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株芝麻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发生在南阳芝麻田块的芝麻枯萎病菌原物,以有效防治病害,从南阳市采集枯萎病显症芝麻植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株镰刀菌ZY-2,依据柯赫法则确定ZY-2对芝麻幼苗的致病性,显微观察形态特征,检测生物学特性,并依据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基因(tef)序列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在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2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AF69310和EU285553)在自举值98%相聚一群。在基于tef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3株F. 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KF030591、KF301636和FJ985299)在自举值100%相聚一群。该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2~31℃,最适为28℃;pH2.0~10.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为pH6.5~7.5;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在以葡萄糖和L-脯氨酸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不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92.
广西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西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广西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7.5℃、培养初始pH为6、以麦芽糖作为C源、硝酸钾作为N源及完全光照等条件最适合其菌丝生长;30℃、以乳糖作为C源、硝酸钾作为N源及完全黑暗等条件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形成;27.5℃、湿度为100%+水膜、12h光暗交替等条件最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这是该病在广西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相似文献   
94.
佛手瓜育苗方法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佛手瓜6种育苗方法和大田种植,大棚丰产栽培佛手瓜技术;介绍了佛手瓜嫩稍--“龙须菜”的管理技术特点,建议生产中采用组培快繁育苗等无污染公害育苗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
植物病原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植物病原生物分类的变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鉴定植物病害。本文介绍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中,植物病原菌物分类地位的变迁,植物病原细菌的类群组成变化、分类单元的变迁及部分种类学名的更替,植物病原病毒的分类变化和种名的书写格式.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6.
拮抗植物病害的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枯萎病、荔枝炭疽病和番茄青枯病,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经济作物上普遍发生的病害,分布极为广泛,而且危害相当严重。而目前防治这几种病害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7.
植物检疫是防止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保护当地农业生产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检疫工作人员,我们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对种子植物检疫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了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98.
为明确各柑橘砧木对根结线虫的抗性水平,为生产上柑橘线虫防控提供有效措施,采用病土接种方法对供试14份柑橘砧木材料进行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并采用人工接种2龄幼虫的方法测定分析防御酶POD(过氧化物酶)、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探讨抗性材料的抗性机制。抗性测定结果显示:接种后土苦柚根结指数为36.37,根内平均雌虫数为每克根7头,平均卵囊数每克根1.3个,对根结线虫有抗性;酸橘次之,其余砧木均感病。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种根结2龄幼虫后酶的活性在抗、感材料间差异明显,接种后5~35d,抗性材料土苦柚根部的POD、PAL、PPO活性均高于感病材料,表明抗病材料防御酶反应快,积累量大,能及时阻止线虫的侵染,但酶积累及变化有差异。试验结果说明土苦柚对柑橘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抗性,是比较好的抗性砧木。  相似文献   
99.
25%施立脱防治香蕉叶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叶斑病是我国南方蕉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其症状由不同病原危害造成 ,常见的有蕉叶灰纹病 (Cordanamusae)、蕉叶煤纹病 (Helminthosporiumtorulosum)和蕉叶褐缘灰斑病 (Cercosporamusae) 3种。叶斑病均发生于温、湿  相似文献   
100.
70年代以来,野生大壁虎(GekkogeckoL.)的数量急剧减少。而自然条件下大壁虎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详细地记录了广西陇瑞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周围大壁虎求偶鸣叫的昼夜变化及月变化,并利用其鸣叫特点进行了大壁虎成体密度的调查。大壁虎在凌晨、傍晚及午夜形成一个昼夜的3个鸣叫峰,其中以傍晚18:30~20:30时的鸣叫频次最高。5~6月形成全年的鸣叫高峰,在大壁虎的分布区,向北则全年的鸣叫高峰延后,向南则提前,与气温的回升有关。陇瑞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周围岩石壁上的性成熟大壁虎的密度约为0.069条/100m2。粗略统计,在陇瑞自然保护区每年被捕捉的大壁虎在2400条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