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24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降水空间特征与泥石流沟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0—2001年四川省和云南省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分析了川、滇两地泥石流沟与年降雨量、雨季日均降水、降雨变率等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雨季日均降水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其变率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64. 该文提出可以进一步考虑利用雨季日均降水特性建立以雨季日均降水量为参照标准的区域泥石流临界雨量模型.   相似文献   
22.
谢洪  韦方强 《山地研究》1994,12(2):114-118
长江上游泥石流轻度危险区(属V,级区)分为15个小区,基本无危险区分为4个小区,全区跨6省,面积30.30万km^2。本区泥石流自然危险度级别以E级为主,经济发展程度级别多为5级(经济特发展区),区内泥石流活动微弱,危害轻,但有个别人为泥石流造成的重灾点。本区的重点防对象是人为泥石流。  相似文献   
23.
蒋家沟泥石流堵江成因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江流域是我国乃至世界暴雨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其中的蒋家沟又是小江流域活动最强烈的泥石流沟。2001年7月8日蒋家沟暴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泥石流进入小江后淤积成坝,导致小江堵塞,并造成一定灾害。近期的地震活动、前期大量降水和当日长历时连续降雨是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导流堤溃决后形成蒋家沟泥石流运动方向与小江水流方向垂直,高粗大颗粒含量、高容重和大流量的有机组合是泥石流停淤成坝堵塞小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貌、地质、气象和水文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形坡降、水和松散固体物质),探讨了蒋家沟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总结了泥石流灾害在蒋家沟流域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最后根据泥石流的危害性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5.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原则与指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属类型区划,其遵循的是相对一致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主导因素,以及综合分析四个原则,区划的指标有:1。自然指标,即统计单元内泥石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地貌,地质,气温和降水各自的综合评价值;2。经济指标,即统计单元内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单位面积上的神经生产总会,人均收入值。工业产值与神经生产总值之比值,以及交通发展程度系数。对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分别作了因素分析和相关分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横跨我国地貌第1级台阶和第2级台阶,地形起伏显著,构造运动强烈,降雨集中,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发育,侵蚀类型多样。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有:坡耕地分布广泛,侵蚀强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泥石流、滑坡量大面广,活动频繁,威胁工程与公共安全;库区水土流失普遍发育,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水库水质;江河源区冻融、水力、风力侵蚀交互作用,草地退化严重,降低生态功能;石漠化过程加剧,危及土地安全,导致区域贫困;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侵蚀产沙剧烈,成为新增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针对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如下治理对策:进行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建设为主的坡耕地综合整治;重点治理泥石流和滑坡,控制沟谷蚀;建设清洁小流域,综合控制面源污染;改良牧业生产方式,保护草地,修复生态;开展石漠化综合防治,抢救性保护土壤资源;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落实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有效减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7.
四川省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四川省是泥石流灾害极其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分布广,数量多,无法用直接指标进行危险度区划,但仅靠间接指标进行区划,区划结果的准确性又难以验证。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模糊信息模型,采用了信息论中信息量概念和模糊数学中模糊评判的方法,是一种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区划结果可以得到有效的验证。四川省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就是利用川西地区详尽的泥石流资料建立的模糊信息应用模型作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