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3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及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采用14 C底物标记技术测定了三种不同质地 (红砂土菜地、黄筋泥桔园和茶籽园 )的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周转期。结果表明 ,在 2 5℃、5 0 %田间持水量培养条件下 ,三种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周转期分别为 80天、1 39天和 1 70天。周转期与粘粒含量关系较为密切 ,砂质土壤的周转期较粘粒土壤短 ,提示砂质土壤有机质易被微生物降解 ,有利于养分的迅速释放 ,而粘粒土壤则更有利于养分的持留。周转期与利用方式、pH以及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期总体上较报道的其他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期短 ,表明热带—亚热带地区酸性红壤有机质和养分周转相对较快 ,这有可能是造成红壤养分贫瘠的一个原因。根据周转期估算 ,通过微生物年周转的C量 (即年流通量 )为微生物生物量C的 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2.
硅对大麦铝毒的消除和缓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温室和实验室进行了施硅对消除或缓解大麦酸害铝毒的土培和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硅后大麦幼苗的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根的生物量均比不施硅明显增加。施硅能有效地促使植株吸收的铝在根部积累,抑制铝向地上部分运转;施硅还能调节根吸收的磷向地上部分运移,以减轻因伴随铝毒而产生的缺磷症状。施硅消除或缓解酸害铝毒的可能机理是:铝与硅形成无毒的铝硅酸复合离子(HAS),降低活性铝的浓度,及硅能调节大麦幼苗地上部和根内铝和磷的再分配。  相似文献   
43.
针铁矿对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Zn存在对Cu吸附影响很小,而Cu则明显干扰了Zn吸附,在金属浓度较高时,其干扰程度更显著。Ni和Co并存使各自吸附量都有相应减少。表面络合常数用于表征表面对不同金属离子的相对选择性。Cu和Zn并存基本没有改变pKCu(int),但使pKZn(int)增大了2.13单位;Ni和Co并存使各自pKM(int)都有增大,在金属浓度较高时,Co的pKM(int)增加值相对较大。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44.
水分条件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BIOLOG碳素利用法、磷脂脂肪酸(PLFA)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比较了三种水分条件(淹育、淹育晾干、非淹育)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育处理水稻土的脱氢酶、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淹育晾干和非淹育处理,并导致该土壤的基础呼吸升高。BIOLOG碳素利用法表明,非淹育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吸光值(AWCD)显著低于淹育和淹育晾干处理。磷脂脂肪酸(PLFA)实验发现,淹育水稻土的真菌特征脂肪酸(18:2w6,9c)所占比例减少,真菌特征脂肪酸(18:2w6,9c)与细菌特征脂肪酸(15:0i+15:0a+16:0i+16:1w5c+17:0i+17:0a+17:0cy+17:0+18:1w7c+19:0cy)的比值下降;水分条件变化没有改变土壤微生物环丙基脂肪酸19:0cy的相对丰度,但非淹育处理的环丙基脂肪酸17:0cy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另外二种处理。BIOLOG碳素利用法的群落水平生理剖面(CLPP)和磷脂脂肪酸(PLFA)测定结果经聚类分析后,发现淹育和淹育晾干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较低的距离尺度可聚成一类,且与非淹育土壤具有明显差异。淹育水稻土与淹育晾干相比,尽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微生物的种群组成和活性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针对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的新方法:液氯熏蒸浸提-水浴法,即在淹水土壤加入一定量的液态氯仿后,直接置于常压下熏蒸,然后用0.5μmolL^-1K2SO4溶液浸提,随后将浸提液放置于100℃水浴中以排除其中的残余氯仿,最后采用TOC分析仪测定浸提液中的有机碳含量。本方法既符合氯仿熏蒸法的原理,在操作上又简便可行,是一种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6.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磷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对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 ,探讨长期施肥下旱地磷素水平与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的磷素水平不断提高 ,CaCl2 浸提磷 (溶解态活性磷 )和NaOH浸提磷 (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 )与土壤全磷或有效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土壤富磷化的同时 ,旱地磷对水环境影响的潜能明显提高。黄壤旱坡地中CaCl2 浸提磷、Olsen P、NaOH浸提磷、土壤磷吸持指数、土壤磷饱和度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磷和溶解态活性磷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以这些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初步将黄壤旱地磷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分为 3个等级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三价砷和五价砷进入14种母质上发育的不同性质的土壤后,转变成木溶性砷、铝型砷、铁型砷、钙型砷和包蔽型砷(固定态砷)的百分率及其与土壤重要性质阳离子交换量(CEC)、粘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H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五价砷进入下同母质土壤后转化成各种形态砷的差别较大:这些差别与土壤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SC27微生物土壤增肥剂对巨峰葡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SC27能明显促进葡萄生长,提高产量,经SC27 525 mL/hm2和1050 mL/hm2 3次处理的葡萄,增产率分别为10.1%和22.0%.并能明显改善葡萄果实的品质,增加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总糖含量,降低总酸度,提高糖酸比和固酸比.根据试验结果,SC27的施用效果以1050 mL/hm2 3次处理为佳.  相似文献   
49.
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主要生理类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分析,研究了浙江省天台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及主要生理类群。结果表明,尾矿污染区土壤几种重金属含量比非矿区土壤有明显的增加。尾矿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各生理类群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各生理类群数量均显著降低,且三大微生物以及各生理类群对尾矿污染的敏感性大小分别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可见,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参与物质转化的生理类群种类、数量及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尾矿污染区生境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功能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0.
红壤微生物量氮的周转期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本文采用^15N标记底物法测定了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中微生物量氮周转 速率,结果表明三种红壤中微生物量氮的周期转分别为63天,89在和25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