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2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7篇 |
农学 | 124篇 |
基础科学 | 96篇 |
58篇 | |
综合类 | 646篇 |
农作物 | 73篇 |
水产渔业 | 157篇 |
畜牧兽医 | 490篇 |
园艺 | 129篇 |
植物保护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0.01)。暴露于Cd2+的幼参在72 h后的死亡率比48 h内明显升高,96h时0.8 mg/L浓度组的幼参死亡率即达100%;暴露于Cd2+的幼参附壁率均较低。Pb2+和Cd2+对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61、0.018 mg/L。随着水体中Pb2+和Cd2+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速率均呈升高趋势,但富集系数呈波动性变化,幼参对Cd2+的富集系数和累积速率均高于Pb2+。结果表明,Cd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Pb2+,且幼参对Cd2+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Pb2+。本研究将为阐明刺参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刺参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银罗村位于泸州市近郊天仙洞风景区,永宁河和321国道纵贯全村,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715个农业户,农业人口2513人.1989年以前的银罗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养殖猪牛为主业,属于传统的农业村.1989年,当银罗村被批准建立四川省首批枇杷基地时,村里一批积极分子欣喜若狂.从此,村里总有一批"活跃分子"穿梭在田间地头,从爆破改土、拉线定点、定植建园到生产管理整个过程都有他们熟悉的身影.1993年开始,银罗村枇杷逐渐投产后,他们更是喜上眉梢,实实在在的看到了种植枇杷致富的希望.自此以后,银罗村掀起了一股发展枇杷的热潮,从1993年的33.3公顷,一跃发展到2005年的166.7公顷,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86.
富硒茶就是茶叶里硒元素含量非常丰富,硒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这种茶叶在我国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标准设定茶叶含硒值为公斤千茶含硒0.25—4.0mg/kg。 相似文献
87.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地方名翘嘴巴、白条、鲌鱼、大白鱼等,属鲤形目、鲤科(Cyptinidae)、鳊鱼亚科(Culterinae)红鲌属(Erythroculter),广泛分布于我国诸多水系,黑龙江、黄河、长江等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都产此鱼。其食性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捕食中上层小型鱼类,其肉质洁白、细嫩、鲜美。个体大、生长快,最大个体可长至10 kg以上,为我 相似文献
88.
盘鲍引进养殖与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6年从日本长崎引进盘鲍,在平潭与连江黄岐半岛进行了生活,生长与育苗养殖试验,表明该种鲍适于福建沿海的水温特点,比本地的杂色鲍生长快;比北方引进的皱纹盘鲍与台湾的九孔具有更强的适温能力,当前已用自育的第二代做亲鲍,培育出大量苗种,并与皱纹盘鲍杂交所育的大量苗种为本省提供一优良的鲍的养殖新种。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