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7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瑞采 《土壤》1990,22(5):279-279
作者初拟了一个新的土壤分类系统——应用性土壤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在—熟沤田改稻麦两熟田的改制中发生一种脱沼泽型水稻土。一系列野外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內研究的结果示明,脱沼泽型水稻土发生过程中土壤性状的变化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表土产生浸水不化的块状结构和土壤有效磷的强烈固定,第二阶段中亚表土变为无结构而粘滞,土性很冷而过湿,使冬作生长不良,第三阶段中耕作层下由于土体的急剧收缩和胶结而产生极紧实的棱柱状结构,漏水漏肥,作物根不能穿入土体以吸收养份。改善以上恶劣性状的有效措施是:(1)排去田面积水、耕翻土壤、在阳光中充分晒干后迅速窨水化垡以造成疏松的团粒;(2)采用稻—麦—棉轮作,加速土壤脱沼泽,以消除土壤中、后期出现的不良结构;(3)施磷肥或种吸收土中磷素能力强的麻、油莱或其它绿肥作物;(4)掺入粉砂性河泥以逐渐改变粘性土壤的质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就成都南郊金陵大学农场利用箱具装置以求降雨,坡度及作物种类对于四川紫棕土冲蚀之关系,试验自1941年须始至1945年年底为止,本报告包括1942至1945年四年记录;最初一年记录仅供参考未列入计算。试验中之箱具係木制,长1.8公尺,宽0.35公尺,深0.33公尺,共四具,分别置于5%,10%,20%及30%之四种坡度上,内盛四川红色盆地中之一种紫棕色粘土。降雨之时,每廿小时测定雨量,逕流及土壤冲矢量各一次,试验中192及1943两年行播芝蔴代表茎葉稀疏之作物,1944及1945年密播大豆代表茎菜密茂之作物。四年结果中之要点如下:(i)本试验四年中成都年降水量总平均为959.9公厘,最少年为689.9公厘而最多年为489.8公厘,本试验芝蔴年度平均降水量为734.0公厘,而大豆年度平均降水量为1185.8公厘。(ii)成都降雨烈度可暂按廿四小时内雨量,分为0—3.9m.m.,4—7.9m.m.,8—11.9m.m.,12—23.9m.m.,24—17.9m.m.,4(?)—95.6m.m.,96—191.9m.m.,等七级,四年中廿四小时内最多雨量可自84.2公厘至183.2公厘不等,此项烈雨可降于六月初...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了分布于山东半岛一带和河南南阳盆地的六个土壤剖面的发生特征和分类。供试土壤的割面单一体化明显,为A-C土体构型。土壤粘粒含量高,且富含蒙脱石类粘土矿物,线性膨胀系数大于0.1。割面中多交叉状裂隙和楔形结构体,有滑擦面和应力胶膜。盐基高度饱和。有机质含量不高。氮、磷含量低。这些土壤划归变性土土纲、半旱变性土亚纲,文中还有亚纲以下各级分类和命名。  相似文献   
15.
庐山区土壤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庐山是长江流域中部的名山,位于鄱阳湖西北面,其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9度/35分及东经116度。庐山最高峯的海拔略高于1,500米,它虽不是一座高山,但为避暑胜地,并且是不同领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所爱好的科学研究场所。朱显谟曾对庐山土壤作过研究,他着重报导了庐山主要土类的分布和形态。本文报告庐山主要土类的理化性状及其他特征的研究结果。所采取的土样皆分布于自庐山次高峯大月山(海拔约1,450米)经含鄱口,下至山之东南麓白鹿洞一線,其中仅自大月山不远所选的一个剖面在此線之外。本文特别着重于山上土壤与山麓低丘土壤差异的  相似文献   
16.
黄瑞采 《土壤》1979,11(1):1-5
1978年7、8月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号召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科学种田,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供有关我国某些暗色粘性水稻土的分类和利用的资料,以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本文针对三个地区即淮北平原、苏南西部湖区和海南岛东北部玄武岩区共九个土壤剖面进行野外调查观察和室内分析,根据《土壤系统分类》(USDA,1975)提出包括土类、亚类和土属三级的暂拟分类体系。淮北平原的五个剖面和海南岛的两个剖面列为“变性土”的两个亚类即“潮暗色湿变性土”和“新成土性艳色湿变性土”,而苏南的两个剖面列为“变性土性冲积潮新成土”亚类。从而明确我国淮北老黑土(砂姜黑土)应归入“变性土”,而苏南湖区的暗色粘性水稻土只能视为具有变性土性质的水成土。所有三个地区的暗色粘性水稻土都难于耕作并缺乏养分,本文对此提出了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鲁豫鄂变性土的腐殖质特征以阐明土壤暗色的起源。主要结果是: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在1.02~1.47和1.85~2.27间,E_4及E_4/E_6比值高(4.36~4.71),近似或大于东北的黑土。A组胡敏酸占胡敏酸总量的52%以上,B组占30%,C组占5%~13%。残渣分析表明胡敏素约占有机碳的20%。A组胡敏酸的C/H比为2.17~2.38,B组为2.29~2.10,比一般土壤胡敏酸大一倍,近似或大于风化煤胡敏酸,而C/N比特高(19.82~26.34),推断含角式稠环化合物的芳香核网构成的骨架,C组C/H比低(1.09~1.27),C/N比亦低(9.60~9.78),结构较简单。胡敏酸中芳香核、羧基和羟基的吸收峰明显,A及B组含较多的邻位羧基,而C组不多。A组含氮基团的吸收峰强度小,C组多酰胺衍生物和酚羟基。高芳构化胡敏酸提供的大量共轭双键以及与土粒牢固结合的胡敏素是土壤呈暗色的基础,而与蒙脱石等以不同牢度的结合,形成了对细土部分的浸染效果。供试变性土的暗色物质是母质形成时代的产物。由于这些土壤有机-无机物间的牢固结合以及胡敏酸的高C/H和C/N比,使之在变性土成土过程中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