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木材表面自由基波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室温条件下对木材表面自由基波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木材表面存在着几种自由基,它们来自木材中的高聚分子——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其中以木素自由基浓度为最大。相同条件下,针叶材自由基浓度大于阔叶材,这是由于前者木素成分大于后者的缘故。  相似文献   
42.
采用开顶箱(open-top chamber,OTC)增温方法 (+1.1~1.9℃),研究了长白山苔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连续三个生长季(6-9月)增温,没有明显地改变土壤蔗糖酶(58.1和45.9 mg g-124 h-1)和纤维素酶(0.34和0.26 mg g-172 h-1)的活性,但土壤脲酶活性升高80.1%(0.82和0.46 mg g-124 h-1),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升高10.1%(1.18和1.07 ml KMnO4g-1h-1)。增温与对照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0.85和0.75 mg g-1)、氮(0.07和0.06 mg g-1)、磷(0.013和0.011 mg g-1)和土壤微生物呼吸(6.1和6.3μmol m-2s-1)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月际间明显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有机质的相对变化有关。增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增温并未引起与碳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呼吸发生明显变化,可能是短期增温及增温幅度不足以使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43.
用Kuchenbuch与Jungk所描述的根垫法,研究了两年生红松苗木根际变化过程。土壤样品长白山20mm土壤层,用不同形式的氮肥(NO3--N,NH4+-N和NH4NO3)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处理时近根pH值与有效P均低于土体;与对照相比,NH4+-N处理显著降低近根处pH值并促进了P吸收,产生更为明显的有效磷亏缺区;与NH4+-N处理相反,NO3--N处理使根际pH值相对于土体增加,延缓了P的吸收,近根处有效P含量与土体基本持平。NH4NO3处理时,根际pH值仅比对照略低,其对磷吸收的影响与对照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细根作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植物根系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氮(N)沉降改变了土壤环境,也必将影响细根的结构和功能。红松是阔叶红松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探讨不同N添加水平对红松细根化学组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了解长期N添加下红松细根性状的变异和权衡,对于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于2011年5月,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建立3个样地,每个样地设立4个不同N 添加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g/(m2·a))、低N处理(LN,2.5 g/(m2·a))、中N处理(MN,5.0 g/(m2·a))和高N处理(HN,7.5 g/(m2·a))。在2019年7月,利用挖掘法挖取红松根系,测定其1 ~ 5级根在不同N添加处理下细根化学组分、细根直径、根长、根表面积、皮层厚度、皮层细胞特征、维管束直径、维根比和管胞特征的变化。  结果  与CK处理相比,N添加显著增加了红松细根的TN含量,LN和MN处理显著降低了C∶N;LN和MN处理显著增加了红松1 ~ 5级根直径以及1级根的平均长度和表面积,显著降低了2 ~ 3级根的平均长度和表面积;LN处理显著增加了1 ~ 5级根维管束直径、1 ~ 3级根皮层厚度和皮层细胞特征以及4 ~ 5级根管胞特征。  结论  长期N添加显著改变了细根化学组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细根直径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皮层厚度和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皮层细胞直径,维管束直径的变异来源是管胞平均直径和总管胞面积,细根通过调整其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来优化其生理功能,以此应对土壤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为了筛选最适合于图谱构建的多态性比率高、扩增效果好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红松种子园某家系中的父母本和部分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态性的检测效率等指标比较了SSR、ISSR和SRAP 3种分子标记方法应用于红松遗传图谱构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SRAP分子标记检测作图亲本间多态性的效率最高,为3.06;其次是S...  相似文献   
4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收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被-大气间CO2交换研究对准确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C O2交换特征进行了整年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碳交换季节变化明显,2003年森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变化范围在-6.37~2.13 g/(m2·d)之间,5—9月均表现为碳汇,其余月份为碳源,其中净碳吸收量与释放量最大的月份分别为6和10月;全年森林净吸收的碳量为-191.3 g/m2,整体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汇.影响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温度等,白天NEE对PAR 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夜间的NEE与5 cm深土壤温度有较好的指数关系.生态系统呼吸释放对温度响应的敏感性(Q10)为3.17.   相似文献   
47.
基于CiteSpace的外生菌根知识图谱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外生菌根的国内研究进展,以“外生菌根”为主题词,时间跨度为1979—2018年,从CNKI数据库中得到相关文献1607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对关键词、作者、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外生菌根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资助基金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外生菌根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3个阶段;(2)1979年以来,外生菌根研究主要围绕外生菌根、外生菌根真菌、樟子松、马尾松、菌根真菌、油松、大型真菌、多样性等展开;(3)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抚顺矿业集团林业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是最主要的研究机构;(4)闫伟是外生菌根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学者;(5)《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是外生菌根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研究外生菌根投入最多的基金项目。随着国内学者的研究逐渐深入,国内外生菌根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可以预见国内外生菌根的研究会取得非常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48.
红松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建立红松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以CTAB法提取的红松针叶DNA为模板,应用单因子试验及L16(45)正交试验系统分析了DNA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酶浓度等对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延伸时间、热循环参数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红松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结果表明,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μL体系中,1×PCRbuffer1μL、DNA模板50~120ng,Mg2+3mmol/L,dNTP0.4mmol/L,引物0.5μmol/L,Taq酶0.75U。利用该体系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13对。在此反应体系下,所扩增谱带清晰、稳定、多态性高。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红松叶、蒙古栎叶、其他树种叶、花果皮屑、枝5部分。本研究将凋落系数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凋落物能力的大小,比较各处理间凋落物的“净”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样地生长季内叶凋落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达到79%~81%,而枝和花果皮屑所占比重为19%~21%;凋落节律呈单峰型,凋落量峰值主要集中在9—10月份,降水减少会使其他树种凋落物的凋落期提前;不同组分凋落物对氮水控制响应不同,氮添加显著降低红松叶凋落物产量,降雨减少显著提高了总叶凋落物产量,减水施氮显著提高了其他树种叶凋落产量,而氮水控制对蒙古栎、枝和花果皮凋落物产量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会抑制针叶树种的凋落物量,促进阔叶树种的凋落量,降水减少会促进各组分凋落物量。   相似文献   
50.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丰产素等生物制剂处理2年生樟子松苗木,在内蒙古加格达齐进行了田问造林试验。并对樟子松造林成活及地下根系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观测苗木成活率、根系生长等因子。结果表明:Pt菌剂3号ABT生根粉制剂显著地提高了樟子松成活率,它分别比对照高29.3%和23.6%,也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特别是细根的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苗木细根长度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增加细根量来实现的。表3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