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9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高瑞 《湖南农机》2012,39(3):22+26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并论述了我国机械化遇到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2.
自由基化学一度曾被称为"新的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发展中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目前世界医学界已公认,自由基所造成的损伤是多种疾病的起点,生物有机体内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在清除自由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文章就自由基学说的发展,自由基的产生、对机体的危害及微量元素铜、锌、硒、锰、铁、锗与维生素A、C、E、β-胡萝卜素清除自由基的机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3.
绣线菊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表现黄化、丛枝、顶枯等症状的绣线菊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其病原为植原体.RFLP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Ⅰ -B亚组.与GenBank中其他植原体分离物序列比较,发现该分离物与16SrⅠ -B亚组中的西方翠菊黄化植原体(SAY)同源性高达99.6%.  相似文献   
24.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编码的辅助成分-蛋白酶(helper component-proteinase,HC-Pro)是第一个被鉴定的RNA沉默抑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了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HC-Pro的3个突变体, 利用农杆菌共浸润的方法分析了这些突变对HC-Pro抑制RNA沉默活性的影响。与野生型HC-Pro处理相比,Phe6、Asn11 缺失突变体的处理中绿色荧光减弱,而Ile250-Gly251-Asn252(IGN)基序中的Ile和Gly分别突变为Asp和Glu的处理中观察不到绿色荧光。该结果表明Phe6、Asn11 和IGN250  3个位点均参与调控HC-Pro的抑制RNA沉默活性。  相似文献   
25.
26.
2017~2018年,针对中国西北地区设施甜樱桃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从选址建设、设施结构、品种选择、配套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2022年,在延安市安塞区以甘薯主栽品种秦薯5号为材料,以施用传统化肥为对照,探讨化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及单施微生物菌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为当地甘薯的提质增效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增产效果明显;单施微生物菌肥1 500 kg/hm2时,甘薯单株结薯数显著高于对照,但与单施微生物菌肥1 20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单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单株薯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对甘薯的商品率以及干物质率没有明显影响。化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施以及单施微生物菌肥都显著提高了秦薯5号的粗淀粉、还原糖含量;在传统化肥减量40%+900 kg/hm2菌肥以及单施微生物菌肥条件下,甘薯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单施1 200 kg/hm2微生物菌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秦薯5号的栽培以单施1 200 kg/hm2微生物菌肥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8.
吴国春  高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33-7536
分析了我国林产品贸易现状,总结出新形势下我国林产品贸易所面临的3大问题:林产品贸易表现为进口市场对外依存度大、出口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林产品贸易结构有待调整,非木质林产品市场份额不足,发展步伐缓慢;林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受到多重贸易壁垒的制约,呈现出传统贸易壁垒和新兴绿色贸易壁垒共存的局面。对此提出了改变发展模式、冲破贸易壁垒、调整产业结构等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9.
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产气荚膜梭菌并分型的多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4对针对4种毒素的特异性引物。并通过改变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多重PCR方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基因均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均未出现条带;当核酸质量浓度降至12.5μg/L时,仍可清晰地扩增出α、β、ε、ι毒素基因对应条带。在核酸质量浓度降至3.12μg/L时,仍可观察到α与ε毒素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在核酸质量浓度降至0.78μg/L时,α毒素基因对应的条带仍可隐约可见。应用该方法对68份疑似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猝死的牛鼻拭子样进行检测,其中有52份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剩余16份样品均为非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76%。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准确地鉴别区分5种类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在采样时仅需采取疑似病畜的鼻拭子,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对临床检测病畜的产气荚膜梭菌病有较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0.
旨在研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1,VDAC1)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设计并合成VDAC1的小干扰RNA(si-VDAC1)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再用BCG感染。后续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ROS水平,进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yt C、Caspase-3、PARP1、Caspase-9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随后,通过使用VDAC1寡聚抑制剂VBIT-4对RAW264.7进行孵育2 h后感染BCG,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Caspase-3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yt C、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1、Cleaved-Caspase 9的含量变化。BCG感染巨噬细胞12 h后,与对照相比,BCG感染后小鼠巨噬细胞存活率约下降至50%,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