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2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了解西藏半野生小麦粒型性状的QTL差异,以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和郑麦9023(ZM9023)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和2015年分别在四川农业大学温江试验田种植,对其粒型性状(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籽粒大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型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对籽粒大小的影响依次为粒宽、粒厚、粒长。在三个年度环境中,总共检测到33个控制小麦粒长、粒宽、粒厚、籽粒大小和长宽比的QTL位点。其中,13个控制粒长的QTL分布在1B、2B、2D(3个)、3A、4A、5B、6A、6B、7A(3个)染色体上,每个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37%~11.57%。6个控制粒宽的QTL分布在2B、2D、4A、5B、6A、7A染色体上,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43%~12.69%。3个控制粒厚的QTL位于2B和2D(2个)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75%、10.00%和8.49%。9个控制籽粒大小的QTL分别位于2B、2D(2个)、4A、5B、6A、7A(3个)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6.26%~14.69%的表型变异。另外,本研究还在2B、2D、4A、5B、6A、7A染色体上共发现7个QTL富集区,这些染色体上的QTL和富集区与籽粒性状密切相关,在育种中值得关注。其中,2B染色体上XwPt-3561~XwPt-6932分子标记区间内有控制粒长、粒宽、粒厚、籽粒大小的遗传位点,6A染色体上标记wpt-730109与wpt-7063之间有控制增加籽粒宽度和籽粒大小的位点。  相似文献   
222.
以草原毒害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材料,采用了室内模拟和野外控制性试验,测定种子吸水、脱水能力和漂浮能力,以及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可扩散的距离,分析其种子在不同水媒条件下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醉马草种子的吸水率呈现快速、缓慢吸水2个阶段,前2 h快速吸水,32 h达到饱和。种子在0和25 r/min低转速下漂浮168 h后,漂浮率保持在70%以上;而在50 r/min和100 r/min高转速下漂浮2 h后,漂浮率下降至10%;种子持续漂浮在河流中时,漂浮率持续降低,至168 h后,漂浮率为13%;有芒种子在低转速和河流中漂浮率显著低于去芒种子(P<0.05)。在自然降雨作用下,种子一次扩散距离和种子掉落数随株高的增加都有所提高,高、中植株扩散距离为0~220 cm,种子二次扩散距离范围为0~12 cm。在3种不同植株高度中,高植株种子掉落率与距离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模型为:y=0.0116+0.0056x-0.000023535x2。因此,种子通过快速吸水能增加种子重量与土壤的附着度,从而降低其二次扩散...  相似文献   
223.
库源比对谷子(粟)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营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颖花数越多,库容量越大,则结实率越低,说明“库”在谷子结实中具有一定作用。同时,维管束发育好坏对谷子结实具有重要作用,表明“流”在谷子结实中的意义。改变体内营养状况,可明显地改变结实率,特别是抽穗期营养状况,茎秆含糖量与秕谷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改变根系活性也相应地改变结实率,根系伤流量越大,秕谷率越低。说明“源”在谷子结实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提高谷子结实率又须适当调节库源比。  相似文献   
224.
应用RNA干扰技术创造低脂肪氧化酶活性大豆新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新种质,探索大豆品质育种新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基因(Lx1、Lx2、Lx3)核心保守序列357 bp片段,通过重组PCR构建大豆脂肪氧化酶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品种吉农18。【结果】获得了12个转基因株系,其中10个株系发生明显变化,SDS-PAGE电泳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籽粒中脂肪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平均减低64.2%;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转基因植株脂肪含量平均提高0.8%~1.5%,总蛋白含量降低1.2%~3.0%;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脂肪氧化酶mRNA积累受到明显抑制。转基因植株2代及3代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脂肪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降低,脂肪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降低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油份含量,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   
225.
该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繁殖期生境选择的主要变量。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落叶厚度、灌木盖度、坡度、裸地比例是影响褐马鸡繁殖期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26.
以建德市为例,论述了农村能源工作在农村普及推广省柴节能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高效清洁炊事能源方面对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在新时期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建设中做出的实绩和产生的环境效益,从而得到各级政府对农村能源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使农村能源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提升了该项工作的社会地位,推动了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7.
对抗拿扑净谷子新品种冀谷36号、冀谷41号、K 1043和常规谷子新品种晋谷36号进行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梯度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浸泡时间,随着拿扑净浓度的提高,种子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同一浸泡浓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种子的存活率逐渐下降,不同谷子品种抗性水平有差异,且浸泡30min是一个时间拐点。F1代抗感分离比例未符合理论值3∶1,但仍可以作为快速鉴定抗性方法进行应用,且采用低浓度浸泡10min即可进行抗性判断。  相似文献   
228.
北方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6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粳稻品种(系)作亲本,配制36个组合,采用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植株等4套遗传体系的禾本科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相应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稻米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力、遗传方差、选择响应等。结果表明:稻米的7个品质性状均不同程度地受二倍体胚基因、三倍体胚乳基因、母体植株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等遗传体系的控制;在选择育种中,利用某一遗传体系对某一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有可能减弱另一遗传体系对该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贡献;稻米品质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胚乳狭义遗传力和选择响应、显著的细胞质遗传力和选择响应(蛋白质除外)。  相似文献   
229.
芋艿残体降解物对芋艿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试验条件下探讨芋艿残体降解物对土壤养分、芋艿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芋艿残体处理芋艿株高和叶面积都有所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和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添加芋艿残体可以提高芋艿产量15.4~23.2,也可提高芋艿品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提高3.6,淀粉含量提高8.4,粗脂肪含量提高20.0.添加芋艿残体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芋艿生长,提高球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30.
[目的]克隆纹枯病菌诱导的水稻上调表达基因。[方法]对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EST序列K16进行电子克隆,根据电子克隆产物设计引物进行RT—PCR、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克隆产物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克隆出一个长度为1079bp的序列,结构功能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36个氨基酸的蛋白,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含有2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和1个C2H2锌指型结构,该基因与水稻WRKY8、WRKY24和WRKY3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经电子克隆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表达的基因为典型的WRKY家族基因,该基因可能在水稻抗纹枯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