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载体静态教育功能和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教育功能着手,强化对校园人的动态教化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功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软性和硬性教育载体,通过建设绿色网络、素质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及隐性载体建设,努力探索实现自然"硬环境"和人文"软环境"的紧密结合,为校园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空间。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纵断面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纵断面^137Cs面积活度随坡面海拔和水平距离的变化,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波动振荡趋势。随海拔降低,纵断面上、中部^137Cs面积活度逐步下降,有明显的土壤侵蚀发生;坡面下部^137Cs面积活度最高,泥沙沉积的再分布现象明显。流域内林草地剖面土壤^137Cs呈指数型分布,坡耕地、梯田^137Cs在耕层内呈均一分布,其分布模式与各土地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状态完全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P〈0.01水平达到极显著相关(r^2=0.336,n=417)。土壤^137Css的损失和土壤有机质的移动具有相同的物理路径和运移机制;农耕坡地土壤^137Cs面积活度随坡度增加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方式、坡度、耕作活动是影响纵断面土壤^137Cs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137Cs示踪方法是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黄土区退耕封育草地微生境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是影响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限制性因子,探讨不同微生境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按照机械布点原则,采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分析结果表明,(1)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表现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2)同坡向不同微生境类型(峁坡坡面、峁坡坡面浅沟、峁坡坡面小切沟、大切沟沟底、大切沟阳坡或半阳坡、大切沟阴坡或半阴坡、沟坡坡面)之间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极显著,其含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局部地形和植被生长状况,局部小地形主要影响降水和日照的再分配,植被主要影响降水截留和蒸腾;(3)根据含水量的大小,将3个坡向21个微生境类型划分为3个类群,其含水量依次为11.68%,8.68%和5.77%。  相似文献   
14.
1985~1989年对红星苹果树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星苹果座果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花器结构特殊造成的,不利于授粉受精过程的进行,败育花率高。其次才是花期营养。同时表明,红星苹果花期要求温度较高,低温严重影响座果。红星苹果在盛果期的合理负载量应控制在每平方厘米干径0.30~0.35公斤时大小年幅度小,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