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5篇
  22篇
综合类   12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为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将高职课程“家禽生产技术”应用于项目教学,在半学期的时间内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它为学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创设了条件,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2.
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染河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明确其在低温条件下的效果,在亚热带地区温度较低的3月份至5月份,采用该技术对富营养化河塘进行净化,监测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水体的氨氮、总溶解氮、可溶性正磷酸盐、总溶解磷浓度较进水口明显降低,在入水氮、磷负荷上升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总体下降的趋势;此技术对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没有对总溶解氮、总溶解磷的净化效果明显;采用该技术后,河塘水体高锰酸盐指数稳步下降。说明,在亚热带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的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以用于原位净化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富营养化河塘。  相似文献   
53.
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灌丛沙堆发育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区不同演化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n)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研究0—100 cm土层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随演化阶段(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衰亡阶段)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演化阶段对白刺灌丛沙堆SOC影响显著(P<0.05),对TN、TP无显著影响(P>0.05),其SOC、TN、TP均值含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为0.42~0.58,0.04~0.07,0.22~0.25 g/kg,远小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11.12,1.06,0.65 g/kg)。(2)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增加无明显规律性。(3)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属于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随白刺灌丛沙堆演化不断减小。(4)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白刺灌丛沙堆土壤TN、C∶N、N∶P影响显著,而土壤含水量、pH对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各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SOC、TN是调控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因此,该研究结果明晰了白刺灌丛沙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响应,为该区域白刺群落的保护、利用和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寄生植物与其寄主植物间存在着广泛的化学信号交流,从而保证了寄生关系的建立.近年来,这一信号交流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根系化学信号与寄生植物的关系、诱导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吸器形成的化学物质、寄主植物萌发刺激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释放刺激物的识别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高岩  侯林  周革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43-45
卵子发生是生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关腹足类软体动物卵子发生过程的研究,集中在卵子发生的一般规律、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卵黄发生的原料来源、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研究.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腹足类软体动物卵子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以布尔台采煤沉陷区3 a生的沙枣、苹果、李、杏、西府海棠5种经济树种为研究对象,测量株高、冠幅、胸径,并结合成活率分析各树种长势,以研究区生长状况良好的樟子松为参考树种,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研究区各树种的生长特征和适宜性。结果表明:(1)沙枣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差,其保存率仅为50.6%。(2)李的胸径增长状况显著优于其他树种,为57.3%,杏和西府海棠增长率接近40%,沙枣和苹果增长率接近25%。(3)研究区树种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李(0.83)、杏(0.76)、西府海棠(0.71)、苹果(0.68)、沙枣(0.64)。  相似文献   
57.
正国内养猪行业要实现更高效率,用好自动化设备是一个关键点,猪场设备的维护更是亟待加强的环节。本文结合Dr.Mike Brumm提供的设备检查清单,谈一谈猪场环控设备设置和维护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效化,根据美国知名养猪专家Dr.Mike Brumm提供的数据,目前美国各饲养阶段的用工标准大致如下:母猪场(到断奶):1个人工饲养250~300头母猪,范围波动基于一些因素,例如有无场内后备培育舍,限位栏饲养还是  相似文献   
58.
59.
养马业及其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养马业的发展波动较大。由于一些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马在农用、军用、交通运输上的作用日趋减少。本世纪30~50年代,马匹数量下降最多的是美国和日本,这是因为他们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不过同一时期亚洲、非洲、拉美一些国家马匹发展的数量仍是上升的趋势。经济发达国家马匹数量回升是在1971年以后,据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记载,全世界马匹的总数为6398万匹,特别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马匹数量每年波动范围不超过2%。非洲、亚洲、南美洲和大洋洲马匹的总数无明显的变化,北美和中美地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