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78份杧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优选引物,共扩增出148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4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5.95%。聚类分析结果将78份杧果种质分为5大类。在5大类资源中,大部分种质(87.34%)都聚在第Ⅰ类,表明大部分杧果种质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供试种质之间能互相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之一,传统的常规育种产生了许多优良品种,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又给育种注入了活力,相继出现了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技术等多种新型育种方法,实现了定向育种,包括抗病、抗除草剂等,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63.
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78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对AFLP引物共产生908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0.89个等位位点,多态性带为794条,共产生42个特异性位点,能区分21份种质,单态带25条,缺失带17条,特异性条带比例为4.63%,多态性比例为87.44%。不同种质间的相似系数范围是0.603~0.913,平均相似系数为0.73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726为阈值,供试的78份种质可分成5个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将供试的78份种质可分成4个类群,通过空间距离更能直观地表现种质间关系远近。  相似文献   
64.
运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也门铁ISSR-PCR扩增的各个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Taq酶浓度0.04 U.μL-1、dNTPs浓度0.18 mmol.L-1、引物浓度0.4μmol.L-1、Mg2+浓度2.0mmol.L-1、模板浓度0.8 ng.μL-1、甲酰胺浓度1.6%、1×buffer,最后用dd H2O补足到25μL。利用优化体系和筛选的引物对也门铁及其嵌合体品种进行了ISSR扩增分析。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热带亚洲地区乔木种的谱系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演化历史。【方法】以热带雨林群落代表乔木种高山榕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热带亚洲大陆北缘25个高山榕种群177个个体,采用叶绿体DNA (cpDNA)片段psbA-trnH测序的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高山榕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HT=0.378),只得到3个psbA-trnH单倍型,然而其中2个祖先单倍型被高山榕与近缘种共享。两两种群间遗传分化值FST在0.000~1.000之间,基因流水平低(Nm=0.260),97.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群间,但不存在明显的亲缘地理结构[GST (0.887NST (0.799)]。分子进化中性检验结果表明:自然选择在分子进化过程中未发挥重要作用,而失配分析显示为单峰分布。【结论】综合中性检验、失配分析以及物种分布模型结果,显示高山榕经历了缓慢的种群扩张过程,而有限的种子散播能力可能限制了种群间的基因流,导致高山榕种群扩张缓慢。  相似文献   
66.
从二倍体杧果‘桂热82’中克隆和鉴定了4个Fe-S簇装配所需的NFU支架蛋白编码基因,命名为MiNFU1~ MiNFU4。MiNFU2和MiNFU3拥有全部3个NFU蛋白典型的Motif基序,MiNFU1缺失Motif 3而MiNFU4缺失Motif 1和Motif 2;MiNFU1~MiNFU3拥有相似的三级结构,而MiNFU4的三级结构与其差异较大,极为独特;13种不同科属植物之间的NFU家族成员数目略有差异,拟南芥、盐芥和短柄草3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基因组中含有更多的支架蛋白,而非功能性支架蛋白在杧果、草莓、桃、苹果、柑橘和葡萄等多年生果树作物中更易发生丢失;植物NFU同源蛋白在系统发育树上可以分为2个亚家族,且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差异较大,同为十字花科、禾本科或蔷薇科植物的NFU同源蛋白分别倾向于紧密聚在一起,杧果NFU蛋白与柑橘和番茄相应的同源蛋白紧密聚在一起;杧果NFU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MiNFU2在所有检测组织中的整体表达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MiNFU4MiNFU1,而MiNFU3整体表达水平最低,杧果NFU家族基因均在幼苗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韧皮部和盛开期花朵,在果实(幼果和熟果)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杧果NFU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对缺铁、高铁毒害、NaCl、PEG和低温处理的响应差异明显,虽然MiNFU3的整体表达最低,但却不受5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MiNFU1MiNFU4对高铁处理最为敏感,其表达水平在‘桂热82’幼苗全身组织均受高铁处理的调控而显著增加。此外,NaCl处理显著增加MiNFU1在根部的表达量,缺铁和PEG处理倾向于降低根部响应的NFU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低温处理倾向于降低叶片中响应的NFU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为明确杧果Fe-S簇装配分子机制提供基因资源,并为解析热带作物果树铁素营养和铁代谢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