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也称绿色蔬菜或放心菜,实际上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毒物质,或把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不超标。达到上述标准即可称为无公害蔬菜。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12.
滨海湿地周期性干湿交替过程对沉积物氮素转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崇明东滩湿地为原型对象,采集现场沉积物及海水样,通过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沉积物反硝化酶-硝酸还原酶(Nar),亚硝酸还原酶(Nir),羟胺还原酶(Hyr)活性对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半月潮驱动下干湿交替过程中,沉积物从干燥(7%)状态变湿(46%49%)使Nar、Nir活性迅速增加,较高的酶活性(NO3--N 6.449%)使Nar、Nir活性迅速增加,较高的酶活性(NO3--N 6.49.6 mg 10 g-124 h-1;NO2--N 5.59.6 mg 10 g-124 h-1;NO2--N 5.57.8 mg 10 g-124 h-1)至少维持24 h以上;变干过程中,当含水量降至10%左右时,Nar活性短暂升高后逐渐降至很低水平,Nir活性呈现低但稳定的变化特征。日潮驱动下的干湿交替过程中,Nar、Nir活性分别稳定的变化在NO3--N 14.7±2.1 mg 10 g-124 h-1和NO2--N 8.7±1.8 mg 10 g-124 h-1;沉积物短暂淹水期间Hyr表现出较高活性。持续淹水过程中,Nar、Nir活性变化在NO3--N 10.37.8 mg 10 g-124 h-1)至少维持24 h以上;变干过程中,当含水量降至10%左右时,Nar活性短暂升高后逐渐降至很低水平,Nir活性呈现低但稳定的变化特征。日潮驱动下的干湿交替过程中,Nar、Nir活性分别稳定的变化在NO3--N 14.7±2.1 mg 10 g-124 h-1和NO2--N 8.7±1.8 mg 10 g-124 h-1;沉积物短暂淹水期间Hyr表现出较高活性。持续淹水过程中,Nar、Nir活性变化在NO3--N 10.313.9 mg 10 g-124 h-1和NO2--N6.613.9 mg 10 g-124 h-1和NO2--N6.69.6 mg 10 g-124 h-1;Hyr活性随淹水时间的持续有所增加但变异性较高。滨海湿地中、低潮滩带沉积物Nar、Nir活性相似并明显高于高潮滩带沉积物的酶活性,变干过程两种酶的活性低于较高含水量时沉积物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拖拉机与旋耕机合理配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试验结果出发 ,结合理论推导 ,分析了旋耕机组作业质量的性能指标 ,阐述了合理配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覆盖种植措施对农田土壤中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覆膜和种植措施对农田土壤中N2O排放通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期内,覆膜与不覆膜措施相比较,无论种植小麦与否,土壤中N2O的排放通量显著增加;种植小麦与休闲地相比较,无论覆膜与否,土壤中N2O的排放通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加入土壤30天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土壤pH维持不变。秸秆施用量过高使冬小麦根系活力降低,有效分蘖数目减少,生长明显受抑制,小麦体内氮素代谢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导致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传统拖拉机作业工况复杂、轴类零部件受多重载荷耦合作用易损坏以及配套耐久性台架试验操作复杂、费用昂贵、试验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模拟实际循环工况、简化加速传动系轴类零部件耐久性试验的程序载荷谱编制方法.针对拖拉机田间犁耕作业工况,建立了动态扭矩测试系统,可抵抗土壤-机器-植物系统多重相互载荷干扰,准确获取传动系传...  相似文献   
17.
将沼液用于水产养殖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沼液施用过程中对水体环境及鱼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阐明。通过大塘沼液养鱼试验,考察了沼液施用对池塘水质指标、池塘底泥以及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沼液养殖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氨氮、总磷含量有所上升但未超过相关国家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比对照组高,添加沼液池塘重金属含量和对照塘无明显差异,都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池塘底泥中有机质、全氮、总磷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含量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施用沼液增加了鱼产量,添加沼液后鱼的品质与对照鱼差异不大,鱼肉重金属含量未超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利用随机过程模型对复杂可维修系统可靠性的分析方法 ,给出了该方法具体实施流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沼液富含氮素是其农田利用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沼液中还含有大量的HCO3-。探讨沼液还田过程中HCO3-的转化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沼液替代化肥,实施化肥减量及沼液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设置沼液原液(BS)、去除HCO3-的沼液(BS?B)、去离子水加HCO3-(W+B)和去离子水(W)4个处理,采用13C标记技术,通过水稻苗期盆栽试验,观测CO2释放特征,同步分析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胞间CO2浓度、干鲜重、株高,以及上覆水和土壤pH、HCO3-、NH4+含量等的变化。【结果】 (1)BS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9.55—38.07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4 654.06 mg·kg-1;BS?B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4.55—17.25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780.68 mg·kg-1;W+B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3.93—26.33 mg·kg-1·h-1,净累计释放量为1 274.07 mg·kg-1;W处理下CO2释放速率为3.22—11.90 mg·kg-1·h-1,累计释放量为2 265.20 mg·kg-1。BS处理下CO2平均释放速率分别是BS?B和W+B的4.18倍和2.44倍,净累计释放量分别是BS?B和W+B的5.96倍和3.65倍,均显著高于BS?B和W+B处理。同时,BS处理下的CO2净累计释放量大于BS?B与W+B两个处理之和,因此HCO3-与沼液中其他组分在对CO2释放影响方面存在协同效应。(2)培养期内BS处理下13CO2的净累计释放量为32.87 mg·kg-1,占土壤-水稻系统CO2净累计释放量的0.71%;W+B处理下13CO2的净累计释放量为13.18 mg·kg-1。相比较而言,BS处理下的13CO2净累计释放量显著高于W+B(P<0.05),这表明沼液中的其他组分促进了HCO3-向CO2的转化。(3)BS和BS?B处理在前12 h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B和W处理;添加培养液后2—7 d,BS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值显著高于BS?B,同时,整个培养期间均显著高于W+B处理(P<0.05),沼液中的HCO3-显著改善了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相比较而言,BS处理前5 d胞间CO2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BS和BS?B处理下水稻株高和水稻鲜重均显著高于W+B和W处理(P<0.05),4个处理间水稻干重无显著差异。(4)BS处理水稻幼苗固定的13CO2量为4.05 g·kg-1,标记物H13CO3-利用率为18.54%;W+B处理的13CO2固定量为3.29 g·kg-1,H13CO3-利用率为14.20%。H13CO3-源的13CO2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有利于水稻生长。(5)BS和W+B处理下CO213CO2释放速率均与上覆水和土壤HCO3-含量、pH显著相关;同时,BS和W+B处理下水稻光合速率均与土壤中HCO3-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沼液还田,大量HCO3-转化显著促进了CO2的释放,有利于水稻光合作用。土壤中的HCO3-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CO2释放和水稻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水稻对沼液中的HCO3-具有更高的利用率,沼液中的HCO3-存在明显的类CO2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线性回归,能量平衡比率和相对残差频率分布3种统计方法对涡度相关法通量观测的稻田能量平衡闭合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能量平衡闭合程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年能量平衡比率为0.87,年平均不闭合程度为13%;能量平衡比率在5—8月份平均为0.85,能量不闭合程度较高;1—4月份和9—12月份平均为0.92,不闭合程度较低。在假定常规的有效能量测定正确的前提下,可以认为涡度相关测定的湍流通量可能被低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