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8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森林火险等级,对于一个省的范围来说,就是根据各县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大小,用等级表示的方法。它既表示各县发生森林火灾的难易程度,又表示森林火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森林火险等级,以便在森林火灾危险季节,分别不同火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分类指导全省护林防火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枯木(Cupressus funcbris Endl)又名璎珞柏,是我县栽培历史悠久的用材林树种之一。目前全县柏木人工林面积有四万多亩,成林蓄积量三万多立米。 一九七六年,我们调查,发现柏木林枝干发生锈病的情况十分普遍,全县柏木发病面积达一万多亩,占柏木人工林总面积25%左右。发病严重的林分,株发病率达100%。  相似文献   
63.
柏木苗期绣球病,又名油头病。危害一至四年生的柏木苗。一九七三年全县苗圃百分之六十以上受害,严重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其中粉柏受害又比油柏为重。 柏木绣球病,一般从每年三月下旬发生,五至七月为盛发期,十月下旬发病停止。如果夏秋两季高温干旱少雨,发病严重且蔓延快。发病初期苗木初生叶顶芽向内弯卷,呈绣球状,绣球外围或有白色丝状物,最后顶芽全部枯死,呈褐色。苗木高生长停  相似文献   
64.
结合福建省集体林权改革实际,着重探讨历次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评价新一轮林改的重点原则与试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改革深化的难度,提出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方法与解决途径,旨在为深化福建省林改,维护山区稳定及社会和谐做贡献。  相似文献   
65.
本文将福建省立地分类研究成果应用于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的立地选择、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等方面.  相似文献   
66.
经多年试验表明,嫩梢插皮接和嫩梢撕皮嵌接是两种较为成功的柏木嫁接方法。本文对柏木嫁接时间、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及处理、嫁接方法以及接后管理作了介绍。这两种方法具有嫁接期长,操作简便,植株成活率高(均在85%以上) 等优点。春季嫁接的植株,当年新梢可长到40cm以上。  相似文献   
67.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之一,集体林经营面积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91%。本文着重对集体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单位、宏观控制、林种调整、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森林经营类型组织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原则做法和经营方案实施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68.
<正> 福建省于1985~1987年二类调查时第一次建立了县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总体42个,其中以重点林区县(市)为总体的36个,以沿海少林地区(市)为总体的6个,共布设固定样地5.4万多个,为我省建立地区级和县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竹后刺长蝽(Pirkimerus japonicus Hid-aka)属半翅目、长蝽科,是一种危害毛竹竹材的重要害虫。据目前所知,竹后刺长蝽分布在日本和我国南部。据调查,仙居县受竹后刺长蝽危害的毛竹林面积达二千多亩。国营萍溪林场小屋基林区(包括与林场接壤的东阳县高二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福建省从海南引种的降香黄檀和海南黄檀,都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的树种,但在形态特征上差异很大,用途方面也有明显不同。根据《中国木材志》和有关资料记载:降香黄檀过去来自印度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现产于我国海南岛吊罗山、尖锋山等林区低海拔100m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广东、广西南部也有栽培,降香黄檀与海南黄檀原是同种(不同名称),后来根据木材特性,分别定名为两个种,一种叫海南花梨公,即海南黄檀,学名Dal-bergiahainanensisMerretChun,另一种叫海南花梨母,即降香黄檀,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 T.Chun,统称为海南花梨。从树木形态学和木材解剖学特征相似性基础上,寻找差异性及甄别方法,科学引种培育珍贵树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