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11篇 | |
综合类 | 42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7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阐述了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部分代替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后对乳及乳制品类中要求的污染物限量的变化情况,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2.
在发达国家,奶牛场主每月都会获知有关牛奶中体细胞数(SCC)的信息。SCC已成为评价牛奶质量的国际标准之一。近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SCC。通过对影响牛奶中SCC各种因素的分析,发现其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乳房炎的感染。如果奶牛场主能够有效预防乳房炎的感染,并且剔除患慢性炎症的病牛,SCC就可以被控制在10万甚至更低水平。1乳房炎的控制乳房炎是奶牛业中最常见的疾病。在挤奶卫生、无奶疗法、挤奶后的乳头药浴以及剔除患有慢性病的牛等方面加以有效地控制,就可以显著地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并且抑制无乳链球菌的传染。然… 相似文献
33.
文章阐述了河南通航企业发展现状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制约通航发展的飞行服务因素,并通过简化通航任务申报程序,改变保障观念,加快通航情报体系建设和通航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及大力开展航务代理工作等制度或手段构建成熟飞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4.
35.
雄安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建设占用推荐分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识别雄安新区耕地质量现状空间特征,以2016年雄县、容城县、安新县的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作为基础数据,应用面积加权平均法、等别均值二分法、局部自相关分析法,揭示新区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尺度的耕地等别特征、平均等别、质量差异以及新区耕地质量空间聚集特征,并以此作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分区的基础。研究表明雄安新区耕地质量分布在6~14等之间,平均等别为9.42等,总体上以中等地为主;耕地质量离差在–3.42~4.58之间,质量离散程度较低耕地主要分布在新区北部和东部,离散程度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LL型(高等地聚集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新区东北部和西南部,HH型(低等地聚集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新区西北部、东部及南部的部分区域。根据耕地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制定了建设占用耕地区域划定规则,将新区耕地划分为建设优先占用区、建设后备占用区、耕地保持区和水系调控区等建设占用耕地推荐分区,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结果以及新区建设不可避免会占用耕地的现实,建议优先安排占用建设优先占用区耕地,尽量保护耕地保持区和水系调控区的现状。 相似文献
36.
微生物法分别测定配方奶粉中的维生素B5及B1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微生物法分别测定奶粉中维生素B5和B12,并利用比浊法进行定量的方法,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
目前,我国的饲料工业正处在发展时期,特别是颗粒饲料在配合饲料总产量中的比例正逐年增加,并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颗粒机的使用非常广泛。如何充分发挥颗粒机的生产能力,确保其稳定、高产,已成为各饲料厂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水稻旱育,可提高秧苗抗逆力及持水力。旱育秧比湿润育秧根、叶细胞膜透性较低,细胞活力较高,生理代谢旺盛,生长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9.
地下水人工回补是管理含水层、调蓄水资源的重要方法,探究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是确定回补区域的基本工作。利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构建GIS-IFAHP决策模型,选取地下水位埋深、给水度、土壤质地、含水层渗透系数、地形坡度、土地利用/覆盖、与灌区距离、河网密度8个指标进行主观层次排序,获得各指标的综合主观权重,结合加权叠加分析法得到研究区地下水人工回补适宜性分区图,并在高适宜区内做地表入渗试验,分析地下水回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下水回补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细土平原区,占回补区总面积13.24%;中等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砾质平原中下部,占回补区面积29.48%;高适宜区主要位于砾质平原区中上部,占回补区总面积18.94%。地表渗库8 d内共回补水量1.54万m3,回补期间3眼观测孔水位平均稳定在14.95 m,地下水位平均累积抬升25.21 m。采用GIS-IFAHP决策模型,在地下水回补区域选择合理性上表现良好;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且回补条件良好的倾斜砾质平原,通过地表入渗回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补充地下水。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