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31篇
综合类   7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22.
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生物炭含碳量高,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高、成本低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组合,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合成具有新性能、新结构的材料,提高吸附材料的性能。通过综述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以及其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来研究高效生物炭吸附材料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生物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UV-A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微量气体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人工模拟UV-A辐射增强,UV-A辐射强度处理分别比自然光(CK)增加10%(T1)和20%(T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UV-A辐射强度下裸土、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下裸土呼吸速率分别比CK高83%(P=0.022)和263%(P=0.038),T2处理比T1高99%(P=0.073);T1和12处理使裸土N,2O排放通量比CK分别增加了64%(P=0.019)和186%(P=0.059),但,12与T1处理间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P=0.123).UV-A辐射增强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大小;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P=0.012)和T1(P=0.010),分别比CK和T1高33%和40%,但T1和CK的N,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P=0.352).UV-A辐射增强没有影响冬小麦生物量(P<0.05),但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碳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4.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乳腺有抗雌激素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而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简称乳腺病)存在较大的争论。TAM有抑制乳腺增生,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乳腺组织恶变的作用。但近年的临床观察发现,TAM也可刺激子宫增生,导致子宫肌瘤,甚至引起子宫内膜癌等并发症。本文以36例乳腺病患者为对象,观察用药前后乳房和子宫的变化,观察TAM治疗乳腺病的效果及其对子宫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取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乳腺病患者3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8.2岁,均为未绝经…  相似文献   
25.
利用农业统计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将业已建立的地力贡献率统计模型与GIS技术耦合,研究了中国大陆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玉米的生长受钾素的影响较大,高值区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春玉米区,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别为3.43 t·hm-2和51%;低值区分布在华中华南一带,为1.90t·hm-2和33%.其余作物的高产区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长江黄淮流域,特别是华东华中和四川盆地,低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以北以及西南丘陵地带.统计分析表明,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对水稻生产的贡献最大,且空间变异小.冬小麦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其他各作物.该研究能较好地模拟我国3种作物的基础产量,可为区域尺度农田指导施肥和控制农业生态环境胁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三江平原稻田能量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三江平原稻田2005~2007年5~10月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 分析了该区稻田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能量分配特征以及能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稻田净辐射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 感热通量日变化在水稻发育进入成熟期后才较明显, 而土壤热通量在水稻整个发育期内日变化特征都不明显。稻田净辐射季节变化特征显著, 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18~20 MJ·m-2·d-1。潜热通量季节变化与净辐射同步, 最大值为13~19 MJ·m-2·d-1。相比之下感热通量较小, 观测期间变化于-3.90~ 3.94 MJ·m-2·d-1, 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5~10月土壤热通量呈下降趋势, 变化于-2.67~3.62 MJ·m-2·d-1。三江平原地区稻田能量分配特征明显, 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LE/Rn) 5~10月平均值为0.67, 表明净辐射大部分以潜热通量形式所消耗, 但生长旺季LE/Rn略大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Hs/Rn)的季节变化特征与LE/Rn比值相反, 观测期间平均值为0.10。这导致波文比在水稻生长旺季较小而在初期和末期较大。5~10月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G/Rn)呈逐渐下降趋势, 其月平均值由5月的0.14下降到10月的-0.08。线性回归法和能量平衡比率均表明三江平原稻田能量明显不闭合, 2005、2006年5~10月能量不闭合度分别为22%和16%, 而2007年能量“过闭合”, 能量平衡比率平均值为1.07。  相似文献   
27.
塿土剖面CO2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万宏  王益权  黄耀  刘军  赵磊 《土壤学报》2004,41(5):827-831
CO2是土壤空气的重要组成,土壤空气CO2浓度一般高于大气几倍到数十倍,甚至上百倍[1]。土壤空气中CO2主要来源于土壤呼吸,其浓度主要决定于生物因素(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活性等)和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含水量等)[2~4]。土壤空气CO2浓度可以反映和影响土壤向大气释放CO2的通量[4,5],同时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各种养料物质转化也有很大影响[1]。研究了解土壤空气CO2浓度剖面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们认识土壤中CO2产生、累积、输运以及向大气排放的生物和物理过程,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农作措施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减少土壤向大气排放的CO2。国外已在森林、草地和农田土壤上开展了较长时间的土壤空气CO2浓度观测研究[4~7],但我国的研究和报道很少[8,9]。本文通过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O2浓度的定位观测,初步揭示了土剖面CO2浓度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受水热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朱静  黄标  孙维侠  杨荣清  邹忠  丁峰  苏健平  黄耀  金洋  毕葵森 《土壤》2006,38(2):158-165
农田土壤有机质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全球C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变化动态对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以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和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高,而中西部的磨头系(砂质潮湿雏形土)、郭园系(砂质干润雏形土)和桃园系(壤砂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低,分布于东北和西北部的东陈系和搬经系(壤质潮湿雏形土)以及南部的营防系和张黄港系含量居中;近20年来(1982─2002年)该市农田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呈持续增长的趋势;1982─1997年的时空变异表现为中西部增长迅速而东部和南部增长幅度较小,但1997─2002年则以东部和南部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增长幅度趋缓。本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的因子,并且提出了今后土壤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积极探索一套面向21世纪的学校教育模式极为重要和迫切。本采用了AHP法,试图探索一套较为完善的面向21世纪的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以期对改革之中的学校教育模式的产所裨益。  相似文献   
30.
Blumer M  Sass J 《Science (New York, N.Y.)》1972,176(4039):1120-1122
In September 1969, approximately 600 metric tons of number 2 fueloil were spilled in Buzzards Bay, Massachusetts. Two years later, fuel oil hydrocarbons still persisted in the marsh and in offshore sediments.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is slow, especially below the immediate sediment surface and appears to proceed principally through microbial utilization of alkanes and through partial dissolution of the lower-boiling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e boiling range of the spilled oil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homologous hydrocarbons (for example, phytane and pristane) have been well preserved. The finding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geochemical stability of hydrocarbons. Fuel oil is an appreciable fraction of whole crude oil. This fact suggests that oil products and crude oils have a considerable environmental persist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