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8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853篇
林业   783篇
农学   960篇
基础科学   530篇
  1159篇
综合类   2738篇
农作物   494篇
水产渔业   320篇
畜牧兽医   1106篇
园艺   294篇
植物保护   4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21.
气吸圆盘式微型薯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型薯等大粒种子不易充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振动供种的气吸圆盘式微型薯排种器。阐述了该排种器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为寻求最佳工作参数组合,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对排种器进行排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其排种性能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作业速度、振动频率和吸种负压,较优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2.4 km/h、振动频率6.5 Hz、吸种负压6 k Pa,在此条件下排种合格指数为94.2、漏播指数为1.7、重播指数为4.1,满足微型薯的精密播种要求。研究了振动供种机构对微型薯造成的损伤情况:在不同的振动频率下,微型薯的破损率均小于1%,振动供种机构对微型薯的损伤不大。  相似文献   
222.
基于LVDS传输线延时检测技术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坤  徐兴  俞龙  岳学军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2):315-322
为实现土壤含水率的快速准确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LVDS差分传输线延时检测技术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该传感器将高频振荡信号分路为两通道LVDS差分信号,一个通道用于测试土壤含水率,另一个通道用于提供参考信号。由于土壤中水分的变化改变土壤介电常数,从而导致测试通道LVDS差分总线上信号传输延时的变化,则传感器检测该通道信号的传输延时就可以确定土壤含水率。为了获得LVDS总线设计线宽和线间距的最优值,以LVDS总线阻抗值均方误差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线宽和线间距的最优化计算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出了最优线宽为0.178 9 mm和最优线间距为0.223 8 mm。试验表明,根据该参数设计的传感器在50 MHz频率时,对体积含水率8.31%以上的砖红壤土和黄壤土的预测模型为线性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64 2,绝对预测误差在2.45%以内。  相似文献   
223.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特点,利用粗糙集方法,通过对10个样本案例进行属性分析与约简,确定了危害源毒性、影响范围、死亡人数、伤害人数和人口密度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级综合评价指标,通过重要度分析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0.2、0.1、0.3和0.2.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级评价模型;将模型计算语言化,以WebGIS为工具,设计与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系统;通过模拟某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表明,该系统能提高对事件的处置能力,也便于直观看到处置过程,为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4.
土壤成分与特性参数光谱快速检测方法及传感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析土壤成分含量以及理化特性参数方面获得了良好的预测精度.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等现代数据处理算法的应用,最大限度消除了光谱外界干扰、提取了光谱有效信息,使得土壤特性参数预测分析模型更准确、稳定.在进行土壤参数原位实时光谱检测时,如何消除土壤含水率、土壤粒度等的影响,还需要技术突破.开发便携式或车载式农田土壤光谱实时分析仪,是促进精细农业实践的重要措施,已开发的车载式土壤在线光谱仪可以实现多个土壤参数的分析,并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进一步开发多功能土壤在线检测系统,利用土壤介电特性或机械特性与光谱特性测量结果相互补偿与校正以消除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光声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太赫兹光谱技术等现代光谱分析方法在土壤成分与特性参数分析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开展基础研究,揭示这些光谱技术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成分条件下的吸收特征参数,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5.
首先,介绍了采用机器视觉的精播排种器性能检测方法;然后,在对获取样本图像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完成帧种子数的识别,利用采样频率和排种频率之间的关系,构造了帧种子数、帧型孔数和型孔种子数频数统计模型,计算出排种器性能指标。试验表明,此方法检测误差小,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226.
酞酸酯类增塑剂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安琼  靳伟  李勇  徐瑞薇 《土壤学报》1999,36(1):118-126
本研究揭示了酞酸酯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在土壤中的持留动态,降解动力学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温度越低,DBP,DEHP的持留性越强;DEHP在土壤中的持留性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DBP更为突出。随土壤水份含量增加,代停工物持留性降低,二者在土壤中的降解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进行描述(C0初始浓度,K速度常数,t时间)。DE  相似文献   
227.
阐述了手扶拖拉机配套驱动式圆盘犁研究过程中有关参数确定等设计内容。研究结果可供手扶拖拉机配套驱动式圆盘犁产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28.
土壤水分状况和质地对稻田N2O 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1994年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N2O排放主要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淹水状态下,N2O排放很少,水分落于期间N2O排放量占水稻生长期N2O排放总量的87.50%~98.65%。土壤质地显影响稻田平均N2O排放通量,砂质土壤排放的N2O显或极显高于壤质和粘质土壤,水稻生长期砂质、壤质及粘质土壤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37.63、87.54和63.6μgN2O-N/m^2.h。  相似文献   
229.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人工合成磷源在轻粘质潮土根际和本体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配施不同形态氮肥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物耗竭引起根际所有形态无机磷不同程度的下降。施入土壤的DCP(CaHPO4 ·2H2 O)、OCP(Ca8(PO4 ) 6 )、Al P(AlPO4 ·nH2 O)等大部分转化为其它形态无机磷 ,而Fe P(FePO4 ·nH2 O)和FA(Ca10 (PO4 ) 6 F2 )大部分以自身形态存在 ,尤其是FA很少向其它形态转化 ,根际条件促进了它们向其它无机磷形态的转化。Al P和FA等的形态转化明显受氮肥形态的影响 ,Al P配施NO- 3 N下 ,绝大部分转化为磷灰石 ,NH 4 N配施下促进了FA向其它形态的转化 ,在所有的磷源处理中 ,根际和本体磷酸铁都有显著地增加 ,NH 4 N和CO(NH2 ) 2 处理下存在磷酸铁的根际累积 ;其次是磷酸二钙和磷酸铝也有明显地增加 ,二者存在根际的亏缺。不同磷源的形态转化规律与其有效性大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30.
缺镁胁迫对龙眼苗期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镁胁迫对龙眼苗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缺镁胁迫下 ,龙眼叶片硝酸还原酶 (NR)活性下降 ,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 ,水解氨基酸总量减少 ,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分解加剧 ;核酸酶 (RNase)活性提高 ,核糖核酸 (RNA)、脱氧核糖核酸 (DNA)含量降低 ,缺镁对RNA的影响比DNA大 ;活性氧 (O2-)净产生速率增加。统计分析表明 ,缺镁胁迫下 ,龙眼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是其合成受阻、分解加剧以及活性氧毒害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