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6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1篇 |
农学 | 149篇 |
基础科学 | 112篇 |
102篇 | |
综合类 | 981篇 |
农作物 | 76篇 |
水产渔业 | 91篇 |
畜牧兽医 | 472篇 |
园艺 | 168篇 |
植物保护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玉米秸秆与猪粪袋装堆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秸秆与猪粪袋装堆肥发酵的最佳技术参数,选用玉米秸秆与猪粪为材料,以C/N、发酵菌剂和含水量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察各项指标,最优水平组合为A2B3D2,即C/N为25~35∶1,添加Bio发酵菌剂,含水量为40%~55%对玉米秸秆与猪粪袋装进行堆肥发酵的效果最佳.虽然堆肥发酵结束后的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但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堆肥毒性降低,且达到了堆肥腐熟度的要求.说明采用袋装堆肥技术能有效地对玉米秸秆与猪粪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82.
根系空间分布影响作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发育能力,合理的根系空间配置及种植密度能有效提高藜麦产量,为藜麦合理高效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管土柱(用直径20 cm的PVC管裁成高60 cm的H1和高40 cm的H2)栽培法,设置4个种植密度(D2,2株/管;D3,3株/管;D4,4株/管;D5,5株/管),共8个处理,分别于藜麦灌浆期测定根系分布构型、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等,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无论种植密度如何,较大的根土空间均能显著促进藜麦生长,与H2处理相比,H1处理的根长、根系干物质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分别平均增加63.86%、50.42%、9.83%、13.24%和6.34%;相同根土空间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对藜麦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加大,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以上各指标下降幅度加大,而根冠比、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相反趋势;产量则随着种植密度的递增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土空间H1条件下,在种植密度为D4时达到最大值,而H2条件下在D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83.
研究了改良高氏培养基、甘油-天门冬酰胺培养基、R2A培养基、改良高氏二号培养基、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对太白山不同植被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并分析放线菌的生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北坡土壤养分大体呈现为中海拔林地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77.81 g·kg~(-1)和5.35 g·kg~(-1),低海拔林地与高海拔林地含量相对较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低分别为11.77 g·kg~(-1)和0.85 g·kg~(-1),即自低海拔至高海拔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养分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甘油-天门冬酰胺培养基分离的放线菌数量与种类均高于其它培养基,其数量最高可达258×10~4cfu·g~(-1)土,种类最多为35种;改良高氏培养基分离南坡的效果优于北坡;R2A培养基分离中高海拔林地土壤优势更明显。中海拔林地类型,如北坡的红皮桦、牛皮桦,南坡的牛皮桦,分离的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它林地类型;土壤速效磷和全氮含量对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4.
885.
[目的]探讨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同源性及其含量。[方法]采集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与25种商品二抗共同抚育,进行免疫印迹及酶联免疫分析。[结果]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可与兔抗鸡IgM、兔抗猪IgG、兔抗鸡IgG、兔抗大鼠IgM、兔抗猴IgG和羊抗人IgG等6种二抗发生免疫印迹反应。利用鸡IgG、鸡IgM、猪IgG、大鼠IgM、猴IgG和人IgG的ELISA试剂盒测定了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中华鳖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为28.5~215.4μg/L,杂交鳢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为24.5~201.5μg/L。[结论]该研究能够丰富中华鳖、杂交鳢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研究,对中华鳖、杂交鳢的健康养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6.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法,研究北京地区典型褐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条件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d培养期内,DCD施用显著提高土壤中NH4+-N浓度,降低NO3--N浓度,1%、2%、3%、4%和5%DCD用量处理条件土壤NH4+-N平均浓度比单施尿素对照处理分别升高29.50%、71.84%、99.73%、98.90%和139.69%,NO3--N平均浓度降低3.71%、15.61%、21.07%、33.57%和37.90%。综合反映NO3--N和NH4+-N变化规律的土壤表观硝化率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2%、3%、4%和5%DCD用量处理比对照分别降低12.18%、35.35%、44.82%、48.18%和59.93%;1%、2%、3%和4%DCD处理达到平衡时间分别延迟7d、14d、14d和21d,5%DCD处理表观硝化率一直较低,直到培养结束仍呈升高的趋势;2%、3%、4%DCD处理表观硝化率升高速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39.32%、40.00%和52.27%)。综合考虑作物氮素需求规律、环境效应和使用经济效益,4%DCD用量效应最佳,具有较好的土壤铵氧化抑制效果,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流失。 相似文献
887.
888.
889.
高密植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增密增产潜力较大的先玉335、内单314、郑单958和稀植大穗品种沈单16、四单19、浚单20、内单205、科河8号为试验材料,在7.50×104、9.75×104、12.00×104株/hm23种高密植条件下,研究高密植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茎秆抗倒伏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密植条件下,茎秆周长、茎单位长度干重与茎秆力学特征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间的茎单位长度干重与力学特征差异显著,可作为鉴别抗倒能力的指标;高密植致使千粒重、穗粒数和结穗率降低,耐密品种能够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高的千粒重与结穗率,较高的结穗率是确保高密植条件下高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0.