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9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2.
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李金才  魏凤珍  王成雨  尹钧 《作物学报》2006,32(9):1355-1360
以耐湿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32P的吸收、分配及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初期(0~5 d),单株根干重略有增加;渍水5 d后,根系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SOD活性开始下降,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M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优质高产小麦新麦18在淮北旱茬麦区的产量表现和品质指标,探讨其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培肥地力是基础,培育壮苗是关键,创建合理的高质量群体是保证.在肥料运筹技术上,改革"一炮轰"传统施肥法,推广"三增三减"施肥法,综防病虫草害和冻害,改变田间管理一促到底为有控有促,促控结合.  相似文献   
34.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N、P 、K素吸收和运转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 、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与运转 ,而对K素吸收与运转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下与地上部器官的运转,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5.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小麦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提高玉米气生根条数、0—30 cm土层根条数及根系干重,同时,玉米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有所增加。秸秆还田后,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玉米茎秆基部3—7节间的长度、直径、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基部节间的茎秆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提高。另外,玉米的根倒伏系数显著降低,而植株抗倒指数则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根倒伏系数与根倒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鲜重、根系干重和基3节压碎强度显著负相关。玉米总倒折率与节间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干重、充实度、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以显著降低夏玉米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6.
主要介绍了中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冻害的类型与诊断特征,提出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灌水防霜冻;科学追施速效氮肥,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等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在此基础上力求根据不同受冻苗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冬小麦高产抗倒栽培及育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选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结果]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茎秆基部节间特征较好,符合抗倒株型的形态指标,但是个体的健壮弥补不了群体的不足,因此产量不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节间充实度高、机械强度大,因而有一定抗倒能力;多穗型品种豫麦49基部节间特性及其抗倒能力居中,但是群体较大,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因而产量较高。[结论]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只要群体适宜,都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且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8.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李金才  尹钧  魏凤珍 《作物学报》2005,31(5):662-666
于2001-200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大小显著影响茎秆形态特征、植株C/N比大小和茎秆抗倒指数,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其中,基部三节间的健壮程度与小麦抗倒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程度为:第2节间>第1节间>第3节间。茎秆健  相似文献   
39.
黄淮麦区小麦倒春寒危害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春寒是限制黄淮麦区冬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当前研究现状,从细胞膜系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内源激素代谢等方面阐述了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机理,提出可以采取选育耐寒品种、水肥管理和应用外源化学调控物质等农艺措施防控倒春寒。建议在今后的小麦倒春寒研究中,应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辅助传统育种,加快耐倒春寒小麦品种的选育;通过植物建模技术、高通量表型平台等作物表型组学相关技术深入研究倒春寒的致灾机理和响应机制,探讨小麦对倒春寒响应的敏感时段、耐性范围以及灾害的防控指标,研发减灾保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体系;最后,应综合考虑多重逆境叠加的影响。本文为找到更有效的倒春寒综合防控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0.
渍水逆境对冬小麦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渍水逆境的试验方法,研究了5个不同生育时期渍水逆境对6个冬小麦品种经营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渍水逆境对产量影响的相对受害率(RIR)差异及耐渍性,不同品种产量相对受害率(RIR)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孕穗期渍水逆境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灌浆期和拔节期,苗期渍水对产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