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55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58篇
  99篇
综合类   20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玉米赤霉烯酮浇根处理可促进棉花早现蕾。内源激素检测表明,外施玉米霉烯酮能够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玉米赤霉烯酮能够促进棉花提早现蕾可能与其提高花芽分化期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改变了棉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托克托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从春秋战国至隋代和唐朝至元朝的两次大的兴旺至衰落阶段,又经受了明、清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大面积军垦。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八十年代初以来,土地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开发。目前,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提倡土地资源集约经营,为下个世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地条件。  相似文献   
103.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 P E G( M W 6000)对当年生绵刺嫩枝进行渗透胁迫处理,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物( S O D)、过氧化氢酶( C A T)的活性和丙二醛( M D 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绵刺嫩枝在渗透份胁大于- 2.0 M Pa 迫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 S O D 活性,脂质过氧化作用较弱,膜系统基本完整; 渗透胁迫小于- 2.0 M Pa。 S O D 活性明显下降,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膜透性增加。 M D A 含量与 S O D 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 - 094217); C A T 的活性随渗透胁迫强度增大而逐渐增强,达到一个峰值(- 2.5 M Pa)后,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绵刺嫩枝中 C A T 和 S O D 活性具很强的抗水分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应用PAPD方法对鸡败血霉形体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通过筛选的5个随机引物(OPH-02,OPH-05,OPH-07,OPH-13,OPG-16),对14株鸡败血霉形体(MG)国际标准株和国内分离株进行了DNA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引物共产生21种条带,其中有3个条带分别为2个菌株所特有,扩增产物片段的长度在150~4500bp之间,所有菌株均有1条共同条带,以OPH-05扩增产物的多态性最丰富。根据样品DNA所获得的菌株间相似性指数表明,D9603与D9607相似指数最高,S6,K3913和D9604三者相互间相似性指数最低。提示RAPD方法可用于霉形体遗传标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5.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6.
长江下游地区露地越冬采种甜菜的适宜播期为8 月上旬, 移栽期在9 月中、下旬, 移栽期秧龄在8 ~10 片叶,适宜栽植密度52500 株/hm2 。冬前块根直径达4 ~5cm ,3 月上旬挖顶芽,孕蕾期打花蕾,始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生育期要开沟降渍,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7.
108.
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纹杆块与钉齿组合式轴流玉米脱粒滚筒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直接进行籽粒收获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该文在分析现有脱粒滚筒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组合式轴流玉米脱粒滚筒,选取滚筒转速、滚筒倾角和凹板间隙为试验因素,在自制的玉米脱粒试验台上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滚筒转速的增大,籽粒破碎率先降低后升高,未脱净率则急剧减小并趋于稳定;随着滚筒倾角的增大,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则逐渐变小;随着凹板间隙的增大,籽粒破碎率先降低后升高,未脱净率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的主次因素顺序均为滚筒转速、滚筒倾角、凹板间隙,且转速430 r/min、滚筒倾角6?和凹板间隙55 mm时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均最低。该研究可为高含水率玉米脱粒滚筒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Transgene introgression from transgenic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to different varieties of Bjuncea was assessed in this study. Crossability between a transgenic rapeseed line Z7B10 (pollen donor) and 80 cultivars of 16 Bjuncea varieties (including two wild accessions) was estimated by artificial pollination in a greenhouse. As a result, interspecific crossability between the transgenic Z7B10 line and the 80 B. juncea cultivars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seeds per flower from 0.00–10.67. Seed germination rates of the interspecific F1 hybrids ranged from 49.0%–89.3%. The estimated frequencies of natural gene flow from the transgenic Z7B10 line to 10 B. juncea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uses in the experiment field varied from 0.08% to 0.93%. The natural F1 hybrids were highly sterile, with seeds per silique ranging from 0.27 to 1.03. In addition, seeds per flower of hybrid descendants varied from 0.02 to 0.22 when F1 hybrids were self‐pollinated, and those ranged from 0.03 to 0.30 when F1 hybrids were backcrossed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B. juncea parents.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a low level of transgene introgression from transgenic rapeseed to different B. juncea varieties, which provides a sou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existing transgenic B. napus and B. juncea variet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