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本文以实验室模拟试验,验证了新围垦的盐化水稻土中黑泥层的形成过程。试验证明,即使淋洗液中Na_2SC_4浓度低至0.05%,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和强烈的还原条件(Eh-100—200mv),很易产生黑泥层。黑泥层中含有大量的Fe~(2+)和S~(2-),这两种离子含量的平均克离子比,接近于FeS的分子式。黑泥层形成过程的动态变化显示,在还原初期,渗漏液中有较多的Si和Fe~(2+)淋出,但后期则明显减少;渗漏液的电导率则随着硫酸盐的还原而逐渐降低。在淋洗和还原过程中,土柱中氧化层和还原层的pH趋向减低,还原层降低更多,但渗漏液的pH则随着硫酸盐的还原而升高。因此,在土壤剖面的下部层次有可能出现较高的钠吸附比,并使pH升高。 相似文献
62.
63.
浙江灰岩土壤的开发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灰岩土壤专题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灰岩土壤的综合评价。得出了油黄泥、油棕泥具有最大开发价值的结论;提出了以经济林木为主的10种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三区六片的灰岩土壤开发利用区划。 相似文献
64.
坚持读书报告、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制度,培养学生能力钱觉寿黄昌勇(浙江农业大学310029)我们对大学生培养要求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我们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几年来... 相似文献
65.
我国水稻生产氮肥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大量N素从稻田流失进入环境,对环境生态构成潜在威胁.经与IRRI协作,为金华双季稻区创立了适地养分管理新技术(SSNM).SSNM的施肥综合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的潜在产量和养分需求,土壤固有养分的供应能力,养分利用效率和平衡养分供应,以及社会经济效应等.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在产量略有增加的同时,SSNM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平均减少氮肥用量约30%,从源头上遏制了氮肥引起的面源污染.多年的田间试验表明,SSNM具有在广大稻区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探讨了硫酸铵与有机碳源(葡萄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合使用提高黄筋泥及红砂土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微生物机制。结果表明,配施有机碳不仅明显增加了红壤微生物量中的碳、氮,而且还提高了黑麦草的干物质量及植物吸氮量。相对而言,在黄筋泥上的配施效果优于红砂土。因此,配施有机碳源能提高氮素的植物有效性,其重要机制是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从而使施用的氮素更好地被转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表明,在杭嘉湖中部平原的圩-田-塘镶嵌生态系统中,圩(桑基)、田、塘表土的Fe,Mn,Cu,Zn和C,N,P,K的含量均比其它农田土壤含量高。其中Fe,Mn,Cu,Zn,P,K元素在圩、田、塘土壤中的各自含量都较接近。水田土壤的C,N含量明显高于桑基土壤。DTPA浸提的活性Fc,Mn,Cu,Zn含量普遍高于一般土壤的平均含量;而它们在圩、田、塘三种土壤间和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间,DTPA提取量却相差很大。这说明圩-田-塘镶嵌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中养分元素的积累和活化,能较好地维持该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平衡。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分析,阐述了水稻生长期内水田土壤固定态铵的动态:(1)土壤固定态铵有一部分参与水稻生长期内的氮素循环;(2)在水稻苗期,土壤固定态铵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所占百分数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在水稻分蘖期,土壤固定态铵有大量释放,使土壤固定态氮量显著降低.但土壤NH_4—N总含量的变化则与此不同,其最低值出现在始穗期以后;(4)施用钾肥可增加土壤固定态铵氮含量,但对固定态铵的利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70.
作者研究了4种红壤中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镉离子(Cd2+)扩散系数Di在5.6×10-8~9.3×10-7cm2/s;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4种土壤的高能位的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的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1明显小于低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2,即Cd2+被土壤吸附是以低能位为主,这导致在土水体系中的高度迁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