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设置不同处理,对山药地下食用部分进行脱水、透明、浸蜡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得到适合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结果表明,合适的脱水时间为每阶段2h,透明时间为每阶段8h,浸蜡时间为每阶段10h。对材料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其维管束排列方式、维管束内部结构及分化特征均符合单子叶植物茎的一般特征,判定山药地下食用部分其本质是茎而不是根。 相似文献
22.
通过覆盖5种不同颜色的彩色塑料薄膜获得5种不同光质处理,比较研究了2个年度内不同光质处理对峨眉岩白菜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白膜有利于峨眉岩白菜株高、株幅、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根状茎直径的增加,覆盖蓝膜最不利于上述形态指标的增加。(2)红膜、白膜和黄膜处理有利于峨眉岩白菜叶片鲜重和干重的增加,而蓝膜处理最不利于峨眉岩白菜叶片增加鲜重和干重,不同光质对株根状茎生物量和株生物量的影响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3)综合12个形态和生物量性状,覆盖白膜最适于峨眉岩白菜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覆盖蓝膜对岩白菜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用10、100、1 000 mg/L的多效唑针刺处理山药余零子基部、中部及顶部,研究零余子对多效唑感应的部位差异。用休眠期和萌芽期的零余子浸提液处理大白菜种子,再检测大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以检测零余子中是否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零余子基部和顶部不能促进零余子发芽,处理中部能促进发芽,在10~1 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其促进效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而加强。休眠期和萌芽期的零余子基部和顶部都不存在抑制大白菜种子发芽的物质,休眠期零余子基部浸提液能极显著地提高大白菜种子发芽率。以上结果说明,山药零余子休眠不是因抑制生长的物质引起,用多效唑针刺处理能促进零余子发芽,多效唑针刺处理的有效部位是零余子中部。 相似文献
24.
籼稻和粳稻品种在RAPD上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27个籼稻和粳稻品种为试材,探讨RAPD分子标记在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中的可行性。从500个随机引物中可以筛选出23个能扩增出籼稻或粳稻特征带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5.
26.
首次用RAPD技术分析了滇寻1号A与其大田中自然产生的可育株的差异。在所用的33个随机引物中,引物OPA-13在不育系和可育株间可扩增出差异性片段,不育系与可育株的DNA在个别位点上存在差异。初步认为此差异与育性相关,不育系中的可育株是由基因回复突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27.
28.
29.
云南芋头种质资源RAPD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0个有代表性的芋属栽培种和野生植株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扩增产物在供试材料间表现丰富的多态性,按类平均法可将10个材料划分为4类,形态相似的基本上可聚在一起。研究认为应用RAPD技术研究云南芋属资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
多效唑和矮壮素破除山药零余子休眠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水溶液处理不同休眠期的山药零余子,研究PP333和CCC打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0.1~1 000 mg?L-1 PP333都不能打破刚收获的山药零余子的休眠。0.1~100 mg?L-1 PP333水培采后60 d的山药零余子,第30天时发芽率(41.3 %~61.8 %)显著高于对照,第45天时1、10 mg?L-1 PP333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92.5 %和97.5 %,显著高于0.1、100 mg?L-1 PP333处理和对照。10、100 mg?L-1 PP333浸泡采后60 d的零余子24 h后进行沙培,也能显著促进零余子发芽。0.1~1 000 mg?L-1 CCC浸泡采后60 d的零余子24 h后进行沙培,不能促进发芽。0.1 mg?L-1 CCC水培采后90 d的零余子,第30天时零余子的发芽率为60.0 %,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1~10 mg?L-1 PP333水培能显著打破采后60 d的零余子休眠,PP333的处理效果优于CC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