‘红羽1号’油茶果实近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1号’油茶中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果实近熟期,果实相对成熟,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但变化幅度不大。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总酚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黄酮含量和果皮原花青素与总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曲线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黄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