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方法]选择过去30年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在相同的大田管理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和形态特征,并对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尽管株高、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少许增加,但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引起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生物量和每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在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12.
13.
选取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48对SSR引物,对28份我国杂交水稻主要不育系进行了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在所分析的48个位点中,多态性位点4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为85.4%;每1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5,变幅2~6个;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分别为0.40和0.36。AMOVA分析表明,不育系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各选育时期内,时期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3.3%,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我国三系杂交稻主要不育系多数含有相近血缘,背景单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理来源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38对SSR引物对14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旱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变异范围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在0.440(RM162)~0.854(RM335)之间,平均0.598。旱稻种质资源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的等位基因数目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3.5,He = 0.558)明显高于粳稻(Na = 3.2,He = 0.41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以亚洲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其他(He = 0.594)>中国(He = 0.593)>南美(He = 0.545)>非洲(He = 0.512)。AMOVA分析表明,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的76.3%),亚种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系统聚类能较好地区分籼粳亚种,但不能区分地理组。旱稻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稻属AA染色体组8个种间SSR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平均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30对SSR 引物,对AA染色体组8个野生稻种共42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选取的30个SSR标记均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30个多态性位点共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24, 每个位点可扩增出3~10个等位基因,平均7.47个;等位基因有效数(Ae)变幅为1.25~891,平均5.45。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54~2.386,平均1.826;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99~0.888,平均0.774。系统聚类和带型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与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的亲缘关系最近,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 则与巴蒂野生稻(O. barthii) 关系最为密切,杂草稻(O. spontanea) 与普通野生稻 (O. rufipogon)、亚洲栽培稻(O. sativa) 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展颖野生稻(O. glumaepatula)、长雄蕊野生稻(O. longistaminata)与AA组其他稻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中的16 791份中国粳稻地方种为材料,根据完全随机、变种类型(丁颖分类法)下随机和系统聚类3种取样方法和4种核心样品规模(12.5%、10%、7.5%和5%)设计12个核心样品,以8个编目性状的平均数变幅、方差和变异系数加以评价。结果表明:(1)变种类型下系统聚类取样方法是构建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适宜方法;(2)样品规模5%的核心样品可以有效地代表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的总体样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库内保存的浙江省地方稻种资源有1901份,可分成12个变种。本文对其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变种的植株形态、穗部性状和谷粒形态作了归类描述,介绍了一些比较优良的资源,可供直接或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质粒重的特性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粒重在不同环境中较其他性状的变异性小。从粒重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认为,谷粒千粒重小于40g的种质其粒重与其它性状无明显相关,千粒重大于40g的种质其粒重与着粒密度关系较密切,与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有些相关,而与株高和有效穗数关系不密切。对不同千粒重种质的粒重与粒形和米粒外观品质的分析认为,谷粒千粒重越大,米粒外观品质上等的种质较少,谷壳增厚,米粒腹白较大  相似文献   
19.
浙江地方籼稻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核心样品是指以最少数量的种质资源材料,代表一个作物种及其近缘野生种最大限度的遗传多样性,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种质库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便于种质库管理。本研究以480份地方籼稻资源为材料,设计10种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案。通过研究17个数一状、5个质量性状的变化,评价核心样品的不同构建方法,以建立浙江2稻资源的核心样品。另外还对两种核心样品规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对480份浙江地方籼稻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8个因子中前6个因子的贡献率达79.5%,并可分别表达为穗、粒重、粒长、叶长、叶宽和生育期公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