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5篇
  22篇
综合类   13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毛竹茎秆快速生长期PeATG1/PeATG4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快速生长与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的关系。  方法  以毛竹笋竹茎秆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监测笋竹快速生长期不同时间(10:00、14:00、18:00、22:00、2:00和6:00)和不同部位(第4、7、10、13节)的自噬活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技术测定第7节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量。  结果  对毛竹茎秆24 h自噬活性监测,22:00和2:00在第7节和第10节观察到自噬体;第4节和第13节没有观察到自噬体。在夜间,PeATG1和PeATG4转录水平表达增强,PeATG1表达量在22:00最高,分别是18:00和6:00的3.0倍和1.3倍(P < 0.05);PeATG4表达量在2:00最高,分别是18:00和6:00的1.7和1.6倍(P < 0.05)。  结论  毛竹茎秆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夜间有自噬体形成,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量较高,茎秆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内α-淀粉酶(AMY)和β-淀粉酶(BAM)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对毛竹快速生长的调控机制。  方法  以毛竹笋竹为试材,测定茎秆不同时间(10:00、14:00、18:00、22:00、2:00、6:00)和不同节间(第7、10、13、16节)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以及PeAMY和PeBAM基因表达。  结果  毛竹茎秆NSC质量分数白天较高,18:00之后逐渐降低,第7节和第10节葡萄糖质量分数2:00分别比18:00降低了25.4%和27.2%(P<0.01),果糖分别降低了50.0%和34.1%(P<0.01),蔗糖分别降低了49.8%和27.4%(P<0.01),淀粉6:00分别比18:00降低了27.3%和23.2%(P<0.01);BAM活性和基因表达在白天较稳定,18:00之后极显著升高,黎明前逐渐下降,第7、10和13节22:00活性分别比18:00高90.5%,76.7%和50.5%(P<0.01),PeBAM基因表达2:00分别比18:00高1.8、1.8和1.7倍(P<0.01)。  结论  毛竹茎秆快速生长期白天生长慢,夜间生长快,茎秆发育和成熟是从下往上顺次推进的。毛竹茎秆快速生长与PeBAM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BAM在毛竹茎秆淀粉降解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图4表1参38  相似文献   
243.
  目的  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竹茎秆的光合特性和光系统的发育情况。  方法  以当年生毛竹叶片和笋竹茎秆为材料,采用蓝绿温和胶电泳(BN-PAGE)分析茎秆和叶片类囊体膜蛋白,同时测定了光合色素含量和77 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  结果  茎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叶片(P<0.01),随着茎秆发育,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升高。茎秆和叶片类囊体膜PSⅡ核心复合物较完整,捕光色素较多;叶片和茎秆基部PSⅠ核心复合物分离主要得到PsaA/B和PsaD亚基,茎秆中部得到PsaA/B,茎秆顶部未发现PsaA/B。叶片和茎秆77 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在685和745 nm处有2个明显主峰,四阶导数光谱出现6个极大值,主要是PSⅡ和PSⅠ核心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以及由PSⅡ外周捕光天线(LHCⅡ)、PSⅡ内周捕光天线(CP47)、PSⅡ内周捕光天线(CP43)、PSⅠ反应中心复合体(RCI)、PSⅠ捕光天线(LHCⅠ)的发射荧光峰引起的肩峰,其中茎秆顶部LHCⅡ和PSⅡ核心复合体的特征发射峰与叶片相比有明显蓝移现象。  结论  毛竹茎秆中PSⅡ核心复合体已形成,随着茎秆发育,笋衣逐渐脱落,色素大量合成,内周天线蛋白CP47和CP43以及外周捕光天线蛋白逐渐形成;同时,茎秆受到光照后PSⅠ核心蛋白PsaA和PsaB开始形成,逐渐组装合成PSⅠ核心复合体。图4表2参45  相似文献   
244.
为了探明风沙区和黄土区采煤扰动塌陷后对土壤原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陕西省神东矿区大柳塔镇(风沙土区)与内蒙古上湾镇(黄土区)采煤塌陷裂缝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取样的方法,在两种土壤类型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裂缝宽度(7、32、54和68 cm)距裂缝不同距离(0、1、3和5 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及机械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整体表现为随裂缝宽度和距裂缝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土壤容重整体表现为距裂缝距离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砂粒、粘粒和粉粒的比例为7∶2∶1,其中,砂粒含量均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含量在风沙土和黄土中具有一定差异;而粘粒含量在风沙土和黄土中分别为13.38%~26.79%、13.13%~26.56%,变化幅度较大;粉粒含量均较低。综上所述,土壤机械组成表现出采煤塌陷区土壤物理性质质量较差,采煤塌陷裂缝会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局部土壤水分和颗粒物散失,这一点在矿区植被恢复与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45.
为了研究豆田常用长残效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对不同季节豆科作物生长及根际固氮微生物的影响规律与机制,选取春大豆、四季豆、夏大豆、绿豆、蚕豆及豌豆为材料,于春、夏、秋季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对豆科作物地上部与根部性状的分析,明确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的药害规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固氮酶nifH基因丰度的变化,明确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影响,并通过方差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豆科植物对氟磺胺草醚的响应模式差异。结果显示:氟磺胺草醚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无显著影响;1倍浓度(225 g·hm~(-2))氟磺胺草醚对春大豆、绿豆与豌豆不产生药害作用,且能够使绿豆与豌豆增产3.5%~17.5%,但2倍浓度(450 g·hm~(-2))会使这3种作物显著减产12.2%~19.6%;氟磺胺草醚对四季豆和蚕豆的药害作用严重,使作物产量显著下降23.0%~61.5%。豆科作物的产量与其根部性状显著相关,高浓度氟磺胺草醚会使6种豆科作物根鲜质量、根瘤数量、根瘤鲜质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氟磺胺草醚的施用使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丰度显著下降,其变化趋势与豆科作物根部性状一致。研究建议氟磺胺草醚的施用量(有效成分用量)为:春大豆、绿豆、豌豆控制在225 g·hm~(-2),夏大豆可放宽至450 g·hm~(-2),四季豆和蚕豆不适宜施用氟磺胺草醚。研究表明,作物根际固氮细菌丰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结瘤能力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对犊牛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试验抗奶巴氏杀菌的条件为:63~65℃加热30 min。犊牛60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 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犊牛在3~10日龄和3~60日龄期间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 0.05); 3)试验组和对照组犊牛在60、90和180日龄时的瘤胃背囊和腹囊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黏膜厚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60日龄时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90日龄时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90日龄时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60、90和180日龄时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90和180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而各测定时间点的回肠组织形态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提高了犊牛哺乳期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犊牛的胃肠道发育,主要体现在促进小肠形态学的发育。  相似文献   
247.
为探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4—2018年收集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产地的980份稻谷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糙米中镉(Cd)、砷(As)、铅(Pb)和铬(Cr)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大米中Cd、总As、无机As、Pb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0.002~0.314、0.003~0.513、0.003~0.385、0.002~0.722 mg·kg-1和0.002~1.982 mg·kg-1,算术平均值分别为0.038、0.147、0.110、0.032 mg·kg-1和0.042 mg·kg-1。相较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大米中Cd、Pb和Cr含量超标率依次为0.9%、2.8%和0.2%,据估测大米中无机As含量的超标率为0.2%。与全国和全球水平相比,江苏省大米中总As和无机As含量较高,人群具有较高的大米无机As暴露风险。江苏省大米中Cd含量呈现由北向南...  相似文献   
248.
NO对渗透胁迫下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渗透胁迫的适应能力,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梭梭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条件下,外源SNP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梭梭种子的萌发率,增加幼苗根系和茎伸长生长,提高根系和茎叶的干质量;其中...  相似文献   
249.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棕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化肥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抑制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抑制剂的各处理与施肥对照CK1比,开花期的平均植株干重增加了3.2%~23.1%,成熟期的平均株高增加了2.1%~10.0%,而对花生分蘖影响不大。叶绿素总量在开花期增加了2.1%~10.7%,在成熟期,脲酶抑制剂NBPT1和NBPT2处理叶绿素下降幅度小,含量仍在CK1以上,而含硝化抑制剂的DCD1、DMP1、DMP2和DMP3处理下降幅度较大,叶绿素含量在CK1以下。试验同时表明,添加抑制剂可使花生增产2.06%~11.65%,其中DMP3、NBPT1和NBPT2处理增产效果更好。化肥中添加抑制剂后促进花生生长和提高产量。此文主要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为抑制剂的研制开发与应用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0.
[目的]寻找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延边黄牛分子生物学选种提供依据。[方法]以46头纯种延边黄牛血样为试材,利用PCR-SSCP技术对GHR基因的第8外显子进行检测并测序,检测了延边黄牛群体内GHR的遗传变异。[结果]对扩增产物进行的SSCP检测发现,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B,其中AA、BB为纯合子,AB为杂合子。以AA和BB个体为样本的测序分析发现,有一个新多态性位点。GHR基因多态位点遗传分析表明,AA型个体较多,AB型和BB型个体较少。GHR基因的AA基因型效应在部分生长性状上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研究提示,GHR基因有可能作为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在育种时应结合多个基因位点才能达到有效选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