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卧龙自然保护区山地暗针叶林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α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两类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按生态恢复所经历的时间,把群落年龄归为A1、A2、A3和A4四个阶段。通过对两种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α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1)自然演替状态下,乔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A1~A3阶段的灌木层多样性大于A4阶段。A1和A4阶段,草本层的多样性明显比A2~A3阶段大;A1~A3阶段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A3阶段人工林群落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2)A1阶段天然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人工林,随着演替的进行两者逐渐趋于一致;A1阶段天然次生林草本层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林,从A2阶段开始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反而超过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22.
河涌综合整治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工程的推进过程中,经常遇到非技术领域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治河的进程和效率.以番禺区为例,分析影响河涌综合整治的原因,提出推进河涌综合整治的策略.研究表明:番禺区河涌整治推进过程中存在规划、组织与执行、资金和管理等4大问题.提出设置水务局,形成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以水文化为画龙点睛之笔,形成番禺岭南水乡的基本格局;提高规划对水的定位,加强水法规的建设,创造性地解决工程用地,拓宽资金来源,保证治河质量和进度,鼓励媒体监督和市民参与等河涌整治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3.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格局下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不同类型降雨事件下土地利用/覆被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和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4a径流小区观测数据,依据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30min雨强3个指标。利用快速聚类的方法将定西市安家沟内产流性降雨事件划分为3种格局。总体而言,降雨格局2为雨量集中、雨强很高而历时较短的降雨事件的集合;降雨格局3为雨量分散、雨强小而历时很长的一类降雨事件的集合;而降雨格局1则为雨强、历时等特征值都介于格局3和格局2之间的降雨事件的集合体。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5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径流侵蚀规律。(1)从静态观点来看,5种土地利用类型抵抗径流侵蚀的能力依次为沙棘〉荒草〉油松〉苜蓿〉小麦。苜蓿地的土壤侵蚀严重。可能跟人为干扰破坏和苜蓿自身生长习性有关。(2)3种降雨格局中,以降雨格局2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侵蚀最为严重,降雨格局1次之,降雨格局3最弱。即雨量集中、雨强很高而历时较短的降雨类型是影响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3)多年生植被(如沙棘,油松等)的径流侵蚀有随生长年数增长而减弱的趋势,以生长初期最为严重,随后逐渐减弱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因而认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径流侵蚀不仅取决于该植被类型,更重要的是决定于该植被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4.
为保护和修复南宁市八尺江河流生态系统,综合运用了河流生态修复原理和方法,开展了水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内容包括:沿八尺江44km河段两岸设置了宽度为30~100m河岸过渡带和宽度约为5m的河流水陆交错带;修复河流周边湖泊(山塘)4处,总面积为60ha;修复各类型湿地6处,总面积为211.1 ha;修复河畔林面积3.2km2,修复清水泉溪流、颜村渠溪流等退化河溪总长约3280m。本项规划诠释了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的具体内涵,可为八尺江流域水系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日本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及其对深圳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奕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106-108
护岸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传统硬化护岸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促进了生态护岸的兴起。介绍了河流生态护岸改造比较成功的日本的主要生态护岸类型、适宜性、应用特点,并探讨了生态护岸在深圳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26.
广州市番禺区河涌污染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市番禺区水环境现状问题入手,对水污染的成因展开分析,根据番禺区的河道水质现状情况及河道功能定位,将番禺区河道分成饮用水源保护水体以及污水受纳水体两类,分别采取保护和控制污染的措施,特别针对水质较差的污水受纳水体,提出截污和调水的措施,并对截污工程实施难度较大的管网布设问题展开论述,对水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番禺区河涌污染治理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两类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按生态恢复所经历的时间,把群落年龄归为A1、A2、A3和A4四个阶段。通过对两种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α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1)自然演替状态下,乔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A1~A3阶段的灌木层多样性大于A4阶段。A1和A4阶段,草本层的多样性明显比A2~A3阶段大;A1~A3阶段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A3阶段人工林群落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2)A1阶段天然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人工林,随着演替的进行两者逐渐趋于一致;A1阶段天然次生林草本层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林,从A2阶段开始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反而超过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28.
考虑降水和地形的京津冀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该文选取京津冀地区17座重要的水源地水库,运用修正的输出系数模型对水库流域非点源总氮(TN,total nitrogen)、总磷(TP,total phosphorus)输出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TN与TP负荷量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TN负荷量较大的水库流域,TP负荷量也较大。TN与TP负荷量的平均比值为6.73。2)TN、TP负荷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TN负荷强度为1.04~24.91 t/km~2·a,TP负荷强度为0.11~3.89 t/km~2·a。唐山、秦皇岛地区水库面临着更大的氮磷污染风险。3)不同污染源对TN负荷贡献率的顺序是土地利用农村生活牲畜养殖,对TP负荷贡献率的顺序是农村生活土地利用牲畜养殖。4)运用水库营养状态指数(EI,eutrophication index)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EI指数分别与TN、TP负荷强度呈显著相关关系(r=0.562,P0.05;r=0.558,P0.05),表明模拟出的TN、TP负荷与实际情况较符合,模型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
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PSR模型,建立了深圳河河口(深圳侧)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但结构尚算完整,对外界干扰的恢复力逐渐减退,优势湿地植物种群分布面积开始缩减,特有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和栖息地鸟类逐渐减少,部分湿地功能丧失,综合评价的健康指数为0.539,属于亚健康状态。提出通过调整当地社区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工促进恢复力相结合的措施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但在有效拦蓄径流和泥沙的同时,水土保持建设改变了水分和养分的静态分布格局和动态循环过程,并由此对区域的环境产生影响。分析了水土保持建设对水文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动态。不同水保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控制水文过程,改善流域的水质,提高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含水率;而人工林草植被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土壤含水率。同时对黄河断流以及土壤干层与水土保持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