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寻找新的改善卷烟吸食品质的方法,研究了通过改变水的性质来提升烟丝对料液吸收性能的加料过程,结果表明:电气石处理水的分子聚集体变小,用其稀释的料液应用于卷烟加料,烟丝致香成分有所增加,表明烟丝可以更好地吸收料液;通过烟丝糖碱比、再造烟叶对料液的吸收率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了电气石处理水可增强烟丝对料液的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52.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生产是和乳化设备分不开的,每一次乳化工艺的改进都是在乳化设备改进基础上进行的。俗话说“预想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的说明了乳化设备在油乳剂疫苗生产中的重要陛。  相似文献   
53.
昆虫学家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大量昆虫在温暖的日子里可被散布在数千英尺的高空中。采集高空昆虫的人曾设想过这些昆虫是能存活的。然而他们用以捕集的各种方法都把大部份昆虫弄死了,因此无法估算其死亡率和成活力。另外也有一些昆虫学家不大相信藉这种飞翔作为正常的扩散方法的昆虫,究竟有多大的生命力。也许是由于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54.
小而纤弱的蝇子。具宽的翅,长的触角和足。头小;眼圆或肾形,有的为接眼式;单眼常缺;触角长,圆柱形,节常呈珠状,10~36节;喙短,很少伸长,下腭须1~4节,胸部卵形稍微凸起,无横缝;腹部8节,膨腹端小而凸出;产卵器间或很长。足细长,基节较短,胫节无端距,跗基节有时很  相似文献   
55.
1功能基因组学概况 基因组这一概念于1924年提出,用于描述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和染色体组成。基因组学(genomics)由美国科学家Thomas Roderick于1986年提出,是指对基因组进行作图、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及功能分析的科学,并将其作为一个新创刊的杂志名。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代表基因组分析的早期阶段,是基因组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领域,它是通过基因作图、核苷酸序列分析以确定基因组成、基因定位的科学。  相似文献   
56.
为验证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20%康宽悬浮剂不同施药次数的处理,并以1.8%阿维菌素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为对照药剂,进行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喷2次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3.59%,且药效期长,防效明显优于1.8%阿维菌素乳油等常用药剂。从使用成本与防治效果2个方面综合考虑,20%康宽悬浮剂可按225 mL/hm2施用1~2次,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防治甘蔗螟虫。  相似文献   
57.
为了提高烟草浸膏中的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以红大碎片为原料,以还原糖得率和氨基酸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酶法提取制备烟草浸膏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制备烟草浸膏较优工艺为:同时各添加原料质量0.2%的Viscozyme L复合水解酶、淀粉酶和风味蛋白酶,在40℃下水浴酶解4.0 h后,微沸提取0.5 h。采用该工艺制备得到的红大烟叶浸膏得率较常规提取增加了11.84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增加了36.46%,氨基酸含量增加了8.08%,致香成分总量增加了8.08%,其中含量增加较明显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是2-糠醛缩二乙醇、糠醛、5-甲基糠醛和吡咯,分别增加了204.07%、108.21%、92.28%和42.67%。  相似文献   
58.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云南江城县,随后逐步向国内扩散传播,同时为害作物种类也陆续增多。1月份入侵德宏主要为害玉米,4月份为害甘蔗,至2019年9月1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混合发生为害生姜。本文介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为害程度和生姜的受害症状。草地贪夜蛾为害株率及百株虫量分别为58.4%和42.2头,发生量比斜纹夜蛾高,形成田间相对优势种群。建议准确区分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为害情况,有效提供预测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59.
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甘蔗间作玉米种植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元江和陇川甘蔗种植区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甘蔗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7.08%、11.25%、63.16%、1.31%和2.26%;元江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10.58%、48.40%、43.42%、0.20%和1.65%。由此表明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且元江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低于陇川。与单作甘蔗相比,元江试验点间作甘蔗根际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胺类、羧酸类和酚酸类利用率分别提高141.71%、50.53%、62.38%、92.82%、43.21%和6.30%,陇川试验点分别提高42.90%、51.50%、33.30%、42.64%、16.72%和24.47%。其中,两个试验区间作田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D-纤维二糖、D,L-a-甘油、D-半乳糖-γ-内酯、L-丝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和2-羟苯甲酸的利用率比单作显著提高100%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甘蔗与玉米间作改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其代谢功能,且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这3类碳源是区分甘蔗单作和间作处理间差异的敏感碳源。陇川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2种多聚化合物、6种碳水化合物、2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1种酚酸;元江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1种多聚化合物、5种碳水化合物、3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2种胺类化合物。综上所述,宿根甘蔗间作玉米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增产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木结构用集成材作为现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建筑结构的承重构件。由于木结构用集成材外形尺寸较大、质量较重,存在着人工搬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弊端。为提高木结构用集成材的加工效率,国内外设计开发了适用于木结构集成材自动上下料装备。文中针对木结构集成材自动上下料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自动上下料、码垛装置、自动上下料码垛最优轨迹规划等技术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现阶段木结构集成材自动上下料装备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