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短时极端高温对亚洲玉米螟卵、初孵幼虫和成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短时极端高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影响,采用耐热能力测定方法,研究了亚洲玉米螟经6 h高温处理后的半数致死温度(LT50)、存活率以及不同高温下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经6 h高温处理后,亚洲玉米螟卵、初孵幼虫和成虫的LT50分别为40.24~40.44、38.59和42.84~44.54℃;当卵、初孵幼虫、1日龄和3日龄成虫分别在37、35、41和37℃时,其存活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分别在39、37、43和39℃时,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卵、初孵幼虫、1日龄和3日龄成虫的短时高温阈值分别为37~39、35~37、41~43和37~39℃;当温度高于高温阈值时,卵、初孵幼虫和成虫的Lt50分别为0.38~6.31、0.22~8.35和3.80~24.15h,且雄成虫的Lt50小于雌成虫。研究表明,短时极端高温对亚洲玉米螟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体生测法对前期工作中离体初筛出的5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生防菌和5株水稻纹枯病生防菌分别进行复筛、温室防效测定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株GN233、GN222和GN223的菌悬液对水稻苗期细菌性条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33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温室防效最好,达到28.90%,而药剂"稻丰TM多·福"可湿性粉剂的温室防效为34.20%;5株生防菌对水稻纹枯病均有不同防治效果,其中菌株GN222和GN211菌悬液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44.4%和27.8%,而药剂"稻丰"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33.3%;此外,筛选出的生防菌株GN222、GN233和GN211均对水稻生长具有促生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对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趋向行为反应,为研发绿盲蝽引诱剂或驱避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田间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方法收集了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通过室内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最终测定了雌、雄绿盲蝽成虫对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结果表明,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而且4种棉花品种之间的挥发物差异也很显著。棉花石远321的挥发物总量最大,其中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含量最高,壬醛和罗勒烯其次。蜀葵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均最少。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均能够引起绿盲蝽雌、雄成虫EAG反应,且雄性成虫的反应值大都高于雌性成虫。其中,绿盲蝽雌、雄成虫触角对反-2-己烯酸丁酯EAG反应值最大,芳樟醇、乙酸叶醇酯、甲基庚烯酮及DMNT也能够激发绿盲蝽较大的EAG反应。在趋向行为检测中发现,DMNT及柠檬烯等对雄性成虫具有吸引作用。对雌性成虫有吸引作用的物质有γ-萜品烯、DMNT、月桂烯、α-石竹烯、罗勒烯及乙酸叶醇酯等,其中γ-萜品烯和乙酸叶醇酯对雌性成虫具有极显著吸引效果。锦葵科候选植物挥发物对绿盲蝽雌、雄虫具有不同EAG和趋向行为反应影响,候选气味化合物可以作为设计绿盲蝽引诱剂组分进行害虫防控田间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 畜牧业是我省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也是我省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点。随着高产牧草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牧草害虫的发生也将日趋严重。为摸清我省牧草害虫的种类及为害情况,为今后牧草害虫防治提供依据,从85年开始,我们除在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牧草品种试验田进行定点调查外,还赴贵溪志光草场,修水眉毛山草场.高安锦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桑皱鞘叶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斯氏属小卷蛾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24品系)对桑皱鞘叶甲Abirus fortunei(Baly)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感染试验。在25~30℃的室内条件下,1500~2000条线虫/ml的处理使桑皱鞘叶甲幼虫感染率达86%~100%。在9~10月份,先清除田间杂草,然后在桑园开沟,按45~75万条线虫/m^2的剂量施用小卷蛾线虫,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可达88.3%~96.2%,并使次年成虫的出土数量减少46.2%~86.7%。此种防治方法,避免了在春蚕期间摘叶饲蚕与桑皱鞘叶甲化学防治的矛盾,显示出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桑皱鞘叶甲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二黑条豚叶甲对豚草控制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黑条豚叶甲为当地自然生物物种,经过长期的适应,选择了以豚草为取食对象,并对豚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豚草枯死率在5.91%-100%之间,平均为22.67%,5级被害率为77.33%,单株平均种子数为0.75粒,对豚草的翌年种群数量有明显抑制作用,该虫有望解决南方区域的豚草危害。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田间为害株率与为害丛率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调查者调查相同稻田内二化螟为害的枯鞘、枯心和白穗等受害稻株,分析平均受害株率和平均受害丛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受害丛率”在不同调查者之间的误差小于“平均受害株率”。受害株率和受害丛率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当受害丛率小于60%时,受害株率与受害丛率的相关系数超过0.91,用受害丛率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受害株率。  相似文献   
19.
桑皱鞘叶甲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杂交桑和桑湖桑园皱鞘叶甲幼虫在土层下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了该幼虫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其图式为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该幼虫在土层的垂直分布以31-50cm深处最多,分别占杂交桑和湖桑的70.4%和62.1%,其次为11-30cm深处,占26.5%和26.1%。幼虫调查的最适抽样数N与平均虫口密度m及相对误差D的关系为:N=1/D^2(2.817/m+0.9906)。  相似文献   
20.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具有清除自由基、调节生物体内微量元素浓度、参与重金属的解毒等作用.介绍了MT生物学特性、表达调控生理功能,并对已发表的昆虫MT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昆虫MT结构保守,序列较短,同一物种不同MT之间同源性低,分类系统不够完善.讨论了昆虫MT研究的难点和不足,并展望了昆虫MT解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