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24篇
  276篇
综合类   1160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490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EST-SSR技术分析银合欢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合欢(Leucaena spp.)是豆科含羞草亚科银合欢属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了了解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184对引物对银合欢种质进行扩增,选择多态性较好的20对引物对48份银合欢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4对引物中有119对为有效引物,占总引物数的64.67%,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效引物55对,占有效引物数的46.22%,占总引物数的29.89%;使用多态性较好的20对引物对48份银合欢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相似系数为0.618 2~0.941 2,平均多态性信息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66和0.536。通过聚类分析将48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78处分为5个类群,全部异叶银合欢(Leucaena diversifolia)种质聚在了类群I并与银合欢种质分开;单独聚类在类群II的c27号种质与其他银合欢种质差异较大,是较好的种内杂交育种的种质;类群V中不同来源地的银合欢各种质聚在一起,可能与银合欢自交不育和育种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2.
于2004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稀树灌草丛退化草地进行了围栏封育。在封育后第1年和第2年,以未围栏封育退化草地为对照,对草地土壤种子库和植被的物种组成、密度变化、多样性变化及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群落的相似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栏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和植物密度增加极显著(P〈0.001),其物种组成主要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在围栏封育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植被均匀性下降。随着封育年限增加,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和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均降低。  相似文献   
23.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保护性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共设4个处理(T:传统耕作;NT:免耕无覆盖;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NTS:免耕+秸秆覆盖),采用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即小麦→豌豆→小麦和豌豆一小麦一豌豆,本文中所指春小麦地、豌豆地分别指2008年种植春小麦、豌豆的轮作次序),于2008年3月中旬对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结果表明,经过7 a的轮作后,两种轮作次序下,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鼍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有在免耕+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较免耕不覆盖、传统耕作处理高的趋势,且其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土壤微生物鼍碳含量在两种轮作次序下的排序均为: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T);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春小麦地和豌豆地的排序则分别表现为: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T).同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有机碳和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24.
砀山酥梨梨网蝽与其天敌关系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等分析方法对梨网蝽与其几种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格局三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梨网蝽数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为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和三突花蟹蛛;与梨网蝽发生时间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为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八斑球腹蛛;与梨网蝽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为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蟹蛛、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和锥腹肖蛸.综合排序结果表明:梨网蝽的主要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锥腹肖蛸和三突花蟹蛛.当梨网蝽种群密度为每株32.13头时,种群聚集均数λ为11.36;种群密度为每株0.63头时,λ为1.15.前者的聚集是由梨网蝽自身所引起,后者是由环境的任何一种因子引起.而梨网蝽的几种天敌的种群聚集均数λ均小于2,表明其聚集是由环境某一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25.
克氏原螯虾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同性别(全雌、全雄)、异性别小龙虾在繁殖季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同性别小龙虾雄性个体之间存在交配行为,但交配过程中的交配行为、交配时间、交配频率与异性别小龙虾明显不同;同性别小龙虾雌性个体之间没有观察到有交配行为;异性别小龙虾个体之间存在典型的交配过程。  相似文献   
26.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0~20 cm土层体现得尤为明显;2)土壤...  相似文献   
27.
不同氮肥及配比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尿素、硝酸钙和硫酸铵以及硝酸钙和硫酸铵的不同配比对韭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中,尿素可提高韭菜产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钙提高维生素C含量,硫酸铵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分别使用0.6%尿素、0.4%硫酸铵、0.6%硝酸钙,以及3:2和2:3的硝铵比进行追肥处理,对提高韭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8.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VR2332 株的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PRRSV NJ-a株ORF6基因,将其连接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ORF6.阳性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醛-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RRSV ORF6基因获得表达.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3次,获得抗PRRSV NJ-a株M蛋白的特异抗体.经Western-blotting证明,该多克隆抗体既能与原核表达的重组M蛋白发生反应,又能与PRRSV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获得的多克隆抗体与表达PRRSV M蛋白的293T细胞及感染PRRSV的Marc-145细胞发生反应.兔抗PRRSV NJ-a株M蛋白特异性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PRRSV M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真菌潜伏侵染率、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spp.的潜伏侵染率.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潜伏侵染率依次降低,其中以4次处理效果最好.此外,采前壳聚糖3次和4次处理还可有效抑制采后果实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F.semitectum病斑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30.
2009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站对9个小花生新品系进行了产量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参试9个新品系中7个比对照品种花育20号显著增产,籽仁增产幅度为10.40%~19.51%。S8、S14籽仁产量高达4 593.75kg/hm2。这些品系经进一步鉴定、繁育,其中的优良品系将参加省级或国家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