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9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究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2种不同株型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以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其对不同株型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后,2种株型玉米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升高,初始荧光(F0)值下降,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上升,且变化幅度均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最大。与‘丰禾1号’相比,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对紧凑型玉米‘郑单958’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增加其PSⅡ内部光合转换效率、潜在活性和叶片光合面积,并延长其光合作用时间。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的2个品种穗长、穗粗、百粒质量显著增加。‘丰禾1号’和‘郑单958’在合理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下,产量分别达到9 367.82kg/hm2和11 145.39kg/hm2,对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29.56%和34.96%。  相似文献   
32.
以茄子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8℃、低温胁迫(5℃)与低温胁迫+胁迫解除后茄种子萌发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茄子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下降.种子露白后胁迫解除,种子萌发趋向正常,说明茄子种子对短期低温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3.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毛乌素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以围封作为对照(Ⅳ),采用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措施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沙化草地进行修复,通过监测植被群落特征及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标,评价其对生态修复措施的响应。[结果] 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处理区的植被群落平均高度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区(Ⅳ);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植被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5个处理区;施肥(Ⅰ)处理区的植物种类最多,共20种;补播(Ⅱ)处理区最少,共10种;喷藻(Ⅲ)、施肥(Ⅰ)和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 不同修复措施对于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喷藻或拌藻、施肥等具有养分输入作用的修复措施对短期内修复沙化草地具有显著效果,修复后植物种类、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植被群落变得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35.
大豆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糖类,本文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器官的可溶性总糖的最大含量值出现在结荚期,荚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表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规律。在大豆生育过程中,叶柄是各器官中糖类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叶柄>叶片>根>茎,秣食豆总糖含量最高;小金黄、丰收10和绥农14叶柄和根中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05、0.932),龙选1号、不结瘤大豆和秣食豆的叶柄和根中的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4、0.850、0.657)。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选用了3个品质类型的5个春大豆品种,研究荚果发育过程中脂肪含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始花后68d达到最大值,5个品种表现一致的规律性;26~32d脂肪含量增加较为缓慢,开花32~50d是脂肪含量快速增加时期,50~68d增长缓慢;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亚油酸呈升高趋势,油酸先升高后降低;5个品种脂肪含量和油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油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没有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硬脂酸、棕榈酸、亚麻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呈负相关,但个别品种未达到显著水平;脂肪及其组分所占比例表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脂肪与亚油酸、油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脂肪与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寒地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本试验设置: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和传统耕作3种大豆种植方式,通过测定土壤水分以及容重变化,分析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对表层土壤有较为显著的保水效果,0~1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留茬覆盖比留茬无覆盖和传统耕作分别相对高12.3%和10.6%,10~20cm土层和2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10cm、10~20cm层次大豆生长期平均土壤容重留茬覆盖和留茬无覆盖差别不大;留茬覆盖比传统耕作分别大0.04g/cm3,0.07g/cm3;在20~30cm层次3种处理方式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8.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可以增加大豆生长后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其影响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表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9.
为了给大豆生产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采用砂培方法,自大豆V3期开始,连续进行4 次缺钾处理,研究了缺钾胁迫对大豆植株钾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V3~R1期缺钾胁迫,下部叶、柄钾素向上部转移,以供给新生的上部器官,保证其生长;在R1~R3期、R3~R5期、R5~R6期缺钾胁迫,所有营养器官中的钾素均向荚果中转移,以保证其生长发育;V3~R1期、R1~R3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时断钾,钾素对营养生长阶段的大豆干物质积累未有很大的影响。R3~R5期、5~R6期为钾素对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关键时期,此时断钾,干物质积累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40.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试验针对中国东北稻作区,利用室内模拟试验和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为实现寒地水稻秸秆还田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大,碱性磷酸酶活性次之,中性磷酸酶活性最低;秸秆还田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中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在一定范围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随秸秆施入量增加而升高;中性磷酸酶活性相对稳定;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秸秆施入量增加而降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含量间达到显著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速效磷含量,可以用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评价土壤磷素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