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试验采用甲醇和蒸馏水浸提法,从69种青藏地区传统中草药中筛选具有诱导瓜列当(Phelipanche Aegyptiaca Pers.)和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种子萌发作用的植物,旨在通过寻找稳定的种子萌发刺激物质来为根寄生杂草列当防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供试材料中,16种中草药的甲醇或蒸馏水浸提液诱导瓜列当种子的萌发率≥20%,21种中草药的甲醇或蒸馏水浸提液诱导向日葵列当种子的萌发率≥20%;2)其中,黄花蒿、雪参、鸡血藤、青兰、甘松和独一味6种中草药诱导2种列当的发芽率均高于20%,表明上述中草药种含有较高活性或较高浓度的列当种子萌发诱导物质,上述6种中草药可作为列当诱捕作物或列当种子萌发刺激物的潜在供体而应用于列当的生物防除。  相似文献   
52.
麦秸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1992-1993年大田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时期麦秸覆盖对夏玉米生和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对夏玉米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1992年的降雨年型下,麦秸覆盖对夏玉米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在1993年的降雨条件下,麦秸覆盖数量在不超过9.0t/hm^2时对夏玉米的产量有提高作用,超过时则出现夏玉米产量低。从大田试验中采集的麦秸样品的水提液发芽试验中得出,麦秸中水溶性毒素物质随着降雨淋入土壤  相似文献   
53.
赵瑞琴  马永清  李四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98-9400,9409
对河北省各地区农业信息供给与需求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农业信息传播中供求双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河北省"多元化信息服务"和"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两种农业信息传播模式,以及农业信息传播供求发展的对策,为有关信息传播机构搞好农业信息服务,缩小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基共聚物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笔者将冬小麦分别播种在混有等量PBS,改性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丁二酸己二醇酯(PBS-co-H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S-co-BA)的聚合物碎片的土壤中,研究聚合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持续降解过程中的降解中间体、降解产物对冬小麦种子发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的陕西塿土中,共聚物比PBS显示出更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聚合物处理对冬小麦的发芽率、株高没有影响,但有利于植株生物量的提高。因此,可生物降解材料PBS、PBS-co-HS和PBS-co-BA的降解及其降解产物对目前土壤环境中植物的生长暂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不同品种麦茬杂草生长差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住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6.
以不同产地鱼腥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甲醇浓度、pH值、超声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鱼腥草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鱼腥草对列当发芽率影响不同,产自广西的鱼腥草发芽率较高;不同干燥方式对鱼腥草刺激列当发芽率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甲醇浸提液刺激列当发芽较高,且发芽率随甲醇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00%甲醇浸提效果最好;弱碱性与中性溶剂下浸提液不能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而在pH 4.0溶剂浸提下可以刺激瓜列当种子发芽;瓜列当种子发芽率随着浸提液超声时间延长及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 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on)和2个六倍体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0%~55%)两种水分处理下,测定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输能力、抗氧化防御能力及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变化,探究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在干旱胁迫下,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籽粒产量分别为降低了48.00%、37.93%、40.19%、38.77%、19.58%、16.11%,相比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具有较高稳定性,且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量和积累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降低了29%、27%、30%、14%、3%、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59%、42%、44%、45%、23%、17%。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充分供水条件相比,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分别降低了40%、38%、36%、6%、-16%、-17%,贡献率分别降低了43%、37%、15%、26%、20%、11%,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分别提高了5%、-3%、13%、6%、2%、2%。同时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相比,六倍体小麦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运输能力和抗氧化防御能力均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以上结果说明,干物质转运和积累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小麦花后持绿时间、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运输能力影响小麦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进而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8.
盆载条件下对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于播种前以外源激素PDJ(10 mg·L-1)浸种处理和返青期始干旱胁迫,测定其光合特性、水分利用和化感抗草差异.结果表明: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45%)和PDJ处理均能增强几种供试小麦的化感抗草诱导效应,两者均通过降低杂草生物量从而抑制杂草生长.水分胁迫和PDJ处理均能增强"兰考95-25"、"小偃6号"拔节期的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气孔限制值和提高水分利用率;"豫麦66"PDJ处理下可增强光合作用而降低水分利用率,但干旱胁迫下则相反;"兰考217"经PDJ处理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降低.典范对应分析发现供试小麦受到干旱胁迫和外源激素PDJ处理后会引起植物形态和光合生理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化感抗草特性.小麦整体化感潜势与以杂草生物量(杂草鲜重/盆)表示的抗草指标显著相关,而小麦的整体抗草特性主要与其水分利用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正相关,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株高、节间距离和气孔导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9.
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幼苗水分生理特征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肉苁蓉的寄生对其寄主梭梭幼苗水分生理代谢及其生长的影响,以寄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同化枝的含水量、自然饱和亏、离体同化枝保水力及蒸腾速率,同时测定了2种条件下梭梭的株高、地径、冠幅,并对其当年新生枝的生长量进行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寄生肉苁蓉后,梭梭同化枝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及保水力均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水分饱和亏增大,抗旱能力减弱.寄生肉苁蓉后,梭梭的蒸腾速率下降,其树高、地径、冠幅和新生枝生长量普遍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  相似文献   
60.
蔬菜之间的生化他感作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化他感( Allelopathy)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科学家Molisch于1937年首次提出,它是指各种类型的植物包括微生物之间的生化相互作用,也有人称之为异株克生或相克相生[1]。近年来我国也有这方面的报道[2、3],多年来科学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一种作物对另一种作物的生化他感影响,但研究工作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分析仪器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才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成为一个新兴起的研究领域。 本文对蔬菜之间的生化他感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途径作一浅述,以抛砖引玉,供国内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